书城成功励志从心选择——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35条忠告
15698200000013

第13章 学习永无止境(6)

每个智力周期中,高潮期,头脑清醒,逻辑思维能力强,因而学习效率高;低潮期反应迟缓,不利于学习。

我们可以将以上研究结果运用到学习时间的安排中去,以使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变成富有成效的时间。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我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尽量将学习时间安排在智力周期的高潮期,学习时间适当长一些。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学生来说,每天最少应有8小时睡眠。

(3)安排好时段。每一小时可用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

不仅每天当中有学习周期,在一周中,也同样有学习的“星期周期”。专家研究证明,每周二为学习及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天,而周一,则由于休假“余波”的影响,情绪最低落,身体最疲惫,因而学习效率也最低。周二过去后,人的情绪、工作和学习效率也慢慢下降,至周五稍微有所回升,即所谓“最后努力冲刺日”,但也没有周二的效果好。

我们可以根据“星期周期”这一现象,将学习进行适当的安排调配。如将自己最不感兴趣学科安排在效率高的周二或周三;至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由于有兴趣,即便安排在效率较低的其他几天,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差。

学习中,每门学科都能使人的头脑产生不同的反应及不同程度的思考活动,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不喜欢的科目。所以,在制订学习计划时,最好不要将两门以上令你头疼的学科安排在一起。并且,要尽可能地将这些科目的学习时间安排在头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这样才能使学习效率大大增加。

4.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学习同一门课程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某个固定时间内一直看同一科目的书本,那么,每当在那段时间打开这些书本时,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譬如,可以在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背诵英语词汇,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便可极大地增强我们的记忆效果,学习状态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

为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

“以终为始,做一个长期的蓝图规划,一步一步地向你的目标迈进,这样,你就能一步步地看到进展,就会更有动力、更自信地继续做下去。”

——李开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一件事如果事前有准备,就往往能成功,而没有准备则常常会失败。学习是场持久战,是马拉松赛跑,是从一砖一石开始累积起来的知识的高楼大厦。盖楼要先有图纸,同理,学习也离不开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育学家们一致认为,先进学生和后进同学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先进学生都有比较明确而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进学生大多是学到哪里就算哪里,教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毫无计划性。一项好的学习计划,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按照既定目标去奋斗,不荒废时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一个想把学习提高上去的同学,应该要拿出的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的益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步入一个有条理的良性循环之中。

(2)能正确地知道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主次轻重。

(3)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各项学习内容所需的时间。

(4)能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以便减少时间的浪费。

(5)能培养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6)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品质和锻炼自己的学习意志。

那么,怎样制订学习计划?制订学习计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计划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在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规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而且要安排参加社会活动、为班级集体服务、锻炼身体和娱乐休息时间。

(2)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比重位置是不一样的,是有主次之分的。那些常规的学习内容,如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活动,常见学习中的主科和副科,所占用的时间比例是不一样的,应充分看到这些差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

(3)从实际出发,有个性特征,目标不能过多。做什么都要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突出重点,照顾到自己的能力,目标任务不要订得太高。对那些自己感到学起来吃力的学科,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而对自己不太困难的,则相对少用些时间。

(4)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是为了帮助自己学习,因此要处处与老师的教学配合协调、同步,才会促进自己的学习。

(5)要张弛有度,留有余地。计划毕竟是一种设想,并不等于现实,在付诸实现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影响计划的实现,因此要留有适度、灵活机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

(6)要留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人的大脑活动是有一定限度的,用长了就会产生厌倦、疲劳,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在安排时间表时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那么连续工作两小时后,就会出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不满情绪。所以在安排时间时,就应设计出相应的休息时间,小学生一般在学习25~35分钟后,中学生在学习40~50分钟后即应休息一会儿,休息时间可确定在5分钟左右,太长了也不好,不利于继续学习。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还要经常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如何,以便及时发现计划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在检查时主要注意以下内容:自己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做了;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使学习有条不紊,变被动为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能按照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忙中偷闲挤时间

“忙中偷闲——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有一次,我和同事出差杭州、南京、上海三个城市,回来后,他们都在抱怨出差太忙,累积了很多电子邮件没有回。但是,我的全部处理完了,因为我把电子邮件做了同步,在飞机上、车上,处理了所有累积的邮件,而他们在旅途中只是聊天、发呆、睡觉。”

——李开复

时间是双重性格的东西,最长也最短,最快也最慢。不少学生很乐意把时间用在下棋、聊天等这样的事情上,但假如有人提议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习时,他们便会立即反对:“我哪有时间学习,我都快忙死了……”等等这样的话来搪塞。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优秀者都是把各种闲散时间挤出来用于学习,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

时间像是海绵,要靠一点一点挤;时间更像边角料,要学会合理利用。一点一滴的累积,便会得到长长的时间。向时间要效益,合理利用时间,“忙里偷闲”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息表:

8:00~17:00除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求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

20:00就寝。

0:00~8:00写作,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的文学巨匠,摈弃了巴黎的喧嚣与繁华,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血和灵感,写出了96部小说流芳百世,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

那些伟大的人,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无不把时间抓得紧紧的,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

美国的富兰克林为自己拟出了13条目标,在“计划管理”目标中,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时间上的财务制度:花时间之前先进行“财政预算”;尔后随时“记账”、“查账”。在花去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专用的“账单”上记下那段时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一下“成本核算”,看看收获与支出是否平衡。

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安排时间的精确、严格,更令人叹为观止。他每晚统计时间消耗,月有小结,年底有总结。他自1916年元旦即他26岁那一天起,直到1972年逝世的一天,56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记录每天时间的支出情况。有一次,他计划完成中心工作(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一共用570小时,实际用去了564.5小时,误差仅为1%。

科学幻想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就是在航海旅途中写成的。

奥地利的大音乐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考虑创作乐曲,常常一理好发,就赶快把构思出的新乐曲谱迅速记下来。他常说:“谁同我一样用功,就会同我一样成功。”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尽可能多的知识,就要学会忙里偷闲挤时间。如果你从家到学校10分钟路程,那么,记住几个英语单词绰绰有余。最要紧的还不是背会了单词,而是养成了节俭使用时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