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人们常常在房间的墙壁、门窗或天花板上,很易见到一种白里带黄的小动物,它的长度相当于成年人的中指那么长,它们三三两两在那里爬来爬去,捕食蚊蝇等小昆虫,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壁虎。它善于在灯光下捕食蚊、蝇、小昆虫,捕食时射出扁而阔的舌头,稳而狠,几乎百发百中,真像壁上的小老虎,故称壁虎。壁虎对人有益,应该加以保护。
壁虎的外貌丑陋,与蛇相似,背腹扁平,身体细长,腹面有鳞片。传说壁虎会咬人,有毒,尿液滴在人的皮肤上会生疮;又说它的尾巴会脱落下来,能钻进耳朵、眼睛,去吃脑髓……这纯属是无科学根据的谬传,不可相信。
壁虎可以巧妙地爬行于垂直的墙上,也可以倒行于天花板上,如履平地,真是有一套走壁的绝技!原来,其足与众不同。壁虎足端膨大如软垫,由许多排列不同的板片构成,它们实际上是由微绒毛覆盖着的鳞片。绒毛由角蛋白质组成,呈钩状。由于壁虎足上有千百万个微钩,轻易就能抓住物体表面上微乎其微的小突起,即使是玻璃表面,它也可以抓住,更不消说那些简直是“坎坷不平”的天花板了。难怪壁虎在天花板上行走轻盈,如履平地。如果让它在抛光的光滑表面上走动,那壁虎就变得“黔驴技穷”了,一爬一滑,寸步难行。
壁虎身上没有坚硬、锐利的防敌武器,那么它是怎样抵抗敌害的呢?原来,它有一套绝妙的分身术,它的尾巴有自断能力。在被敌人追赶得无处躲藏时,就断掉自己的尾巴。刚断下来的尾巴,由于肌肉中的神经受到强烈刺激还在那里跳动,可与敌人周旋,但是转眼间断掉的尾巴不动了,愚蠢的敌人才发觉上了当,可这时壁虎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壁虎回到家里,经过短短几天的休养,又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种再生的尾巴,外观和原来的尾巴一模一样,其实那里面既无尾椎骨,也很少有神经了。不少壁虎的尾巴都是再生品,表明它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危险和争斗。更奇趣的是,有时尾巴已折断,但尚藕断丝连,仍有些皮肤连带着,结果,新的尾巴再生,旧尾巴愈合,壁虎就有两条尾巴了。
壁虎有一个同族兄弟名叫大壁虎,居住在山岩、石洞和树洞中,雄的鸣声像“蛤蚧”,又有蛤蚧之称。它的样子很像壁虎,但比壁虎要大2~3倍,身体亦比壁虎长,头呈三角形,像蛤蟆头,背部有明显的疣粒,它的足也膨大有软垫有爪,因此像壁虎一样善于飞檐走壁,能在光滑的石头上或峭壁上奔跑自如。它也善于运用它那易断的尾巴,巧妙地躲壁敌害。
蛤蚧昼伏夜出,出来后静静地守候着,耐心地等待着,当蚊子、夜蛾、蚱蜢、金龟子等从它面前通过时,那灵巧的舌头像箭一样射出,舌头上充满了粘液,只要触到猎物,猎物便被乖乖地粘在上面,难于逃生。蛤蚧有咬物不松口的习性,抓它时,得当心,防它咬你一口。所以人们抓捕蛤蚧之前,都将指端缠上一小团线头,纵使给它咬一口也容易脱手。或用细麻绳缠起的小竹竿,伸入树洞或石洞、岩缝之中,蛤蚧便误认为是飞虫来了,立即咬住不放,待它咬住后拖出而捕之。蛤蚧是很有名的中药,中医常用蛤蚧作补肺益肾纳气定喘药,它性平、味咸、有小毒,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等病。另外,用蛤蚧或蛤蚧干来浸酒,酒色碧绿味道芳香,是有名的蛤蚧酒。成药有蛤蚧补肾丸、蛤蚧养肺丸,蛤蚧精、蛤蚧酒等。为了扩大蛤蚧的经济效益,现在不少地方正在进行人工养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