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常识
15700100000014

第14章 军事知识(5)

用于人体躯干免受弹丸或弹片伤害的一种单兵防护军服,多呈背心状。由防弹层和衣套制成。衣套常用化纤织物制作,起覆盖和保护防弹层的作用;防弹层用金属、玻璃钢、陶瓷、尼龙、开夫拉等硬质和软质材料单一或复合制作,使弹头、弹片弹开或嵌伎,并消释冲击动能,起到防护作用。防弹服具有一定的防弹丸直射和防弹片击伤的能力,对人体胸、腹部有良好的防护作用。防弹层的厚度,根据不同使用对象,以防护性能与穿着舒适之间的最佳平衡数确定。军人单兵穿着,能显著地减少战地死亡率和负伤率。防弹服是在销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人员伤亡总数的80%是由低速和中速流弹或炸弹的碎片造成的,专家们从古代铠甲得到启发,在大战末期研制出第一代防弹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碎弹片造成的伤亡仍约占百分之六十左右,人们对防弹服的研制越来越重视,4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出合金钢、铝合金、钦合金、玻璃钢、陶瓷、尼龙等材料的防弹服,并用于战场。60年代开始出现用优质化纤材料取代优质钢材的第二代防弹服。70年代以后,防弹服又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54型防弹服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能有效地防住两米外各种手枪弹的撞击。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重量轻(35千克)、防护面积大(023平方米)、防护性能安全可靠等特点。样式美观大方,穿着舒适方便,全部使用国产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每件价格只相当于美制开夫拉——陶瓷板防弹服的1/4。目前已广泛用于特警、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系统等人员,并远销美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前南斯拉夫等国家。

头盔

俗称钢盔,用于头部免受伤害的一种单兵防护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头盔在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鏊等。初时用藤、皮革等制作。据说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受到一个伤兵在战斗中急中生智用铁锅扣在头上,从而保护了头部事例的启发,领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金属材料头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防高爆榴弹弹片和枪弹的杀伤,头盔改用钢材制作,并正式称为钢盔。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防护头盔已从普通钢盔、高锰钢盔、尼龙头盔、玻璃钢盔,发展到现在的开夫拉头盔,大大提高了头盔的防护性能,其吸收能量的能力比老式头盔大27倍。据统计,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有75%是由炮弹、手榴弹、地雷和炸弹的碎片所致。这些碎片的飞速仅为枪弹飞速的l/2,用钢盔是可以防护的。美国人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至少保护了7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当时最先进的钢盔是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它们是在总结英法制造头盔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特殊护耳,看上去像个“煤斗”,防护效果特别好。美军1982年起装备部队使用的多种型号的开夫拉头盔,其综合防护能力均比原钢盔提高了4-5倍。以色列军队装备的制式头盔主要采用尼龙和玻璃纤维合制而成,造价低,重量较国外同类头盔轻50克,但防护能力相同。英军钢盔现已换成更耐冲击的尼龙头盔,使其对头部的保护作用提高了48%,对头部的遮盖面积提高了25%。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采用的80式钢盔,重11千克——12千克,厚度约一毫米。

现代头盔的种类繁多,有:步兵头盔、炮兵头盔、飞行员头盔、伞兵头盔、坦克乘员头盔、摩托兵头盔、空降兵头盔、海军陆战队员头盔等。头盔正向着增大防护面积,保护两鬓、耳、后颈等部位方面发展。迄今为止,虽然所有的头盔都能承受住炮弹碎片的打击,但还没有任何一种头盔能经受现代步枪子弹的打击。目前,有的国家军队的头盔,安装有通话装置;还有的国家已研制成兼备攻防两种功能的头盔枪,既可防护,又可发射无壳子弹。英军和以军已分别研制成功头盔显示器。英国为战斗机飞行员研制了一种称为“十字军战士”的综合头盔显示器系统,该系统由夜视器、头部跟踪装置、瞄准具、显示器、小型通讯传感器、三防装置、激光光辐射防护装置、主动减弱噪音装置以及稳定装置等组成,其特点是重心平稳、重量轻、隐蔽性好。以色列研制成功了第三代头盔显示器,可显示瞄准线、目标鉴别、飞行数据、飞行状态以及威胁警报等重要情况。

领带

与西式军服配套的饰物。领带最早起源于军队士兵脖颈上系着的细布条。在17世纪的法国巴黎街头,出现了一支来自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身着整齐的制服,脖子上系着一根细布条,巴黎市民看到觉得十分新鲜,一些爱赶时耄的贵族子弟便模仿起来,也在自己的衣领处系上一根布条,作为饰物。这就是领带的最早雏形。大约到了18世纪,系领带在西方国家的许多人中间已较普遍,人们在人际交往的正式场合或出席比较庄重的活动时,一般都要穿西装、系领带。系领带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评论家们历来观点不同,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贝索阿把领带比作“绞索绳”,认为它毫无实用价值。但是它在世界上相沿三百多年而至今不衰,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认为,领带是象征男性的一种服饰,女性可以通过发式、高跟鞋、裙子、紧身衣裤来表现其特性的美,领带或许就是男性用来表现其特性美的一种方式了。也有的人认为,领带具有表现社会内容的意义,系上领带的人,会给人一种严肃守法、富有理想、责任感强的印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将领带列入装备,作为夏常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1988年改着“八七”式军服开始的。男军官系藏青色领带,女军官系玫瑰红色领带,后来士兵亦增配领带,为草绿色。领带分为若干个型号,按每个人的身高发放,适宜的尺寸是领带尖不要遮住裤腰,穿背心时,领带尖不要露出背心。领带除着夏常服应佩带以外,还可用于着军衬衣时与肩章一起佩带。美军的领带只在男军人的范围内佩带,黑色活结式领带是统一发放物,穿绿色长袖衬衣时必须佩带这种领带,穿短袖衬衣时也可以佩带。黑色蝴蝶领结是个人选购用品,用以在夜晚穿着陆军蓝色或白色军装时佩带,并可与蓝色宴会服和白色宴会服配用。白色蝴蝶领结也是个人购买的物品,用于在穿着蓝色晚礼服和白色晚礼服时佩带。

军人着装规定

军服除了御寒暑、利征战等实用价值以外,还有肃军容、壮军威的观瞻功效,因而军人的着装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统一规定。首先是非军人不得着军服。中国早在明朝颁布的骑士服制令就规定,“不应服而服者,罪之”。美国《军事法卷》专门有一章对军人着装作了六条二十余款规定,第一条就是“禁止非军人着军服”。《苏军内务条令》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有关条令条例,都对军人的着装作有具体的规定。但各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同,对军人着装的规定有所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规定:“军人必须按规定着装,并保持军容严整。”这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穿着军服的总要求。具体规定是:着军服时,要佩带帽徽、肩章、军种(专业技术)符号和领花,如好衣扣、领扣和系好领带,内衣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裤腿,不要披衣、敞怀;着军服要按规定配套,不得将不同季节、不同时机穿着的服装混穿,更不允许军服与便服混穿,或者在军服外面套上民用羽绒服、皮夹克、风衣等便服;着军服要保持衣着整洁,不能有碍观瞻,不得与军容风纪的要求相违背。同时,还对军人着便服的时机和场合作了规定,同样也必须注意形象端庄和衣着的整洁。

许多国家军队对军人着装问题看得很重。如美国陆军就自认为个人的着装和仪表,是体现军队纪律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军官不作出表率,他的士兵就不可能具有整洁而端庄的外表,而这正是树立高效武装力量的自豪感和整体精神的重要因素。什么场合穿什么军服,也有明文规定。如作训服只限在执行任务时穿着,除从个人住所到工作地点的途中外,不应在军营以外穿着。再如陆军黑色宴会服和晚礼服,只能在晚间穿着出席一股的或官方的正式社交活动。还专门明确了军服上的一些配用品,如军衔和军兵种符号如何佩带,勋章、服役奖章和徽章,穿着哪几类军服时才可以佩带,佩带的位置和先后顺序如何,都规定得十分明确。许多国家都规定,在穿着军服时,其衣袋中携带的物品不得外露,也不应因物品太多以致使衣袋隆起。着军装必须扣上扣子、拉好拉链或按好按扣;金属附件要擦拭光亮,不得有毛刺和锈蚀;奖章、勋章和勋表必须保持清洁完好;皮鞋必须打油擦亮;男军官穿长袖衫时必须打领带;女军官穿长袖衫时必须戴领结;着制服和工作服时,不允许佩带时髦的装饰品、流行的徽章以及私人护身符或辟邪物;宗教用品和珠宝饰物能佩带于衣内,不得外露,等等。

出海服

舰面水兵出海作战、训练时穿着的服装。通常上衣是扣合式小翻领,下衣是工装背带裤。具有防风、防水、保暖和轻便等特点。冬季出海服,面料为防水胶布,内配防寒保暖层。防寒保暖层一般用人造毛制成,或用睛纶纤维与羊毛加工后制成。快艇出海服,供导弹、鱼雷快艇舱面人员航行时穿用,具有防风、防水、保暖等性能。该服为上、下衣分解,防水罩与保暖层分开,出海帽下有大披肩与上衣系结。防水罩用氯丁橡胶刮胶布,保暖层为细羊毛、腊纶混合絮片。海勤类作训服是舰艇人员在海上执勤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舰艇在海上航行、战斗、锚泊时,为保证人员在海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舰种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工作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到7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海勤特种工作服系列,主要有:水面舰艇防寒服、潜艇防寒服、潜艇亚麻背心和裤极、潜艇工作皮鞋、核潜艇连体工作服、快艇出海服、快艇防寒胶靴、快艇毡袜等。

跳伞服

空降兵执行伞降任务时穿着的服装。具有防寒保暖、防潮、防水等性能,并有轻便紧凑的特点,其色彩有一定的伪装性。但担任表演任务的空降兵,其服装的色彩却十分鲜艳醒目,为的是收到良好的观看效果。外军军队的跳伞服的式样,上衣多为夹克式,下衣多为马裤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的跳伞服,上衣下摆有抽带,下衣裤口为钉有扣袢的散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