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粱书
15704100000032

第32章 涡阳之战

公元527年,梁领军曹仲宗、东宫直阁陈庆之率军进攻魏之涡阳,梁武帝不放心,又遣寻阳太守韦放率部协助曹、陈二将攻城。北魏为救涡阳,亦先后派散骑常侍费穆、征南将军元昭率大军援救涡阳,梁与北魏的涡阳会战遂拉开了帷幕。

韦放之军尚未与曹仲宗、陈庆之会合,费穆的援军已经抵达。此时,韦放部下仪有二百多人,众寡悬殊。韦放于大敌当前,果敢地指挥士兵与远道而来的费穆部展开激战。由于在当时的情况下,韦放区区二百余人,若望风而逃,势必为北魏大军追及,斩杀殆尽。唯有拼死一战,或可掌握主动,死中求生。

激战一展开,韦放的甲胄便中了三箭,韦放从容下马,脱下甲胄,厉声对面露怯意的梁兵喝道:“今日唯有死耳!”乃坐于胡床之上从容指挥士兵冲杀,梁军尽管人少,无不以一当百,殊死以战。北魏军尚未赶到涡阳城下,突然遭到梁军的攻击,仓猝应战,节节败退。韦放竟率二百勇士击退了北魏的援军,赶到涡阳城下与曹仲宗、陈庆之的大军会合。

涡阳地处南、北朝边境,双方常常争战于此,是兵家必争之地。梁军攻城未克,北魏征南将军元昭已率五万大军来援,其前锋距涡阳仅有四十里。陈庆之欲率军迎击,韦放觉得魏军前锋必是精锐,不如避其锋芒,待元昭的大军来到城下后,再临机制变,消灭敌人。陈庆之力主主动出击他说:“魏兵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锐气,必无不败之理!”乃率所部二百铁骑迅速出击,直冲北魏援军的前锋部队。果如陈庆之所言,魏军远道而来,皆已疲惫不堪,突遭梁军晴天霹雳般的袭击,瞬间不战自溃。

陈庆之袭击成功后,乃还军与曹仲宗的大军并进,背涡阳城严阵以待。

元昭的援军经陈庆之的奇兵袭击后,军心大沮。待元昭整顿队伍,来到涡阳城下时,梁军早已作好了决战准备。元昭鉴于出师不利,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遂在涡阳城外与梁军对峙。

自春至冬,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梁军前有元昭的援军,后有涡阳王纬的守军,腹背受敌。加上与元昭之军一年来交战数十次,士卒皆已疲弊,曹仲宗萌生退兵之念。

北魏军见难以将梁军击败,便计划与梁军展开持久战,乃在梁军背后筑了十三个小城,欲以控制梁军。曹仲宗闻讯,召众将商议退兵事宜。

陈庆之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极多。今诸君皆无斗心,唯谋退缩,岂是欲立助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当依敕行之!”意思是,我们共同来进攻涡阳,已经历时一年,耗费粮饷极多。现今诸位皆无与敌决战之心,只想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简直是聚在一起抢掠的强盗!我听说将士兵置之死地,乃可求生;等敌人大至,然后与之决战。诸位果真要班师,我有皇帝的密令,谁若违犯,当依敕令而行!

在双方相峙近一年的时候,谁若先撤兵,无疑是予敌以大举掩杀之机。在危机关头,陈庆之挺身而出,不惜矫诏制止众将的撤军意图。曹仲宗为其胆识所慑服,遂罢撤兵之念。

但就这么与魏军相峙,将士疲惫,算不上良策。只有设奇计破之,才能打破僵局,赢得会战的最后胜利。

因为长期对峙,双方士兵皆已懈怠疲惫,正是运用奇兵进行夜袭的好时机。陈庆之乃率奇兵乘夜袭击北魏军所筑的小城,一夜之间,便攻破了四座。涡阳守将王纬终于也支持不住,举城投降梁军。

韦放从王纬的降卒中选出三十余人,让他们将涡阳已失守的消息报告给所余九个小城中的魏军。魏军刚遭到陈庆之的夜袭失陷了四城,正惶恐不安,又闻涡阳失陷,更是惊慌失措。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陈庆之乃将涡阳及四小城的北魏降卒列在阵前,梁朝大军随后,鼓噪而前,向北魏的另外九个小城进发。

北魏的降卒受梁兵胁迫,朝北魏的营垒奔逃,梁兵在后追杀,守卫九个小城的魏兵早已丧失斗志,也纷纷随溃逃而来的降卒奔逃,被随后追来的梁军大肆杀伐,俘、斩略尽,涡阳城北的涡水竟被北魏士兵的尸体堵塞,河水几至不流。

涡阳之战,历时将近一年,终以梁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涡阳百姓三万余口尽为梁朝所获。

此役中,韦放、陈庆之先后三次率奇兵袭击魏军,先挫其锐气,再乘其懈怠而大破之,其胆其识,实堪嘉赏。犹其是陈庆之制止曹仲宗退兵、并夜袭北魏四城,是涡阳之战获胜的关键所在,厥功甚伟,难怪战后,梁武帝萧衍特地降手诏赐予陈庆之,以褒奖他在涡阳之战中所立的功勋。

(《梁书·陈庆之传》、《南史·韦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