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15704300000004

第4章 文化政策(3)

当前我国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有: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宣传文化范围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及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中央补助地方文体广播事业专项资金、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捐赠的经济政策、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退税的经济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单位享受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各项政策。

何谓我国的文化法律体系

我国的文化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横跨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法等多部门多层次的规范体系。它在结构上包括宪法、文化法和相关的法律部门,主要是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法。宪法是关于国家基本制度和发展文化事业及保障公民享有从事文化活动的权利的规定,为文化法制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文化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国家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什么是文化法规

文化法规是调节文化事业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在传统的法律分类中,文化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我们所说的文化法是指以宪法为核心,横跨行政法、民商法、社会法、刑法等多部门多层次的调整文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文化立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公共文化事务法,其目的是确定国家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方面的责任,并为社会提供参与公共文化事务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包括各种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等。第二类为文化管理法,其目的是确定政府行使文化管理职能的权利和责任,规范文化行政行为,如登记、审查、处罚等行为。第三类为行为法,其目的是确定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基本经济关系。

宪法关于文化方面的规定,如:“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障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民事法律中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规定,是重要的文化法律规范。民商法中关于市场主体资格、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和行为规定的一般性规定,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奠定了法律基础。社会法对于保障文化从业者的劳动权利和社会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刑法对传播精神垃圾的犯罪行为进行惩治。

何谓文化法规政策

文化法规政策是引导文化产业规范发展、保障文化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民族文化健康成长的基本规章制度。过去我们对文化产品过分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对文化法制建设观念比较淡薄,以致文化市场缺少完善的法制监管机制,文化产业更无产业政策和法规约束。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已经依据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例外条款,借鉴欧盟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的有关法规政策,加快了制定保护与扶持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加紧制定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和产业准入政策等,从而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保障文化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如《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等。

贯彻落实文化法规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贯彻落实文化法规政策的主要措施有:首先,进一步完善文化法规制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相继出台了《著作权法》、《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再加上其他各种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基本上做到了文化市场有法可依。《文化市场法》是保护尚显稚嫩的中国文化产业,同时坚持“入世”后市场准入的“对等原则”,修改与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的法律,并根据世界服务贸易的例行和保障条款,尽快制定有关影视业等文化产业的保障条款、产业政策及法规,以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各级政府把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到了重要位置,已经将文博景区、文物古迹、重要文化设施等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与此同时,加快了《民间文化财产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条例》、《音像市场管理条例》、《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的立法进程;抓紧《娱乐市场管理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条例》等法规修改工作。第三,进一步理顺文物管理体制。凡属文物历史古迹,其管理开发和建设均归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建设规划,由政府各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决定。第四,按照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促进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促进文化经营单位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与监督,加强文化执法队伍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增加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与法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制定规范的市场管理办法,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依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图书、音像、影视制品的盗版侵权活动,加强“扫黄打非”力度。健全涉外法则,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秩序,严格审查,禁止不良文化侵入。有效运用世贸组织的保护规则,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合理的、必要的保护与支持。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大各全会的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说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其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文化发展中传统的东西多,科技水平还很落后,传统文化如果不和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不可能进行创新,也就不可能广泛传播。所以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冲破束缚开放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再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先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和有力保障。最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

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现阶段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理顺党和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长期以来,党对文化工作实施的是全过程、大一统的管理,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虚置,造成党政不分、政企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党政部门机构重叠,环节繁多,效率低下。这个问题不解决,文化体制改革就难以突破瓶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为理顺这种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二、建立文化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我国过去将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称之为“国营企业”,强调的是国家所有和国家经营,结果造成行政干预过大。后来将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称之为“国有企业”,即只强调国家所有,不再强调国家经营,从而淡化了政府行政干预。党的十六大后,强调政府只是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存在,而不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企业就成为具有完整独立法人地位的主体。从强调“国营企业”到强调“国有企业”,再到强调“国有资产”,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每一次进步都标志着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的淡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其意义正在于此。三、建立新的文化宏观调控机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企业应该听命于市场,接受法律、经济政策和市场规则的约束,而不是听命于政府。政府应主动确定自己的活动边界,创新对文化企业的管理方式,从行政控制型向依法行政型转变。在这里,关键是要建立新的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使原来的上级约束、行政约束、外部约束变成法律约束、经济约束、内部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将取代行政指令而成为对文化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四、确立真正的市场主体。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文化产业部门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没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存在,文化产业就不可能发展。文化产业单位应该明晰产权,使之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五、建立文化事业运作新模式。传统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长期实行国有资本单一投资的事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建立“政事分开”的新模式,即将政府从一个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单一提供者变成一个竞争生产的组织者,逐步淡化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实施国家、社会和个人多元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新政策,实现文化事业的社会化——包括文化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供应的社会化和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运作的社会化。政府在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非营利文化部门的资金投入的同时,也鼓励社会兴办和支持公共文化事业,或委托专业化的管理公司进行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和运作。六、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传统体制在市场职能上有两大弊端:一是用行政系统排斥市场竞争,用行政干预替代资源配置,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壁垒林立,妨碍公平竞争市场体系的形成。市场的功能是通过竞争来提供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及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从而使企业能按照社会的要求来生产和营销文化产品。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用市场的功能来培育文化市场,规范市场体系,以建立规范有序的竞争性市场体系,使文化企业的市场行为符合经济合理性和公众的社会利益。

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什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文化体制改革中应注意什么关键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中应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就是要逐步扩大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要逐步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在国家文化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作用,特别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更是如此;二是要发展多种所有制文化主体,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真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怎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关于怎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

——完善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共文化设施可向社会免费开放。

——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

——促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