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15704300000006

第6章 文化政策(5)

第一,调整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加入WTO之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力优化和调整文化产业单位结构的要求。没有非国有经济的大量进入,我国文化产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文化市场准入限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可以首先对国内放开。第二,加快制定和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大力促进文化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在考虑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调整文化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引导文化单位的经营意识和产业意识,扶持和鼓励大企业和社会团体进入文化产业。在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基础上,弱化政府审查审批的职能,强化服务引导的职能。进一步研究探索符合WTO规则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充分利用财税、信贷经济杠杆,引导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第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政府要在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经营性的或以经营为主的文化单位(包括国有文化单位)进一步面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事业的捐赠和赞助政策。第四,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要加快文化立法进程,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规体系。这一文化法规体系的框架应当以保障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主线,涵盖从宪法、其他基本法中所包含的文化法规条款到文化基本法、文化专门法、国务院条例及其他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和法规性文件,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加紧出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公共文化设施条例》等急需且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有关法律法规。第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人才管理和经营的机制。要针对艺术人才资源的激烈竞争,积极发展我国艺术人才代理服务和艺术经纪人队伍。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艺术人才流动政策,建立有偿转让制度,保证艺术人员有序、合理地流动,保证艺术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快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使一大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充实到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队伍中来,要加强对现有艺术从业人员特别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实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提高艺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积极探索吸引国外文艺人才的机制和管理办法。第六,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民族文化精品战略,努力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质量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提高艺术质量,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扩大文化项目及产品的出口,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调整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政策,特别是要利用高新技术,优化传播手段,加大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

什么是“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的一项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产品创作示范活动。始自1992年,每年一次,评选一批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结晶,分别是:一部好的戏剧,一部好的电影,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并对组织这些精神产品生产成绩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和部队有关部门,授予组织工作奖。对获奖单位与入选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1995年度起,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但“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如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投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扶持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各类艺术人才的定向、定点培训。首先,国家在安排补助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建设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等时,要加大向民族自治地方倾斜的力度。其次,要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事业,实施精品战略,重点推进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载体建设。再次,尊重、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最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和展示宣传。

何谓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

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指的是:推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工艺、建筑、风情、服饰、饮食等文化艺术品牌;制作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广播影视作品;扶持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民族出版项目;实施民族自治地方送书工程,向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旗、区)图书馆和中小学校赠送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图书、杂志,向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牧区赠送“三农”实用技术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科技图书;保护、发展和培育少数民族特色表演艺术,支持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团体建设,开展大型民族特色文化艺术活动。

如何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

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首先要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基地、少数民族文化社区。依托民族文化遗存丰厚的城镇、村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或文物资料保护展示中心。其次要加大少数民族文物征集和收藏力度,建立少数民族实物资料数据库。再次要实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译制工程,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播出能力。最后要建立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挖掘整理并抢救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器材并制定相关标准。

少数民族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工程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少数民族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包括建设少数民族对外宣传平台和网络,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外文图书、期刊,摄制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外语电视片,举办中国少数民族发展国际论坛,培育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展览等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精品项目。举办中国少数民族国际艺术节、文化月、文化周、文化节活动,加强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基地建设。发布中国少数民族白皮书。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参与式扶贫开发国际合作项目、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文化生计开发与减贫国际合作项目、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人文特殊性的艾滋病预防和毒品防治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村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

如何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对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开办添加手语的节目或栏目。积极开展为农民工送书、送戏、送电影活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后,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频道,完整转播中央、省和当地的主要节目,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优惠的资费政策,保证他们的基本收视需求。

如何编纂出版文化典籍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编纂出版文化典籍,要继续实施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等重大项目,启动以中华古籍全书数字化出版、中华大典编纂出版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加强民族古籍和文物抢救工作,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编纂《中国古籍总目提要》、《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做好《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古典民族史诗的整理出版和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学术机构整理、研究和编纂传统文化典籍的作用。

如何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要适应当代生活,体现时代特点,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好移风易俗,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度重视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如何做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要求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如何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要严格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物和公务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用语用字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除特别需要外,一般不得夹用外国语言文字。严格控制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的播出比例。在国内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应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怎样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制定并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绘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完成《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出版和相关资料的保护工作,出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集(分省图册)》、《昆曲大典》、《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全集》。继续实施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昆曲院团保护和扶持项目。实施“指南针计划”,深入挖掘和展示我国古代发明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抢救濒危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抢救濒危文化遗产,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继续实施文物保护维修重点工程,排除文物保护单位重大险情。建设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安全消防设施设备,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新闻出版业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针对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开发、拓展市场空间为重点,抓住机遇,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用战略重点突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一要积极推动现代内容产业发展;二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三要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四要加强出版物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五要大力发展现代印刷、复制产业;六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发展;七要积极实施“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八要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新闻出版业发展。

如何实施“中国新闻业走出去”的战略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中国新闻业走出去”要以国际汉文化圈和西方主流文化市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出版物走出去、版权走出去、新闻出版业务走出去和资本走出去,努力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展示、推广、销售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发、扩大国际市场。实施“出版物对外推广工程”,组织创作、翻译、出版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反映当代中国各个领域成就的出版物,扩大我国出版物出口,2010年实物出口量预期比2000年翻一番。积极支持版权输出,努力扩大版权输出数量,不断缩小版权引进与输出的差距,“十一五”末版权输出预期达到3000种。鼓励新闻出版单位和个人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机构,创办各种媒体,开展新闻出版活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继续做好对台出版工作,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联手开发国际市场,共同发展民族出版产业。

新闻出版业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