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诠释物理课程改革
15706100000006

第6章 物理教学过程调控(6)

如果在测试后,教师不批改、不讲评,无任何反馈信息,则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心中无数,努力失去了方向。同时,也会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不安和忧虑,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对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教学中,“练了一定要批,批了一定要评”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这种讲评,不仅是简单地报答案,而且要讲规律,讲归纳分析,讲提高的方法。

在学的方面,及时反馈,获取教师的帮助,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反馈自己学习、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把自己不理解、不掌握、不会用的情况及时暴露出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也使自己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对不理解、不掌握、不会用的知识进行修正和提高。那么,学习才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所以,对于“反馈”,有的书上认为是“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通知,促使学习进步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通知”,是教师对学生评价和进一步教学的基础。教学反馈的效应,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a.反馈的双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双向的,即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教学信息的反馈也是双向的,即既有学生在学习后的种种信息反馈,也存在有教师对学生反应的反馈。这种反馈的双向性,对促进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能动性、适应性、变通性上都有着积极意义。例如教师吸收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以后,可以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步骤,控制教学难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等等,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对学生来说,在知道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后,也会去及时地订正,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行为,改善学习习惯,使自己的学习更符合教师的要求,等等,也有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效果。这种教学过程中反馈的双向性,将促进师生双方不断地相互适应,产生灵活调整教和学的策略,使教和学双方的目标更趋于一致性。

b.反馈的多重性。

在教学反馈中,教和学之间的反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循环反复的,即存在着多重性。因为在反馈的途径上,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有时可能仅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在反馈的时间上,可以是课前的、课间的、课后的,甚至可以在相隔相当时间以后的(如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升学考等复习中的反馈)。在反馈的次数上,也许是一次性的,即一次反馈就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是多次的,即通过多次反复才解决问题的。

反馈的多重性也显示了教学反馈的必要性。应当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时时注意反馈信息的吸收和及时处理。而绝不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一个环节是可以不需要反馈调控的。所以反馈的频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

c.反馈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对反馈信息处理的效果都是相对的。由于教学学科的不同,教学深难度的不同,教学的对象不同,调控的效果也会不同。例如物理教学中强调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要求,对机械记忆量较大的外语学习就不一定适用。所以说:“反馈的激励作用,不是绝对的。反馈对于学习的进步与材料的性质,有相当的关系。”

有时教师的反馈对这个学生的调控可能是积极有效的,而可能对另一位学生则不起作用。反馈的效果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及接受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反馈信息在师生心理上有较大的认同感,在认知上具有较大的迫切性,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则反馈的效果就会好一些。反之,则差一些。所以,反馈信息的处理效果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教学反馈中的调控艺术

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和学的信息反馈,而且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没有反馈的教学是极其低效的。对反馈没有调节和控制,同样也不能使反馈趋于优化,也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反馈调控的特征。

教学信息的反馈调控,也有个逐步优化的过程,许多资深教师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总起来说,有效的反馈调控大体具有“及时性”、“针对性”、“确定性”和“有效性”。

a.及时性。

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一个处理的“时机”问题,也有个处理的“时间”问题。如果把握恰当时机,就会有非常好的调控效果。这就是一种反馈调控的艺术。

一般说来,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归纳、分析、处理。处理得越快越好。例如,学生的作业,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用两本甚至多本作业本轮换着做。等教师批改好发下学生看到的,可能是几天前自己做的练习,可能当时的思路早已淡忘,也许教学已进展到另一个课题。这种反馈的不及时,带来一种调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若订正后,再过几天发下,学生看到时可能已不具有对那个知识的求知的迫切性,效果往往并不好。上海市青浦县的数学教改曾获大面积丰收,顾令源博士在总结经验时,其中的一条就是“及时反馈”。他们数学练习只用一本练习本,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当天反馈给学生。由于反馈及时,起到了及时调控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课后作业,从阶段测试到复习讲评,都应注意到反馈的及时性。特别在做物理演示实验或开展学生实验时,也要重视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因为错过了这个实验的时机,也许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近期重复再接触这个实验。

b.针对性。

有时在处理反馈信息时,也不一定每次都要达到立即产生调控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承受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是有不同层次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和调控要求。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在他回答了问题以后,还可以反问或追问,使回答更完善,促使他提高深入思考、灵活应对的能力。而对低层次的学生,在当场回答后,即使回答并不完整,甚至有错误之处,但教师仍然应当给予热情的鼓励。用“你有进步”、“回答得很好”、“再想想看,我相信你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等鼓励性词语,使低层次学生也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具有一定的成功感,即在自己的层次上有了进步,对学习的目标不再是感到高不可攀。这样,由于对反馈信息。采用了富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换来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调控方式和程度的把握,在时机的选择和程度的把握上,都会显示了教师在教学信息反馈调控中的艺术性。

c.确定性。

这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时,要用确定性语言来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对学生的质疑、练习卷、平时作业、学生实验等,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去回答或评价,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学生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按教科书上要求,“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时,不是把摆线用铁夹夹住,使其悬空固定,而是把摆线缠绕在铁夹的另一端(即铁夹的手柄上)。教师看到这种悬挂法(也是一种反馈信息)时,不应简单笼统地说“挂错了”,不指出错误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而是应明确地指出,用缠绕在手柄上的悬挂法,使摆在摆动过程中,其摆的悬点从。变到O′,故其摆长就不是一个确定的值。由于摆长的不确定,因而会给实验带来误差。如果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会主动去改正,而且印象会很深,对单摆的条件的理解及对实验科学性的理解都会加深。

在对待学生作业上,也有类似问题。对作业中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上,不要仅仅是打勾或叉,而要指出其错在哪个关键问题上,并从其他方面予以肯定,指出有一定进步。所以在批改作业上,有公正而明确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d.有效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反馈信息,进行反馈调控的主要特征是“及时性”、“针对性”和“确定性”,这三个特征的综合效果,就是反馈调控的有效性。及时而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反馈调控,不仅使反馈信息得到及时处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提高了学习物理的效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物理教学效果更好。

(2)反馈调控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反馈调控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通过师生的信息交流,加深了感情,激活了动力,提高了效率,确保了质量。

a.加深了感情。

“反馈调控”艺术,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信息交流技术,也是一种师生情感沟通的艺术。“教学中只有发扬教学民主,才能了解学生。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感情才会一致,上课就会心心相印,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