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5707100000024

第24章 情感妙点子(12)

有时必须发出较为严厉的斥责。如果部属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你怎么指导他也不会自我反省,还反抗你的时候,那就必须狠狠地斥责他。

其实你不妨强调言词的内容来加深他的印象。稍微有一点常识或者说自尊心的人,你这样斥责他,肯定能够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

对于那此反应迟钝的人,有些时候不得不这样说:“你究竟知不知道如何做呀?”“你认为自己尽力去做了吗?”

有时你还须大声地嚷:“由于公司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你必须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特别是一些犯了错误还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假装忘记就行了”的部属,更要告诫他们不能存在这种想法。

除对当事人以外,有时也要提醒其他的人,假如让其他人产生了“主管真的生气了!还是小心点好”的想法,就达到目的了。

另外,斥责人的时候必须让对方弄清问题的所在,假如让对方挨了骂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不仅这样,还会使大家觉得你神经兮兮呢!

在斥责完部属以后,千万不要忘了给予恰当的安慰。为了能使挨了骂的部属,重新鼓起冲刺的勇气,进行安慰非常重要。

一定要安慰得法,不能使对方觉得你是后悔了,才去安慰他的,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了。

在斥责和安慰之间,需要保持一段时间,最好是在半天至一个星期之间。

与上司谈话不要自以为是

当上司要求你做某事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说明。这时,你千万不能中途打断他的话。

上司讲的内容只是在说明做事的经过,也许上司讲的结论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中途表示意见,除了令上司认为你很草率以外,还被视为蔑视上司。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必须静静地听,适当地回答“是”,表示自己很清楚上司交代的内容。

在这时,回答的方式也不妨稍迟一些,太快了同样会显得草率。上司在交代的时候,最恨的就是用否定的话来打断他,如下属说一些泼冷水的话:“这个吗,做不到吧!”“就算调查了也没有用的!”“这都做过好几次了,不用再做了吧!”

在上司交代完了以后,也不能立即说出否定的意见。上司交代这项工作给你,或许早在心里猜想到你将有什么反应了。

明知道你会有这种反应,但还是让你做,那肯定会有他的用意。这时,你不妨先服从上司的命令。

如果在仔细地考虑了以后,你对于上司所说的话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是自己有一些建议,那就必须冷静地与上司商讨,不能有情绪化的冲动,不能让上司觉得你在唱反调。

假如上司的意见与你的意见不同的时候,该怎样去做呢?其实很简单,除了服从命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公司就是因为部属服从上司的命令才得以生存的。

假如人人都自以为是地不愿意执行上司的命令,那公司肯定会乱套的。

心理顾问妙点子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颇为流行的一句俗话。其实俗语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或多或少包含一些真理成分。所谓的秉性,用心理学里面的科学术语讲,一般是说气质和性格。我们已经了解,人们的性格与气质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

差异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点,很不容易改变。例如,有很多的独生子女,因为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事事都顺着他,重养轻教,长此下去,就形成了娇气、懒惰、依赖、任性等性格特征,以致最后走上社会以后一时不能适应。

如果想改变,即使有决心,也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人的气质特点,由于更多地受自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约束,所以要完全的改变过来,就非常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讲,“秉性难移”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性格和气质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不变的,它同时具有可塑性。

特别是一个人的性格,它更是受后天生活条件的制约,随着所在的生活氛围和个人地位,作用的变化和个人对自己要求的不同,性格就可能发生了变化。

就上面举例说的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就形成了娇气、懒惰等不好性格特点的孩子,如果后来参军,部队生活的锻炼,会让他养成的不好性格特点得到根本的改善,从此成为一个组织纪律性很强的勤劳且勇敢的人。

至于气质,虽然过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约束,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例子,心理学家也有过这方面的单独研究。

例如,有一个中学的女学生,属抑郁质类型的气质,表现胆怯、孤僻,经常自找烦恼。

研究者和学校配合,指导她积极加入集体活动,并派她担负一些重要任务,还让她担任团的工作。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个女孩子慢慢克服了孤僻、怯懦等气质的消极性格,表现出主动性、独立性和敢于面对困难等特点。

这说明在好的条件下,通过自觉锻炼,气质是能改造的,所以,假如把“秉性难移”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不能改变,就过于片面了。

在这里还要指出,人们的气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它的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如果注意自我修养并肯于努力,具有任何气质的人都能对社会做出有益的甚至巨大的贡献。

性格是一个人在看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例如诚实、狡猾、朴实、懒惰等等。

性格特征在社会的评价上是有好坏之分的。

同样,气质类型的人可以有好坏不同的性格;有相同性格特征的人也同样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气质和类型。

性格气质是既有紧密联系而且又有区别的两种不同个性的心理特征。

“请将不如激将”

一个比较善于用人的企业家,为了能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除了采取各种鼓励的方式之外,有时也要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采用一些“激将法”,从而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激将法”可以有多种形式:

1响鼓重捶法:

在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当中,乔厂长请石敢出山,所运用的就是这样的激将法。

这两个以前的老搭档,在“文革”中一起挨斗,石敢咬下了半个舌头,藏到干校去养鸡和养牛,并且发誓以后不离开农村了。

乔厂长为了说服他出任书记,故意用语言来刺激他:“老石,难道你就躲在干校不出去了,真的像别人传言的那样怕了吗?还是像怕死的杨五郎那样上山当和尚了?”

石敢虽然是心中一动,可毕竟涉世多年,并不会为此动心,于是乔厂长变换了一招儿:

“你敢再次重复一次你的话吗?当年你咬下半个舌头吐出来时,难道是把党性和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与责任感也一起吐没了吗?”

这次激将打中了石敢的要害部位。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石敢岂能容忍别人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说三道四呢?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乔光朴的请求。

2对比法:

就是用第三者(一般为强者)做比较的反差来激发出人的自尊心、好胜心以及进取心。

比如乔厂长在会议上的一席发言正是运用了对比法:“日本的日立公司5200人,年产量1200万千瓦,咱们厂共有8900人,年产量120千瓦,这说明什么呢?这要求我们要干什么呢?”

这样一比、一问,无形当中给人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激出了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能量。

3竞争法:

是在二者之间展开一场竞争。正如1983年的夏天,安阳矿务局的铜冶煤矿组织采掘队的干部分批前去洛阳旅游。

怎样安排才不会影响到工作呢?之后,矿上就决定第一批让书记先去,第二批就让队长去,在这一段时间里,政工和生产干部各单独当一次家,比一比,看看谁的领导能更有效,最终双方都创了生产的新纪录。

4出将法:

每个人都知道,主帅是不适宜亲自作战的,而且主帅出战就意味着下属没有能力或者失职。

所以,必要的时候,就采取“出将法”可以起到好的激励作用。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绝路法”,就是背水一战,即“置于死地而后生”;“投石法”:在广大的群众面前,每一次漂亮的演讲,是可以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作用的。

总的说来,要调动起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运用“激将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人有脸,树有皮”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人有脸,树有皮。”它们在这里所要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对一个人来说,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之一。

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的尊重,去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自我尊重就是自尊心,是相互的尊重在自我意识中的一种反映,是对自己人格的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和态度。

自我尊重表现为充分肯定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成就。

其实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推动人们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

自尊心,人人都有。

人人都会有自尊并且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心理的需要。

假如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受到鼓舞和振奋。

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自己应受到的尊重,自尊心又受到了伤害(例如受到他人的嘲笑挖苦、排斥独立等),轻的就使人的内心受到挫伤,感到苦恼,重的话会向病态的人格方向发展,因此导致了自尊心向畸形方向发展。

相对于青少年来说,仅仅这一点,就有可能造成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严重挫折。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因为受到信任与尊重的鼓励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时也有很多一时误入歧途的人因为受到信任与尊重而痛改前非,被称为“浪子回头金不换”。

可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一些人正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是又没有及时的得到补偿而一蹶不振,陷入困境。自尊心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内部动力。假如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会降低对自尊心需求的水平,从此自暴自弃,荒废事业。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强烈的自尊心可以使得人们严格要求自己,也可以自觉地约束自己,从而取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可是一旦出现错误就会感到内疚,也感到内心的痛苦,同时受到良心的责备,从此痛改前非。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当中,对自尊心的需要有着很显著的作用,自尊心与自信心、进取心、社会责任感、荣誉感都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尊心是否正常发展是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树怕伤根,人怕伤心”,所以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尊心,不要去伤害它,而且还应该自觉地培养自尊心,加强自尊心,来不断提高自尊心的需要,使得自尊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有人为何喜欢钻“牛角尖”

其实钻“牛角尖”的原意是形容费力钻研那些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基本上把这一点引申为想问题、办事情比较迟钝,不会转弯。

比如一个青年来信说:“我这个人是班里有名的死脑筋,想问题、做作业总是死搬教条,因此常常钻牛角尖。”因此,钻“牛角尖”就是“死脑筋”的同义词。

现在,我们就按照所延伸的这层意思来讲讲这个问题。

所称的“死脑筋”,主要是思维的灵活性比较差。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思维不灵活呢?

其实这里有先天性的生理原因,也有后天的修养原因。

从先天的原因来看,主要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有关。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基本的类型。

其中一种为“安静型”,属于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对外界的影响做出反应时很迟钝。

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就可能发现,我们周围这种慢节奏的人很多,平常我们把这种人称为“慢性子”。

这种慢性子的人会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他在看问题、办事情时,就可能表现出惰性的色彩:到了拐弯处,他难以迅速转弯,还需要走一阵子,甚至一直走下去,以至于钻进牛角尖。

从后天的修养来看,主要是因为在后天氛围中,人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思维灵活性的影响,以及从思维自身的特征来说,有些人的思维,是发散式的。因此想问题比较开放,一些人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来想像。另外有的人的思维是集中式的。这种人想像总是较倾向于整齐划一,热衷于从一条思维去找寻答案,追求稳定。相对来说,那种集中式思维特征比较突出的人,容易陷入“牛角尖”。

还有过强的好胜心,死要面子,孤立性较强,对价值的判断力不高等等同样会把人引进牛角尖。

例如,人都很顾面子,可是如何才能顾全面子呢?有的人很明白,死争面子反而会丢尽面子。

所以,在可能丢面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见机行事;虽有损失,但也无伤大雅;时间一长,就会烟消云散。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在“此路不通”已明显可见时,还非要往里钻,最后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落得被人嘲笑。一旦走到这一步,就可能会“一次败北”,总想着“卷土重来”,想尽力挽回损失;时间一长,便养成一种顽固不化的思维模式——“钻牛角尖”。

良心,良心,还是良心

对于人们常说的那些忘息负义、以怨报德、自私自利的人,常斥责他们“没有良心”、“埋没良心”,甚至“丧尽天良”。

但一旦这种人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道德行为而痛恨自己并毅然悔悟时,我们又可以说他“受到良心谴责”,“良心发现”。

我们凭着自己个人内心的认识和情感对周围的事物或是他人与自己的言行评价时也会常说“凭良心讲”。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良心”呢?

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良心主要是属于情绪、情感的这个范畴。情绪、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96体验。情绪、情感都是情,可是二者又有不同。情绪是指人与动物都会有的情的低级形态。它的产生与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又往往是随着感知的产生而产生的。情感是只有人才有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情,各种情更多地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联系着,并且还是一种较稳定的情。

在心理学上,这类情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者情操。这类情感被分为三种,即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三种。平时所讲的良心属于道德感的范畴。

所谓的道德感,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当人们运用自己掌握和信奉的道德原则来对自己和别的言行进行评价时,对那些符合道德原则的言行就会感到满意、欣慰、赞赏,而对那些不符合道德原则的言行就会感到不满、痛恨、耻辱、内疚。

我们所说的良心,其实是道德感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

但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言行违背了道德的原则时,觉得内心就会感到十分痛苦、内疚,甚至悔恨万分,无地自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受到良心的责备”。

可是,如果所掌握的道德原则是正确的,那么最终这种良心上的责备就会促使着一个人对于以往的错误言行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借此有助于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