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5707100000045

第45章 商场金点子(12)

当彭尼的联营商店发展到34家时,彭尼公司诞生了。如今,这家公司已拥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还涉足银行、信贷和电子业。

当你似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的时候,离成功也许仅一步之遥了。

保罗高尔文是个身强力壮的爱尔兰农家子弟,充满进取精神。13岁时,他见别的孩子在火车站月台上卖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这个行当吸引了,也一头闯了进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盘的孩子们并不欢迎有人来竞争。为了帮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抢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们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高尔文从部队复员回家,他在威斯康星办起了一家电池公司。可是无论他怎么卖劲折腾,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高尔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只见大门上了锁,公司被查封了,高尔文甚至不能再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生意来。当时,全美国估计有3000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倍。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作能源的。

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此时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了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尔文依然破了产。

这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

到1930年底,他的制造厂帐面上已净欠374万美元。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着他拿钱来买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只有24块钱,而且全是赊来的。

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如今的高尔文早已腰缠万贯,他盖起的豪华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通向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没有承受失败考验的心理准备,闯不了多久就要走回头路了。

三星集团的创业元勋,在韩国经济界素有“经济奇才”的李秉哲,就是靠他“拼命三郎”的勤奋经营,而打拼出了一个世界500强的巨业。

李秉哲从1938年3月1日艰苦创业筹办三星财团的前身三星商会起,在近50年的企业经营生涯中,历尽艰难险阻,把“三星”从一个小本经营的贸易商行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4个大企业的世界性大财团,其经营范围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国防工业、电子工业、尖端技术工业、贸易业、服务业、文化艺术事业等领域,他的影响遍及日本、美国、德国和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李秉哲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其成功的诀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时刻勤奋地去经营”。

26岁前的李秉哲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因每次都中途辍学,所以他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1932年9月,他从日本早稻田大学辍学后,先后在家里和汉城度过了几年失去自制的生活,以游乐和玩骨牌消磨时光。

光阴荏苒,转瞬间李秉哲已成了三个孩子的爸爸。有一天夜里,他在外玩了骨牌回家,看到正在酣睡的三个孩子,像是从恶梦中猛醒过来,第一次意识到光阴虚度得太快了,感到自己应该立志了。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许多,深深地回忆和思考,使他感到该干点什么了,要不然就会终身遗憾。经过反复比较分析,他认为还是干实业比较符合他的个性。

要干实业,首先需要资金。资金从何而来,身无分文的李秉哲把自己想干实业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由于家境并不宽裕,父亲只答应给他300石(3万升)粮食作本钱。李秉哲就靠这300石粮食闯天下。

他开始是与人合伙办了一座粮食加工厂,第一年亏本,第二年他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改变了经营方式方法,除还清亏损外,还盈利2万元。

为了解国内及中国市场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经营方向,抓准投资机会,他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考察了汉城、平壤、新义州、元山、兴南,以及中国的长春、沈阳、山海关、北京、青岛、上海等地,涉足整个朝鲜半岛和大半个中国。

在中国考察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中国的贸易规模比朝鲜马山市的规模大得多,在马山一笔交易最多也只有20万元左右,而在中国一般都在三四百万元以上。

从市场情况看,中国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扩大侵略战争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一面对中国发动军事进攻,一面进行经济掠夺,把中国作为原料、劳动力的供应基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在中国的东北,日本的投机商和军阀势力勾结在一起的中国官商,已占据了所有的市场。因此,要想在中国的市场上插足已非常艰难。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李秉哲最后选择了向东北出口果品和干鱼这项本小利大的贸易,以此作为自己新的事业的出发点,并于1938年3月1日,在水陆交通方便、货源充足的大邱市西门市场附近,买下了一处面积为250多平方米的小铺子,挂出了“三星商会”的牌子。

“三星”的创业史从这一天便开始了。“三星商会”在李秉哲的苦心经营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接着,李秉哲又买下了“朝鲜酿造”会社,产量从开始时的8000石(80万升)增加到1万石(100万升),成了该市的纳税大户。

当时韩国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国民消费商品的绝大部分靠进口。李秉哲认为,如果把国民的日用品只盯在进口上,那就永远摆脱不了对外的依赖。外汇是宝贵的,国民的一般消费品应该自己来制造。这是韩国生存的惟一出路。基于以上分析,李秉哲决定开办比贸易业更有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性工厂,发展进口替代产业。

作出了对制造业进行投资的决定后,紧接着他又着手调查分析具体从事哪一个行业。

当时,韩国的造纸、抗生药物和白糖的生产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三种产品既是国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急需的重要物资,又是完全依赖进口的商品。在这三种产品中,无论生产哪种产品都有许多困难,他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

从造纸业的情况看,朝鲜半岛总共有21家造纸厂,其中有14家分布在韩国,但只有一家初具规模,这些厂的年产量加起来不过三四千吨,国内需要的大部分纸张都得依赖美国的援助来补充。

从制药业的情况看,韩国使用的基本上是欧美药品,国内根本不能制造,处于一片空白。

从制糖业的情况看,当时整个朝鲜半岛只有一家糖厂,设在平壤,南部一家也没有。而国内对食糖的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据统计,仅1953年一年,韩国就进口糖23900吨,支付外汇200多万美元。价格十分昂贵,国内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3倍多。

将三个行业综合起来考察,就其经济效益来说,制药业利润最大,但生产技术复杂,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从建厂到投产的周期比较长。造纸业的情况和制药业也差不多。

相对而言,制糖业从建厂到投产的周期要短些,利润也较高。李秉哲决定选择制糖。

1953年6月,以2000万元新币为资本,李秉哲成立了“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土建工程完工。同年11月,工厂正式投产。工厂开工一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销售额已达到722亿,获纯利162亿元,销售利率提高到224%,自有资本利率增长810%,创历史最高记录。

“第一制糖”的成功,使李秉哲饱尝了创业的喜悦,现在该企业已发展成为能生产加工30多种食品、饲料等产品的综合企业,1978年还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研究所,使“第一制糖”在许多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不断地追求资本增值,是企业家的本性。李秉哲并没有陶醉在“第一制糖”成功的喜悦中,他通过对韩国纤维工业现状的分析,决定拿出1000万元投资毛织业。

他之所以作出这一决策,其依据是:从韩国纤维工业的状况来看,尽管生产能力已经超过朝鲜战争以前的水平,由于借助了当局的保护、奖励政策,毛织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纤维工业仍然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因而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纤维制品。特别是毛织品和毛纱的进口量更大,其中毛纱的进口高达797%。除了正常渠道的进口以外,偷运进口的数量也相当大。如果在国内建立一个毛织厂,就可以占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获取丰厚的利润。

李秉哲的这一主张,遭到了理事会的怀疑和反对,他们认为投资毛织业,风险太大,如果要发展纤维工业,就选择棉织业。李秉哲为了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他专程拜访了当时的商工部长姜声邰。姜对李说:“听说你要搞纤维业,依我看,棉纺业正在走下坡路,没有什么前途了,我劝你是否考虑一下连国际市场上都很有前途的毛纺织业。”部长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1954年9月1S日,李秉哲在大邱成立了“第一毛织工业株式会社”。“第一毛织”成立后;为了解决技术上的困难,李秉哲从西德和英国聘请技术人员来工厂进行技术指导,派人到澳大利亚学习羊毛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

“第一毛织”投产不久,便在竞争中取胜。它所生产的西装毛料,以比从澳门进口的英国西装毛料的价格低五分之四而取得了垄断国内毛料市场的地位。

“第一毛织”是韩国西式服装衣料的开拓者,30多年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被誉为“衣料之王”。现在,它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西装衣料占50%,衣类占20%,衣类输出占30%。

在韩国纤维行业中,它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是最高的。现在,“第一毛织”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00名职工的世界级毛纺企业,产品已畅销到包括毛织品故乡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从60年代后期的电子工业来看,美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的电子工业发展也很快,仅次于美国,而韩国尚处于引进外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的阶段,质次价格较高。

李秉哲从国内外的情况出发,经过慎重周密地调查研究后,他感到:电子工业无论从技术、劳动、附加值、内需和出口等角度看,都是适合当时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他于1968年2月26日决定在“三星物产”设立开发部,专门研究对电子工业的投资问题。

开发部经过可行性研究,认为电子工业是以民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如果以电视机和音响等产品为中心进行开发,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使开发计划万无一失,李秉哲专程拜访了他的老朋友、日本三洋电机会长井植岁男。

当他说明来意后,井植岁男先生首先陪同他参观了东京电子工业园地。东京电子工业团是个占地40万平方米的大规模电子团地,在团地内,各种电子工厂鳞次栉比,井井有条,这些工厂主要生产电视机、电冰箱、真空管等家电产品。

井植先生还向李秉哲介绍了一些电子产业的情况,他认为,电子工业的附加值都高达999%,是一项很有潜力的事业。井植先生的介绍使李秉哲的决心更加坚定。

李秉哲有意投资电子业的消息,通过日本《朝日新闻》向外界传播,结果引来了种种阻碍,使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朴正熙总统。

1968年12月30日,“三星电子”召开了发起人大会;1969年1月13日,“三星电子”在汉城民事地方法院登记注册。

实践证明,三星电子公司是三星集团后起的主力企业,在集团中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三星电子”自1977年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以来,到1985年初,已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701万台彩电,占它总产量的70%,获外汇12亿美元。此外,它还向印度尼西亚、巴西、多米尼加等国输出了彩电制造技术,并在葡萄牙和美国纽约设立了年产20万台和70万台的彩电制造厂。

1985年下半年,“三星电子”的产品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它在韩国首先开发了彩电和录像机,其中录像机是继日本、荷兰之后,在世界上是第三个开发出来的。现在,三星的电子产业已进入重点发展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产业用电子产品的阶段。

据统计,1983年“三星”的总投资是14353亿元,总营业额549亿元。1986年上半年,“三星电子”的利润为2062亿元,在韩国注册的100家大企业中,仅次于现代集团,居第二位。

自1981年5月开始,韩国政府实行一般银行民营化,三星集团购买了商业银行、大邱银行和长期信用银行的股份,成为这三家银行的大股东,掌握了支配金融部门的权力。

三星集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已经向大家充分展示了李秉哲的经营作风和能力。从中也给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这就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勤奋,必须奋力地去拼搏,才能创造一流的机会,才能赚得万贯的财富。

策划财富,永远握住财富之手

对于智慧的人来说,他的财富只是暂时放在别人的口袋里,由别人保管而已。机遇与财缘可以来自你的精心策划,努力地将你的生活、金钱规划好,你就能让钱生钱。

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会很矛盾,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下面的实例是一个年轻人的选择,他终于大有收获。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收入并不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头款才行。有一天,当他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头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他们打消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俩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头款是1200美元。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200美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妨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杰米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承包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杰米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