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5707100000056

第56章 商场金点子(23)

机遇的创造其实也就这么简单,它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万事万物平常多加以留心,不要忽略任何有可疑的地方,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你也同样轻松自然地创造机遇。

有一次,日本东京大学的池菊苗教授,发现莱汤中因为多放了一些海带而变得格外味道鲜美时,他顿时就感到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迫不及待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池菊苗终于成功地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的物质。

后来,他又发明了用小麦和脱脂大豆作原料提取这种物质的办法,从此我们的厨房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味精。

人的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当然也可能在后天发生变化,也许是消失了,也许是转化了。

这种兴趣广泛却不能持久的人也不是少数。有很多人都是今天钻研这个,明天钻研那个。他们什么都喜欢,可到了最后往往什么也不会,纵使会了也不会精。

可能这些人也很苦恼,为什么就不能对一两种兴趣持之以恒呢?这是因为他们有着过于功利化的思想,他们并不是发自真心的有兴趣,比如电脑软件工程师吃香时,他们就对“电脑编程”很有“兴趣”;当MBA供不应求时,他们又会放下电脑开始“兴致勃勃”的钻研经济管理学。这种广撒大网,总想碰出个成功的机会来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他们缺乏稳定的兴趣,地就更谈不上持之以恒的发展兴趣了。

可惜的是,机会可不是那么肤浅的东西,只需一两步就看见机会是不可能的。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们犹豫不决,这条路不错,那条路也不差。走这条路两步,马上又舍不得那条,跑回去走那条路,当然,也顶多走几步就另有怀抱。搞了半天,还是原地踏步。

兴趣的稳定和强化是打开机遇之门的钥匙。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机遇的青睐。

以前的体操明星吴佳妮。她的成功就在于对兴趣的稳定和强化。她十岁科选上海市体操队,十二岁时国家队来上海选苗,看中了同队的倪佩瑶,只是由于上海方言之误,她被侥幸的“搭进”了国家队。这个机遇其实很偶然,可是佳妮却并没有因为没有得到国家队的认同而心灰。她废寝忘食,经常延长时间自己练习。这种无论如何也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的精神给她带来了回报。她不但成了世界冠军,还发明了“佳妮腾跃”这个在当时远超一般高低杠动作难度的体操动作。

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一旦稳定了下来,就会变成无坚不摧的力量,可以让人抛开一切琐事与享乐去钻研、去奋斗。因为对这种人来说,再苦也不是苦,他一直在享乐着,享受自己的兴趣。

所以说,兴趣的形成是引发机遇的幼芽,兴趣的稳定和强化才是机遇能够收获的保证所在。

从兴趣到机遇,除了发现兴趣到兴趣的稳定之外。一个人还应有自己合理的兴趣方向与结构。

不问的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性格,就会有不同的兴趣结构。但是凡属合理的兴趣结构都有一个特点:以一个基本兴趣为核心。同时,有着广泛多样的兴趣作外围。在发现与捕捉机会的过程中,往往以主导兴趣在起关键作用,其他多样的兴趣起辅助作用,但却不可缺少。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喻为中国古今第一的小说。它内容的博大精深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导致了“红学”的产生,对其一点一滴都加以研究,而且几十年下来仍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产生。如果问起曹雪芹的爱好,他的基本兴趣爱好当然是文学。可是他如果没有多样的兴趣,怎能在《红楼梦》中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的人物,庭院内的建筑物、花卉等写得那样生动传神!

不同的环境对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环境熏陶与兴趣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机遇的出现离不开环境。由于环境的不同,机遇出现的形式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种环境,对于有不同兴趣的人,对机遇的捕捉也截然不同。

每届冬奥会,在奖牌榜上名列前茅的总是一些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还有俄罗斯等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的人长年生长在冰天雪地中。而如果强求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的人多拿冬奥会奖牌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环境根本没有让他们养成这种兴趣爱好的机会,那么就更谈不上抓住扬名冬奥会的机会了。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许多机遇的出现表明,兴趣和才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引发和培养,可关键还在于一个人本身的内因。除非环境是绝不容许某种兴趣产生的。就像前面所说的非洲出不了冬奥会冠军一样,他们连雪都没看过,这种环境对冰雪方面兴趣是绝对扼制的。可是只要环境有着多种兴趣可能性存在,那么如何选择就全看个人的内因了。因此,你只需好好的培养你的兴趣,利用你的兴趣,持之以恒的发展自己的兴趣,机遇之花就会慢慢地在兴趣中发芽。

善用你的才能,因为它是机遇与才缘的基础

要认识机遇,还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才能。一般来说,一个人才能的多少,是决定着他们能否在成功路上遇到机会的主要因素。反过来说,一个没有多少才能的人:一般看不见机会,就算看见了也不会捕捉机遇,那么就更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所以说机遇的基础是自己的才能。

才能是什么?它就是一个人的实力。一个人真正有了雄厚的实力与才能,总是可以抓住机遇的,即使错过今天的机遇,还有明天的机遇。这就叫“肚里有货,心中不慌”。

中国的一个成语“毛遂自荐”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尽管毛遂做了很久的一般食客,但他能抓住出使的机遇一举成功,还在于自己本来有才能,换个才能不足的人,即使让他出使,他能当机立断做出威逼他国之君的事吗?这种判断力,这种胆力,才是毛遂成功的主要原因,机遇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而已。可以说机遇的基础是实力,没有实力等于是没有机遇。

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创出万有引力学说;瓦特从水壶冒汽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从洗澡得到启发,辨明了王冠是否纯金打造;鲁班从被草的锯齿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这种事例古今中外要多少有多少。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看见苹果落地,水壶冒汽的人不少,洗澡,手被草划伤的人更多。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他们抓住了成功的机遇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实力与才能出众,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得到突破。

机遇的基础是才能,要认识机会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才能。才能是客观存在的,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等待你去认识。著名作家刘绍棠曾说过:“三百六十行,不能说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行行要有才气。让我唱京剧就唱不好,我就适合写作。”他能抓住成为作家的机遇,首要一点就是认清自己的才能是文学方面的。然后依据自己的才能不懈努力,在得心应手的行业要发现机遇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由此可见,机遇的奥秘并不是那么神秘难测的,只要你认准自己的实力所在凭着雄厚的实力,再加上对机遇有个正确的认识方法,那么就可使人在探索成功之路上取得突破。

才能是努力的产物,不是说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可能有雄厚的实力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实力所在;然后便是勤奋刻苦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面对他成功人生的第一个最大机会时也是靠奋斗与努力拼搏成功的。当时IBM公司授权比尔的公司编写IBM电脑的操作系统程序。由于人手极端缺乏,比尔盖茨与艾伦保罗(另一位微软的创始人)两人每天苦干16小时以上。而且到了程序完成后期,为了对调试测验的程序作及时地改写,盖茨有一段时期平均一两天就从美国西部飞到东部的IBM公司所在地。他所有的休息时间也就只是在飞机上睡一阵。盖茨的天才无人怀疑,可他能够成功,这份努力更是让人吃惊。可以这样说,如果当时盖茨没顶住,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就不会有今天10000亿美元身价的世界首富。

再提一个努力的人,就是“足球专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原是一个被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因念不起高中曾在牙刷工厂勤工俭学,还当过二等兵。后来全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哈佛大学的名教授,并当上了国务卿,还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这些人的才能都是从努力中得到的,而且也要靠努力去支撑。“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谁都知道,机遇是重要的,是夺取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机遇,再才华横溢的人,再勤奋努力的人,也不能够踏上成功之巅。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闯入文坛是个偶然的机会,相当富有传奇色彩。他18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上流人物的社交晚会,当他从楼上下来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沿着楼梯扶手滑下,结果撞在了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这个人就是法国大作家大仲马。从此,他认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影响下走上了文学之路,终成了“科幻之父”。

王勃的成功也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遇所致的,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偶然路过,偶然上了楼,偶然被要求写赋,然后便是“一赋天下闻”,千秋之下文名犹存。

在历史上,这样的“幸运儿”有很多。当然还会招来很多人的羡慕甚至嫉妒。诚然,这些人如果不是因为这些非常偶然的机遇,要成名的如此早,名声如此大是很困难的。然而就他们本身来说,却确实具备了获得成功机遇的才能,换句话说,就是他们配得上这些机遇,这些机遇到了他们手里绝不会浪费。凡尔纳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王勃的诗名、文名也一直不衰。但如果凡尔纳写出了很多烂文章,王勃在被要求作赋时苦思而不得,那么就算是有这种种机会也不会成功的。机遇固然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本身的才能,也可以说机遇是才能爆发的结果,它引导才能的爆发。

成功=才能+机遇。才能是内因,机遇是外因;才能是主要的,机遇是次要的。

就机遇来说,成功的人生不能没有它,否则天大的才能也无从发挥。“一个人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碰到的人”。这就是对机会最好的写照。

就才能来说,没有它就算机遇堆成山也没有办法利用。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首先就要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才能。有了才能,机遇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有才能的人总会发现机遇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是对才能的最好概括。

只有在有金子的地方,才能找到金子

要买东西你得到商店,要挖金子你得先到金矿。你只有到处处是机遇遍地是黄金的地方,你才能找到你的机遇与财缘。

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挤满了人。

机会好比一块巨大的磁石,任何人如想事业成功,最好把自己当作一块铁,任由机会吸了过去。企业应该如此,个人也应该如此。

只是到机会多的地方去,你才容易出人头地。因此,要注意机会多的讯号,认清讯号,立刻前往。

通常新兴的事业机会较多。新兴的事业,一切都在发展之中;各个环节或者刚刚开发,或者仍无人问津,提供一块土地,让各种资金和人才发挥所长。1980年到1994年,是我国计算机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期,很多人进入了这一领域,把住了这一机遇,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子。

中国计算机业界的成功人士、成功企业大都是搭乘了这趟班车步入了电脑“广场”,并且抓住了这次大机会,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发展壮大,并取得了骄人业绩。这其中不乏我们都很熟悉的联想集团柳传志、四通集团段永基、北大方正的王选、王码公司的王水民、WPS的求伯君等等。

邓小平早年就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计算机可以说是科技发展的得力助手和领导者。世界电脑王国中的几颗明星如Intel、IBM、微软等以其著名的品牌、高档的质量、巨大的规模引起世人关注,可在偌大的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在80年代以前却可谓是一片荒漠,可很快又成长为一片绿洲,这首先应该得益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得益于国家对于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引导和支持。

1987年12月,中央领导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发展情况予以关注,紧接着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正是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这些支持,我国电脑市场迅速转入发展成熟期。

当然,由于国产电脑的优惠价格,在国内也有着充实的市场需求:从公司到学校,从单位到家庭,有作商务之用的电脑,也有寓教于乐的家用电脑,开始接近高科技的中国人,从商人到公务员,从作家到学生,都对电脑有着热情的渴望,这使得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脑业面对汪洋似的市场需求,如鱼得水,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一些有先见之明而且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人,正是看准了由以上因素构造的这次百年难逢的成功机会,在电脑海洋中搏风击浪,驰骋万浪之上。

1984年5月,中科院7名技术人员向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办起了四通公司。他们在买卖电脑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途径,他们巧妙地设计制造出可进行汉字技术处理的软件和硬件,将其附加在一种打印机上,以解决进口母机不能打印中文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锦上添花,他们的销售额占全国打印机市场的80%。

如今已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柳传志,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率11人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公司。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他们以开发国内一流计算机专家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站稳了脚跟,并且生产出了自己的品牌机。目前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1998年销售收入达176亿元人民币,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

同样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另一位计算机业的名人王选,被誉为我国现代印刷业革命的奠基人,他瞄准市场空白,成功主持和领导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并从照排到普及轻印刷、远程排版,从黑白到彩色,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中国的印刷技术重新跃居世界前列,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们都是在这片空旷的电脑业市场上,发挥各自所长,独辟蹊径,从而很好利用了周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一鸣惊人。

1988年9月,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使电脑市场再度升温,应运出现了王永民和求伯君两位巨星级人物。王永民于1989年7月在北京成立“北京王码电脑公司”,专心开发自己早期的科研成果“五笔字型”,并顺应需求,开发了王码480桌面办公系统,赢得了联合国、美国国会图书馆等的普遍采用,在国内几乎可说出“普天之下,莫非王码”;求伯君则与香港金山电脑合作,开发了“WPS”软件系统,并且在珠海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