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中国农产品批发行业发展报告
15707400000048

第48章 典型人物(1)

勇于开拓、做大做强

—记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灿江

叶灿江,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广州市人。现任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批发市场协会会长、广州专业市场商会副会长、广州商业总会理事会理事以及多省市蔬菜批发市场顾问,被中国农村社区促进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任为“市场管理专家”。还获得“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并当选为广州市白云区政协委员。

钟情蔬菜、敢为人先——开设广州第一家个体蔬菜批发部

叶灿江的父亲是原广州市蔬菜公司的一名员工,当年他们一家就住在蔬菜公司长堤购销批发部的楼上。因而叶灿江从小就看到了蔬菜市场的繁忙景象。刚踏入社会做了一阵服装生意之后,他感到还是卖菜适合自己。1990年4月,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在市蔬菜公司长堤购销批发部租场做起了卖菜生意。

当时,广州的蔬菜市场主要还是国营企业占主导,蔬菜限时供应,上市晚,结束早。而叶灿江经营的菜档是24小时营业的,而且蔬菜新鲜,供应充足,很快生意就红火了起来,但同时他也感到了场地的限制,为此还蒙受了不少损失。刚好当时附近有个60平方米的场地出租,叶灿江很快便把场地租了下来,做起了蔬菜批发的生意,成为广州市第一家个体蔬菜批发场所,这时他才24岁。

眼光独到、抢占先机——成立广州石井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消息不胫而走,很多无地经营的菜贩闻讯而来。为满足需要,叶灿江把场地扩大到了800平方米。后来菜贩在周围又陆续开了几十家交易场所,使得当地成了有名的蔬菜交易场。然而,红火的生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市场混乱、经营无序、扰民等等。

叶灿江感到,将蔬菜批发市场迁出城区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1994年,他在广州西郊租赁了近4万平方米的土地,成立了广州石井江南农副产品市场——广州最大的一家民营蔬菜批发市场,为建立他自己的蔬菜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于开拓、做大做强——组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为了进一步将市场做大做强,2002年,石井江南市场与广州越秀批发市场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合并组建了“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

江南公司组建初期,只经营蔬菜一个大类,虽然成绩不俗,但叶灿江并不满足,2003年年底他又抓住时机,引进了另一个大类——水果,主营进口水果,使江南市场由单一的蔬菜批发转变为水果、蔬菜批发。实践再一次证明,叶灿江的决定是正确的。从2005年起,市场的水果交易量就一直排在全国首位。目前,江南市场的进口水果交易量占到全国进口水果的80%左右,成绩斐然。

为了更好地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叶灿江领导江南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制和升级改造政策,先后投资近8亿元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建立完善的现代化配套设施,为广大果菜客商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经营环境,成为同行的典范。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抗天灾、捐善款、运川菜、建冷库

2002年,由于受到水灾的影响,新丰县小正镇黄柏村和禾溪村的农田被淹。为了帮助受灾的村民恢复生产,江南公司向村民送去价值近10万元的化肥和种子。2004年11月,公司再向这些村庄提供香港蔡兴里优质矮脚奶白222、001菜种60箱,价值近3万元。当叶灿江得知白云区江高镇水沥村种植红葱头缺少生产资料,而村民又无力购买时,他马上通知公司捐助3万元帮助农户投入生产,解决了该村的燃眉之急。

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来自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的蔬菜供应量锐减,叶灿江带领公司及时启动应急机制,确保市场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在得悉江西脐橙受雨雪影响严重滞销后,又派人赶赴江西寻乌县采购2000吨脐橙,并在市场设立“江西脐橙专卖区”等,帮助江西果农恢复生产。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江南市场与白云区松洲街举办爱心捐款赈灾活动,共筹得善款241万元。除了捐款,江南公司还派专门人员长期驻扎在汶川调运蔬菜,以解决震后蔬菜的卖难问题。

2008年底,公司决定在汶川县威州镇援建一座价值800多万元的千吨冷库,并于2009年3月派出管理人员及工程队到达现场进行施工建设,以解决汶川地区生鲜物资的储存保鲜问题,帮助灾区灾后重建。

叶灿江说:“企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行动无不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展现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的风采。

绿色市场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记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旭波

刘旭波,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总经理,辽宁省劳模、大连市民进市委会委员、大连市特等劳模、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连市政协委员。她领导的熟食品交易中心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熟肉制品和生鲜肉销售为龙头的综合性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在这九年里,刘旭波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嘉奖,也付出了辛劳和奉献,她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基础重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是1998年大连市政府为民办19件实事确立的项目,也是启动食品安全工程的载体。由大连三寰集团投资1亿元兴建,于2000年正式运营。开业之初,由于多种原因,市场经营状况一直不好。2001年,曾下过乡,当过工人、会计,做过企业经营者的刘旭波接任了总经理的职位。管理市场,涉足商界,还是第一次,自然有难度,有压力。但她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上任伊始,她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考察论证,查找症结,想方设法改变现状。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一是交通不便,影响了市民出行购物;二是市场对外宣传不够,群众认知率低;三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市场的经营发展。针对存在问题,刘旭波便马不停蹄着手解决。首先,她从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大局提出合理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随后,她又亲自带领员工深入街道社区进行宣传,介绍中心购物环境、服务项目,并用大客车将街道老大妈、老大嫂接到中心参观购物。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顾客,物美价廉的商品赢得了市民青睐。中心知名度不断提高。为了扩大中心的发展规模,刘旭波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北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南到上海、广州、浙江、福建,西到山西、青海、郑州等地,诚招天下客商。市场商品辐射东北腹地和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的局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过去,大连熟食品市场被老百姓总结为熟食品不“熟”,主渠道不“主”。据统计,仅大连市区受假劣熟食品残害中毒、受病、死亡、后遗症等恶性事件达数十起。每年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清理无证、“黑窝”、非法摊点上百个。老百姓购买熟食品普遍感到“忧心”。刘旭波上任不忘自己的责任,决心把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忧心”变为“放心”。她首先从整顿市场管理入手,大刀阔斧清理和处罚一些不法经营者,对无证加工厂点亮出红牌,并耐心说服教育个别商家和业户,防止劣质食品进场交易。在管理实践中建立了一套食品进货监管和准入制度。一是严把经营者资质关,凡进场的经营业户,必须是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三证齐全”,方可经营。二是严把食品准入关。从源头上抓起,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引进熟肉制品、豆制品、酱菜,定点屠宰场等生产厂家现场交易。三是实行“索证索票”制。为杜绝黑加工点食品流入市场,中心要求进入市场的食品必须持有进货票、合格证、注明日期、摊位号、品名、数量、单位公章等,物证齐全,货票相符方能销售。为使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刘旭波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要赶到市场,亲自查证验票,白天还要坚持摊位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晚上她总是走得最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旭波和中心员工的辛勤劳动,担负着全市70%熟食品销售量的大连熟食品交易中心,多年来从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真正实现了“熟香飘溢,一片放心”。

作为市场的当家人,刘旭波时刻把做强做大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为己任。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位,弘扬中华茶文化,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的经营管理,刘旭波经过调研论证,大胆调整市场产业布局,把交易中心西三楼改造成一座占地4000多平方米,可容纳60多家业户的现代茶城,于去年9月隆重开业。茶城实行“厂场联手”、“厂场直销”,畅通进货渠道,减少流通环节,让市民享受到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茶品。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等各地名茶荟萃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名茶的集散地。同时,茶城还设有体验馆、书画院等,市民在茶城可品茶、购茶,还可在体验馆内亲手制作茶饼。在观赏书画艺术的同时,还可让书画家为自己现场题字作画。是市民品茗会友、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场所。

经过刘旭波及其团队的多年努力,交易中心的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目前,日客流量达到3万人次,节假日更是高达10万余人,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带动经销商、业户每年向国家上缴税金达4000多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抓硬件重管理完善市场功能

刘旭波到交易中心工作后,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积极追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步伐。2002年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又率先启动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审核。在标准化建设中,交易中心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中心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凤”服务品牌,先后被大连市和辽宁省认证为著名商标。

在注重交易中心软件建设的同时,刘旭波一直很重视中心的硬件建设。以大的手笔,大的气魄,提出中心发展构想,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中心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市场摊位进行升级改造,相继建立了五大中心,即电子结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和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中心。五大中心的建立,对完善中心的服务功能,改善市场经营环境,提高交易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东北地区率先通过的国家绿色市场,刘旭波时刻把环保事业放在心上。除了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食品的质量,节能降排、保护环境外,还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禁止使用超标塑料袋号召,和大连市妇联、大连日报社一起举办多项宣传活动。同时,交易中心还拿出经费加工购物布袋子,免费赠送给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免费发放给顾客,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变为社会自觉行动。前不久,在大连市妇联接待的日本妇女访问团,就环保问题的座谈会上,刘旭波介绍了交易中心的做法,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重情义办实事爱意温暖人心

刘旭波是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她对职工亲如家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时刻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上。从食堂伙食调剂到工作服装订做;从每月职工鸡蛋牛奶发放到职工定期体检,每一件事都安排得十分周全。职工有个大事小情找到她,都会尽力帮助。职工或亲属生病住院她都要亲自去看望。今年初,一位职工的孩子病重住院,急需一笔数目不小的医疗费。由于家境拮据,一时也凑不够那么多钱,正当该职工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旭波得知此事,她立即组织领导班子,动员全体职工为其捐款,短短一个中午便收到捐款7000多元,使这名职工渡过了难关,像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这些年,用以中心职工亲人生老病死,扶贫帮困,走访慰问等,共投入经费达50多万元。真正体现了大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刘旭波不仅对中心职工关爱有加,她对社会弱势群体、市场业户同样情深意长。她把市场当作为民解难,为政府排忧的阵地,对困难者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交易中心从过去100多业户,发展到现在1000多业户,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达3000多人。中心还与工商部门联手实施的“4050”工程,为30多个大龄下岗职工提供优惠摊位。在刘旭波眼里,顾客是上帝,业户是市场的主人,身体力行亲近他们,温暖他们,善待他们。每当业户有困难的时候,她总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在今年大连市召开的“两会”上,刘旭波又向大会提出了关注大学生就业的提案,并呼吁企业界的同仁们共同关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同时她主动在交易中心市场内提供多个优惠摊位,为大学生到市场创业创造条件。她的这一举动引起社会强烈共鸣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刘旭波带头向灾区捐款。在她的带动下,中心艺术团还通过赈灾义演,中心员工、业户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奉献爱心,伸出援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家庭情怀。

多年来,刘旭波心中装的是大家,是工作,而对自己对家人却留下不少遗憾。父亲病危时,等她处理完中心工作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生病住院,她从不占用工作时间去看望,直到母亲去世,她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长年累月,她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早来晚走,一心扑在工作上。她的敬业奉献精神,忘我拼搏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