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
15707700000024

第24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开幕式的结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意义结构是形态结构的基础,形态结构是意义结构的外在表现。开幕式的历史演进主要是其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但却是由其意义结构决定的。

2开幕式的形态结构主要由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五部分组成,每一维度都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时间方面,开幕式从最初的白天发展到了现在的夜晚。空间方面,从体育场与教堂的结合到体育场的独立;再发展到体育场与周围景观的有机联系;体育场本身的利用也越来越立体化。器物方面主要是奥林匹克标识的发展成熟;文艺表演道具也为了适应转播的需要,呈现出越来越大型化的趋势。角色方面,除了由男性主导发展到男女平等,观众范围发展为现场观众和媒体的观众两部分,演员从单一的表演者发展到包括现场观众和代表团。行为方面,则主要是入场式风格的变化、圣火点燃和传递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互相渗透,不能截然分开,整合起来就是开幕式形态结构的历史演进。

3作为一种开放型的仪式,开幕式整体上呈现出从仪式走向展演的变化。一战前的开幕式主要是完成了基本仪式结构的搭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仪式和文艺表演都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并同时达到了一个高峰,但这个阶段的文艺表演主要还是为仪式服务;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仪式和展演力量对比的转折点,仪式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展演却异军突起,赋予了开幕式以新的风格;80年代至今,展演已经成为了开幕式的主要部分,整个开幕式日益变为一个大型的秀场,在入场式等方面,仪式已经开始为展演服务。

4开幕式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其演进同时受到其所处时代各因素的影响。一战前的开幕式完成基本仪式结构,主要有赖于顾拜旦对古代奥运会的批判继承,但也不能忽视同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世界博览会和届间运动会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开幕式的剧变除了受到经济发展影响外,政治上的偶然因素也是需要考虑到的原因。二战之后到70年代,女性在开幕式中地位的提高和半职业化的开始,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必须根据社会变迁来调整自己的取向、放弃过时理念的动向,开幕式的意义结构开始随时代发展进行着微调。此时,科技对开幕式的影响还主要体现在增加仪式的效力方面,而媒体全面进入开幕式,则直接影响到了其之后的发展道路。1980年至今的开幕式,仪式维度只是在宣誓所持旗帜从举办国国旗变为了奥林匹克会旗,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成熟和权威。虽然奥运会的举办日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就开幕式而言,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科技和媒体。前者是使其更加好看的技术保障,而后者所引起的“视觉化生存”则导致开幕式彻底走向了展演。

5开幕式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主要是由其意义结构决定的。

6冬奥会的开幕式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了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试验田,开幕式的很多变化首先是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的。

7仪式和文艺表演谁为谁服务、如何保持仪式的效力已经成为影响开幕式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要维持开幕式的意义结构,可能需要展开一场仪式效力的保卫战。

8开幕式中折射的社会问题和奥林匹克运动中比如运动员地位等问题的解决,也是影响开幕式发展的因素。虽然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开幕式的任务,但是由于媒体放大了开幕式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晴雨表的功能,所以过多的负面评价会影响其正常发展。

(二)建议

这些建议是针对国内奥林匹克研究现状所提出的,更是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1对于奥林匹克仪式来说,开幕式虽然最重要,但并不是奥林匹克仪式的全部,也不是终点,所以如果能够全面地研究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就能更加充分地填补国内外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空白。

2从不同侧面或者维度如音乐、建筑等对开幕式或者奥林匹克仪式进行梳理,相信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3无论是按照国别还是时间段,对个案的分析也是深入研究开幕式等奥林匹克仪式的良好途径。

4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和其他仪式应该予以特别重视,这在国内尤其需要强调。

5圣火传递作为从开幕式中裂变出来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诉求,应予以特别关注。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历史演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