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事情,一味地争强好胜,好勇斗狠,是不可取的。适时地做出一些让步,既不是无原则的屈服,更不是软弱的退却,它是在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做出的明智选择。让步的目的是为了进步,它可以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也可以寻找机会借对方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凡事不张扬,不轻易拿出自己的本领,实乃做人的至高境界。很多时候懂得进退是非常有必要,就像徐达,在为了保全自己的时候,选择了“退”,实在是聪明之举:
朱元璋和徐达本是同乡,少小亲善,朱元璋称帝后也一直称呼他大哥,以示尊崇。另外徐达是朱元璋功臣之一,一生随着朱元璋东征西讨,所谓“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称得上是明朝的韩信。可朱元璋越是亲热地叫大哥,徐达越是心里发毛,如同芒刺在背,感觉就像被鬼叫魂一样,也越是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心里越是畏惧不安。
有一天,徐达出征回来,朱元璋照例下殿迎接,口称大哥,亲热无比。徐达汇报完战事后,朱元璋便留他在宫中闲谈,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大哥功劳这么大,却一直没有一座像样子的房子,我以前当吴王时住的府邸现今空着没用,就送给大哥凑合住住吧。”
徐达听到这样的话,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知道自己已到了鬼门关口,忙俯身下拜,苦苦推辞,朱元璋见他态度诚恳,也就不再提了,徐达却是汗透重衣,心虚不已。
还没过几天,朱元璋就在吴王府邸中设宴,款待自己昔日的布衣兄弟,徐达自然也被请去。酒宴上朱元璋连连劝酒,徐达不敢违命,只好拼命喝,结果不胜酒力,宴席没结束便已醉倒了。朱元璋便命人把徐达抬到自己以前住过的床上,对众人说:“我已经把这所房子送给徐大哥了,今天不过是代他请大家喝酒,主人已醉,咱们也散了吧。”便率众人离开了吴王府邸。
过了半晌,徐达酒醒后才发现自己是在吴王府邸中,而且睡在皇上先前用过的床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忙一跃而起,冲出府门。府中的奴仆们不知何故,都出来劝他回去,说皇上已经把府邸赐给大将军了,不必惊慌。但是徐达不敢再踏入府门,又不敢说擅自回家,怕朱元璋心中生疑,索性就和衣睡在街道上。
徐达的仆人都苦苦劝他,数九寒冬睡在街道上非冻死不可,徐达置之不理,仆人们只好进去拿被褥,凡是上好的经朱元璋用过的,徐达都不要,仆人们只好拿出自己的被褥送给他,徐达才接受,在以地为床,坦然地睡起觉来。
夹杂在仆人中的锦衣卫密探忙入宫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不觉露出笑容,命他继续监视。徐达宿醉未醒,又自知逃过了生死一劫,虽住街道上,心里却很平稳,居然在凛冽寒风中睡着了。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后才嬉笑出声,认定徐达是铁了心要做自己的臣子,绝没有自立为帝的野心。
徐达为人深沉忠厚,处世低调谨慎,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明太祖登基后,虽然他对大明王朝有着无人能出其右的赫赫战功,但却绝口不谈自己的功绩。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腥风血雨中,徐达曾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救了朱元璋的命,还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此恩可谓深似海,此德可谓比天高。但是徐达却绝口不提。这既说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深沉的处世智谋。因为,从处世的智谋说,知道进退是一种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侯门似海,君心难测,皇帝对臣下的要求,历来是只准你出力,不准你邀功。徐达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是高深处世谋略。徐达看似放弃功名利禄的“不精明”的举动,其实在那个时候是聪明的举动,从后来朱元璋大杀功臣,就可以知道徐达懂得进退确实是明智之举了。
很多人觉得急流勇退就是吃亏之举。而且觉得只要吃了一次亏,以后就会有惯性了。但是事实上,吃亏让步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而是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