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李相乃唐代的大将军,曾担任大居守(高级武官)。他博览群书,认真细读,勤学好问,学识渊博,受到当朝和后世的赞扬。
李相最喜欢读《春秋》。无论公务怎样繁忙,他每天必须读一卷,终年不懈。读书时,李相误把《春秋》中鲁国大夫叔孙婼的“婼”读成“若”。他手下有个小吏站在他旁边侍读,每当他错读它成“若”时,小吏的脸上就有异样表情,不太好看。次数多了,李相发现了这个情况,感觉很奇怪,便问小吏:“你常读《春秋》吗?”小吏恭敬地回答:“是的。”李相严肃地问道:“为什么每当我读到‘叔孙婼’时,你就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呢?”
小吏见长官那么严肃,以为是责怪自己,连忙躬身跪倒,然后恭谨地回答:“小人过去曾蒙老师教过《春秋》,今日听将军把‘婼’读成‘若’,方才明白过去照老师所教把它读成‘绰’是大错了。”李相见小吏说是老师读错,不由暗自生疑,便说:“恐怕不是你老师的错吧?我没拜过师,这个字是照本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释文注音读的,一定是我读错了,而不是你读错了。”说完,从书架上取出《经典释文》,让小吏看。小吏一看,才明白李相把字的字形看错了,他委婉地说明正确的读音是“绰”而不是“若”。
李相听了,顿时脸发烧,觉得自己身为大官,日读《春秋》,多次读错字而不自知,十分惭愧。尽管他脸上发烧,却仍能放下架子,走下座位,把太师椅放在北墙边,请小吏坐。
小吏不敢坐:“这是将军的金座,小人岂敢越礼坐!”李相把小吏按在座椅上:“不许动,不然我要生气了!”小吏不敢违背,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局促不安,十分尴尬。李相站在南面,整了整衣冠,然后脸朝北,向着坐在太师椅上的小吏躬身下拜。小吏又要离座,李相喊道:“不许动!”小吏只好坐在椅子上接受他的大礼参拜。
李相行过礼后,诚恳地说:“我身居高位,却常常读错字,实在惭愧。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一字师’,我要再读错字,请你一定要给我指出来,千万不要客气啊!”小吏见李相身为大官,却能如此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深受感动。从此,小吏与李相亲如手足,共同研讨学问。
官位不是学问大小的标志,更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学识与才干。学问和才干来自于学习和实践,不管一个人的职务多高,年龄多大,凡是没有学习和实践过的东西,都是他人的学生,因为知者为师。李相虽居高位,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能胸怀开阔,不耻下问,拜小吏为“一字师”。无独有偶,京剧大师梅兰芳虽享誉世界,却仍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而他也有个“一字师”的故事。
梅兰芳与沙市京剧团原艺委主任郭叔鹏有一段交往。那是1950年4月20日,梅先生率团到汉口演《女起解》之时。这出戏,对于从小就和京剧结缘的郭叔鹏来说,不知看了多少遍,但亲睹梅先生的演出还是第一次,因而他显得特别认真。戏中苏三有一段“反二黄”唱段,头一句祟老伯说他是“冤枉难辩”,一个“难”字,让郭叔鹏微微皱起了眉头。不对呀,这个“难”字似乎与整个剧情相悖!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年33岁的无名小辈郭叔鹏看完戏径直走进后台,向正在卸装的梅先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梅先生,您看祟公德的念白里面,哪儿有苏三所唱的冤枉难辩的意思呢?相反,倒是说他的官司,可能有出头的希望了。”
“对!对!对!”梅先生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您的意见对,提的很有道理,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原来郭叔鹏只想提提自己的见解而已,万万没有料到梅先生不耻下问,请教他这个毛头小伙子,故而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沉吟片刻,郭叔鹏忐忑不安地说:“梅先生,您看能不能只动一个字,即将难辩的‘难’字,改为‘能’字。”
“嗯……”梅先生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改词不改腔,这样跟头里的念白就比较连贯了,观众听了也容易接受。”从那次后,《女起解》中这句词便都唱“冤枉能辩”了。
6月8日,梅先生在后台又碰到郭叔鹏,便拍着他的肩膀笑着称他为“一字师”,并询问对昨日自己所演戏的看法。这一问正中下怀,原来郭叔鹏心里确实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梅先生,你演的赵女是真疯还是假疯?”梅先生看了看郭叔鹏反问道:“你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郭叔鹏回答说:“我看,赵女应该是装疯,是假的,装出来的疯相是为了欺骗他父亲的。你听: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我的夫呀,随儿到红罗帐,倒凤颠鸾。把父亲当丈夫,还要拉他入罗帐,这在赵高看来,女儿是真的疯了,但随儿到红罗帐中的一个‘儿字’,却露出破绽。赵女自称是‘儿’,显然她还知道对方是‘父’了。这是神态清醒的表现,赵高不傻,凭此很容易识破女儿是假疯。”
梅先生听到这里,插了一句说:“你提的这一段,也有人给我指出。赵高就是那个指鹿为马的人;为人十分奸诈狡猾,这样骗过他是不容易的。你提的‘儿’字确实是一个漏洞。”于是梅先生又像上一次一样虚心地征求郭叔鹏的意见。这一回郭叔鹏早有心理准备,便脱口而出:“只要把‘儿’字改为‘奴’字就行了。‘奴’是古代妇女的谦称,对谁都可以这样称呼。”梅先生满意地说:“明天,我就将这一句改过来。”说着梅兰芳拿出一个笔记本,亲笔题词,盖上自己的印章送给郭叔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像梅兰芳这样的京剧大师也有疏漏之处,像郭叔鹏这样无名小辈也不乏知识渊博之人。梅兰芳不以名自居,躬身向无名小辈请教。郭叔鹏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对名师、名人“施教”,终于得到梅兰芳的赞赏。郭、梅二人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令人敬佩。
《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这样的话:“以能问于无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意思是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请教;有学问就像没有学问的人一样,知识充实就像很空虚的人一样。”这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的真正态度。
俗话说:学无止境。一个人无论他的学问有多大,也不可读遍所有的书,学遍所有的学问,他永远有不知不懂的东西。因此,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非常谦虚,不耻下问,善于向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