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诗话》清薛雪撰。一卷。薛氏为叶燮门人,此书论诗多申师说,强调“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其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扫叶村庄精刻本。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维沫校注本,与叶燮《原诗》、沉德潜《说诗晬语》合为一册,收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二程集》原名《二程全书》。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撰。六十五卷。程氏兄弟二人俱学于周敦颐,后世合辑二程著作为本书。文集中包括《二程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行状)、《二程外书》十二卷、《明道先生文集》五卷、《伊川先生文集》八卷、《伊川易传》四卷、《程氏经说》八卷及《二程粹言》二卷。显然,本书是二程全部著作的汇集,不过其中程颐的著作居多。《遗书》是二程的弟子们记下的二程语录;《外书》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文集》是二程的诗文杂著;《经说》是二程对部分儒家经典的解说和发挥。以上四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曾合在一起刊行,称《程氏四书》。《易传》是程颐对《易经》的注释,《粹言》是二程弟子杨时“变语录而文之”,这两种在宋元时也曾单独刊行。明清时才把上述六种书合刊为《二程全书》。以1980年中华书局点校排印本为最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章回小说。清末吴趼人(1866—1910)撰。一百零八回。是书为自传体小说,描写清末社会的黑暗腐败,表现出改良主义的思想倾向。文笔较为生动,是近代暴露小说代表作之一。最早发表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之《新小说》杂志。后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现通行本为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十三经注疏》始刻于南宋绍熙年间,现通行本为清嘉庆年间阮元校本,附校勘记。四百一十六卷。《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十三经注疏》影印本。
《人物志》三国魏刘劭撰。三卷。有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以品赏人物的才能和情性为内容,根据人物体别与行为论断人物的内心活动。论人物以“中和”为贵,重视人才能力差异,量能授官。为魏晋时期人物思想、心理方面的重要典籍,有《四部备要》本。
《人境庐诗草》诗集。清黄遵宪(1848—1905)撰。十—卷。为近代改良主义“诗界革命”之代表作,以“我手写我口”之笔法描写帝国主义的侵略罪恶与封建统治者的黑暗腐败。善于以长篇歌行体真实地刻画近代中国的社会惨象,充满爱国主义热忱。收诗六百余首。现有今人钱仲联笺注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几何补编》清梅文鼎(1633—1721)撰。四卷。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这是一部研究正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的立体几何著作。梅文鼎独立导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的体积公式,并获得计算各正多面体内切球径及体积的方法。有《梅氏丛书辑要》本。
《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末年。作者不详。含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卷。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对各类问题都归纳出一般解法,但无证明。算术方面以比例算法和盈不足术最为著名,并系统给出分数四则运算法则。代数方面不仅有完整的开平、立方的方法,而且引入了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则,记载着线性方程组及二次方程解法,该书已实现了算术向代数的过渡。几何方面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并广泛运用了勾股定理。《九章算术》的成书标志着我国初等数学体系的形成,这是一个以应用为目的、以计算为中心的筹算体系,长期作为我国的数学教科书,影响深远。有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算经十书》本。
《九章算术注》魏刘徽撰。成书于景元四年(263)。书注不仅阐述了具体算法的理论依据,而且揭示了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改变原书中数学名词约定俗成的惯例,定义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如正负数、方程、率、幂、齐同、阳马等,在此基础上用演绎方法证明了原书的大部分公式,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书中的极限思想尤为突出。另外,他还在算术方面首创十进分数,在代数方面提出方程组同解变形的初步理论,在几何方面找到了解决球体积问题的途径。此书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有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算经十书》本。
《三国志》晋陈寿(233—297)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该书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记载三国时期的历史,全书六十五卷,分魏、蜀、吴三书,没有志表。作者长于叙事,文章雅洁,但过于简略。南朝宋裴松之所作注文,增补了很多史料。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
《三国演义》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回小说。明罗贯中撰。是书根据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以及元刊《三国志平话》与民间所传三国故事等加工而成。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纷争的历史故事。反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文字生动,结构宏大,善于描写战争并刻画人物,诸如曹操、刘备、孔明、关羽、张飞的形象栩栩如生,妇孺皆知,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版本甚多,自明嘉靖以来不下二十种。现存最早刻本为嘉靖元年所刻,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商务印书馆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影印出版。又有万历十九年仁寿堂刻本等。清康熙间,毛伦、毛宗岗父子加以修订,即为现通行百二十回本。解放后先后有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整理出版,多次印行。
《大同书》清末民国间康有为(1858—1927)撰。十部(又或十卷)。为康氏在戊戌变法前后“大同”思想的综合著作。是书依据《公羊》三世说和《礼运》“小康”“大同”说,综合鸦片战争后五十年间的维新思想,糅合西方资本主义进化论学说,运用今文经学的变易观点,对人类历史进程设想一个方案,即从“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将来实现“太平世”,也就是“大同世”,为理想社会最高阶段。大同世界,康氏描绘得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人之平等,没有苦难,一切自由,各以其劳动所得自由享用,甚至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作了周密的安排,表现出民主主义平等精神,实际仍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指出一条可达大同的道路。据载原书初稿名曰《人类公理》,1902年撰成《大同书》,又屡经增补,直至康氏卒后七年,才由其弟子钱定安交由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又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成今本。
《大学问》明王守仁著。不分卷。钱德洪录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八月。收入《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它是王守仁对《大学》首章的解释,是其教授初学者的教典。《王文成公全书》初刊明隆化年间,至清同治、光绪各有刊刻。近世《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皆收录此书。
《大学辨》哲学著作。清陈确(1604—1677)撰。四卷。在该书中,陈确从知行观上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并大胆地否定《大学》的“圣经”地位,他说:“《大学》首章,非圣经也。其传十章,非贤传也。”初收入《乾初先生遗集》丛书中,流布极少。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陈确集》,收载该书。
《大学证文》清毛奇龄(1623—1713)撰。四卷。是书备述诸家《大学》改本之异同,列举诸本之沿革,有裨于考证。有《龙威秘书》本、《西河合集》本、四库全书本。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1578—1642)撰。正编三十卷、补编四卷。笔记。德符字景清,又字虎臣、景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书成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自此至万历四十七年续有所补。全书分四十八门,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多记明朝掌故,政治得失,琐闻轶事,广涉文化艺术,经济历史、山川风物、典章制度、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所载今河北水利、锦衣卫诏狱惨状、翰林权势、谋缢嘉靖帝始末、万历矿税,皆可补《明史》之缺,有关小说戏曲材料,亦可参考。书由钱塘姚氏初刊于道光七年,以同治八年校订本通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谢兴光标点本。
《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列入《数术略·形法类》,十三篇。今本十八篇,卷首有汉刘歆校上奏,称为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大约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有所增删。书中记述中国与中亚、东亚广大地域之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风俗,间杂怪异,保存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记资料甚多。晋有郭璞注与图赞,明有杨慎补注,清有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本,依郭注而博采书传,多有考订,向称善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袁珂《山海经校注》自附《索引》。
《千金宝要》唐孙思邈(581—682)原撰。宋郭思从《千金方》中择要而成。共六卷,分为小儿、妇女、中毒等十七个门类,并附有论述千金须知。书中称小儿痘疮为丹毒,即元人《奇效良方》之所谓痘疹。为方书中最可宝贵者,借以了解唐人方书之涯略。有宋宣和六年(1124)刻本,明有石印本。今以《宛委别藏》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千秋金鉴录》唐张九龄(679—740)撰。五卷。分宗贤、远佞、敬天、勤民、明礼、慎刑、治府兵、选卫将、齐家、修身等十章。所论皆关为官的修养之道。广言之,所谓“学则素衣之人为上达”,对一般人亦有教育意义。清王士祯《皇华纪闻》指为伪作。有《四部备要》本。
《小苍山房诗文集》清袁枚(1716—1797)撰。八十卷。分诗集三十七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有《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