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德养性
15726100000006

第6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拒绝别人的良言,忠告还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而自办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

要求一个人绝对为公忘私这是做不到的,但先公后私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

不要因为一丝一毫的私心而使自己受蒙蔽,也不以一点点个人欲望而给自己带来危害。

克己之私,则心虚见理矣。

——宋·朱熹《上蔡先生语录》

只要能克服自己的私心杂念,就能谦逊而明白事理。

志在富贵,则得志便骄纵,失志则便放旷与悲愁而已。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总想着升官发财,愿望实现了就会骄横放肆,愿望实现不了就会放荡、悲伤!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宋·程颐《动箴》

顺从义理行事就觉得宽裕,顺从私欲行事就会很危险。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

——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够丰衣足食,我的生命是小事,只要对人民有利,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

人心之病,莫甚于一私。

——宋·杨万里《答陈国材书》

人思想上的毛病,没有比自私更大的。

利于私,必不利于公,公与私不两胜。

——宋·杨万里《代肖岳英上宰相书》

求利必然出自私心,必定不利于公,公与私不能一齐获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天下人担扰之前而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而享乐。

贤人必为国计,而不肖者专为身谋。为国计者必恃至公,故言直而援少;为身谋者专挟己私,故喻巧而援多。

——宋·宋祁《直言对》

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处处为国家考虑,品质低下的人专为自己盘算。一心为国的人必定是从公心出发,所以说话耿直而支持他的人少,为自己盘算的人必定从私利出发,所以说话乖巧而支持他的人多。

忧国者,不顾其身。

——宋·林逋《省心录》

能为国分忧的人,不会顾及个人的利益得失。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宋·林逋《省心录》

私心过重之人可以毁掉公事。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满足就会使人快乐,只贪求私利必定使人忧心忡忡。

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

——宋·林逋《省心录》

天下共同议定的事情,不可以私自去夺取;如果用私自去夺公,则人心不服。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宋·林逋《省心录》

做好事的人不谈及有利无利,追逐私利的人从来不做好事。

行通衢大道者不迷,心至公无私者不惑。

——宋·林逋《省心录》

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行走不会迷失方向,拥有大公无私之心的人不会惑乱。

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宋·林逋《省心录》

一心追求物质利益,就会违背道义;私心太重,则会损害公利。

为己重者,不知富贵可以杀身,功名可以致祸。

——宋·林逋《省心录》

一心只为自己打算的人,不懂得富贵可以毁灭生命,功名可以招致祸患。

难胜莫如己私。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世界上没有比战胜自己的私心更为困难的事了。

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人此为大。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

对自己一不警惕,各种私欲就会油然而生,这是最害人的了。

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以异也。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

大公无私,从不为自己着想,尽管身躯在天地之间很渺小,但伟大的精神却与天地没有什么两样。

君子好与,小人好求。

——宋·邵雍《君子吟》

品德高尚的人喜欢给予别人,品德低下的人则喜欢向别人索取。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宋·陈师道《东山谒外大父墓》

历史上的大富大贵者今天有谁还记得他们呢?功勋和美名只属于一心为公的人。

心无贪恋,则无妄而不自安。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心中没有贪求私利的杂念,就不会为非分所得感到心神不安宁。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每个人只把自家门前的雪打扫得干干净净,从来不管别人家瓦上有没有霜。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宋·李纲《病牛》

只要能使天下人都填饱肚子,就是病倒在夕阳之下也无怨无悔。

天下事,坏于懒与私。

——宋·黎靖德《朱子语录》

天下的事情,坏就坏在懒惰和自私自利。

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

——宋·朱子《二程遗书》

虽然是为国家办理公事,如果出发点是为自己,那便是为私。

公与私不并行,恩与法不两立。以公灭私,以法夺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挠法者乱。此古今不易之道也。

——宋·汪藻《奏论邢焕·孟忠厚除授不当状》公与私不能同时实行,恩与法不能两样并存。用公消灭私,以法代替恩,国家就得到有效治理;用私危害公,以恩歪曲法,国家就混乱。这是古往今来不可变更的规律。

人之为善,不可出于有心;有心于为善,刚与为不善同。

——宋·龚昱《乐庵语录》

做好事,不应该从私心出发;从私心出发做好事,就与做坏事没有什么两样。

公则一致,私则万殊。

——宋·魏了翁《论士大夫风俗》

出于公心,就趋于一致,若出于私心则花样百出。

君子有天下之私,小人有一身之公。

——宋·王开祖《儒志编》。

品德高尚的人把为天下人谋福利当做私,品德低下把为个人谋私利当做公。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

——宋·胡宏《知言》

不要谋取一己之私利,而要谋取天下所有人的利益;不要谋取暂时的利益,而要谋取千秋万世的利益。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宁愿坚持公心而贫穷,也不愿顺从私心而富裕。

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

——明·方孝孺《杂铭·衾》

自己获得了温暖应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获得了安宁,应想到别人的艰难。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明·方孝孺《杂铭·牖》

把窗户大敞开,所有的阳光都能照进来;只要出于公心,就会产生无数好念头。

荡涤胸中,无一毫之私累,可以言大矣。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存养》

襟怀坦白,没有一丝私心杂念,就可以谈论国家大事了。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向隅。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只要是出于公心就能够四通八达,而出于私心就会走进死胡同。

当大任有一毫私心,人必见之。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肩负重大责任的人如果有一丝的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会看得清楚。

固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亦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从政》

万万不可以借国法报私人的仇恨,也不可以借国法报私人的恩德。

君子与人共事,当公而不私。

——明·吕坤《呻吟语摘·乘公》

品德高尚的人与他人在一起工作,常常一心为公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明·吕坤《日用说寄杨启昧门人》

自私自利的思想,是通达事理之人立身的最大障碍。

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

——明·吕坤《呻吟语摘·治道》

公和私这两个字是天地间做人还是做鬼的关键。

自朝堂以至闾里,只把持得公字,定便自天清地宁,政清讼息。

——明·吕坤《呻吟语摘·治道》

从国家的领导层到普通群众,如果都能够按公心行事,那么必然会举国清净安宁,政通人和了。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明·吕坤《呻吟语摘·省察》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罪过,只是在“自以为是”与“自私自利”两个问题上。

圣人之私公,众人之公私。

——明·吕坤《呻吟语摘·圣贤》

品行高尚的人将公众之事当成个人的事认真去做,普通人对公众事务往往不加留心。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刚刚觉察到自己产生私心,就立刻去克制,这是最大的勇气。

有一分利欲,便蔽一分天理。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存有一分私利的欲望,就会埋葬一分自然的公理。

有公天下之心,方做得公天下之事。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有天下为公的思想,才能够做出使天下公平合理的大事来。

上天茫茫无曲私,不为一夫行四时。

——明·吴承恩《慰友人》

大自然宽广无私,不会为某一个人而四季运转。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明·高拱《本语》

肯去掉一分私心,就能得到一分圣人的学问。

有公赐而无私惠,有公怒而无私怨。

——明·冯时可《两航杂录》

只有符合国家利益的赏赐,而没有个人私下的给予;只有因触犯公益的惩罚,而不应存有私人的怨恨。

蜗牛升壁,涎不干不止;贪人求利,身不死不休。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蜗牛在墙壁上往上爬,口液不干则不会停止;贪婪之人追逐私利,生命不止则不会罢休。

大公无私。

——清·龚自珍《论私》

一心为公,则没有任何私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凋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将会化成春天的泥土依旧守护着春草。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清·魏源《偶然吟》诗题。

不为自己一家人的贫寒而担忧,而忧虑的是普天下人民的饥苦。

不难于祛百载之积患,而难于祛人心之积利。

——清·魏源《〈海运全案序〉》

除掉长时间存在的祸患显得容易,而清除人们心里的好利思想却很难。

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已。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天下从古至今的人,最大的祸患,无非就是自私和蒙蔽这两个方面而已。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

——清·顾炎武《双雁》

一心算计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私利,怎么可能关心天下百姓的死活。

为国忘私仇,千秋思廉蔺。

——清·严允肇《古风》

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忘却个人的恩恩怨怨,人们永远记着廉颇和蔺相如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