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人生际遇
15727700000004

第4章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时机难得,不可轻易错过。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

时机来时难失去易,因此抓住机会要快。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

当时没有较为杰出的人物,而使小孩子侥幸成名。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唐·杜牧《使回往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不要被困境所压倒,即便是潜龙还要等春雷来唤醒呢!喻指等待时机。

卧龙无水动应难。

——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

卧龙没有水也难以行动。喻指即使非常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机遇,也会寸步难行。

君子有失其所兮,小人有得其时。

——唐·韩愈《悯己赋》

有德行的人也有失掉好时机的时候,品德低下的人也有得到好时机的时候。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唐·陈子昂《郭隗》

历朝历代并不是没有有才能的人,只不过有人遇到了好时机有人没遇到而已。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唐·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人世间的事情就好象波涛上的小舟,机遇是会不断出现的。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唐·曹邺《杏园即事上同年》

白天如果能探得真珠,就不要等黑夜来了再动手。喻指做事要抓紧时机。

时之至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

——唐·李筌《太白阴经·作战》

时机的到来不能有一息相差,早子便会超过,晚了便会失去。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唐·罗隐《筹笔驿》

时运到来连天地都会鼎力协助,时运一去英雄也无能为力。

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唐·高适《送韩九》

正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好时机,不要无所作为。

机者事之微,不可失矣。

——《后周书》

时机是事情的苗头,不可轻易错过。

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

——宋·苏洵《远虑》

有德行的人得到时机是为了做好事,品德低下的人得到时机是为了做坏事。

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

——宋·苏洵《远虑》

夺取天下与安守天下,没有机遇是不可能的。

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

——宋·苏洵《审势》

天下形势有强有弱,品德高尚的人会审时度势并灵活应对。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治理事务不如治人,治人不如制定法律,制定法律不如掌握最佳时机。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快则成事,慢则成不了事,所以圣贤之人特别珍惜利用时机。

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

天下大治,这是千年难逢的好机会。

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凡事会水到渠成,不必考虑得太多。

百世一人,千载一时。

——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

百代才出这样一个人才,千载才有这一刻好时机。喻指大好时机。

藏器待时,耻于自献。

——宋·苏轼《乞擢用程遵彦状》

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时机,自我表现是羞耻。

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宋·苏轼《留侯记》

刘邦为什么能取胜,项羽为什么却失败了,其实仅在于一个能等待时机一个不能等待时机而已。

或废而或用,由有幸与不幸。

——宋·欧阳修《祭刘给事文》

一个人被废弃或被重用,是有侥幸的机会或是没有这一机会。

丈夫患不遇,岂患长贱贫。

——宋·欧阳修《送孔生再游河北》

有志者忧虑的是未遇良机,而不是长久的贫穷与下贱。

自古天下事,及时难必成。

——宋·欧阳修《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自古天下之事,如果能充分利用时机,再难也会成功。

时未可而进,谓之躁,躁则事不审而上,必疑;时可进而不进,谓之缓,缓则事不及而上,必违。

——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时机未成熟就去做这就叫作急躁,急躁往往是没准备好就动手,这样必定会头脑不清;时机成熟了却不行动这叫做迟缓,迟缓而错过时机之后才动手,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劝君慎莫谗风伯,会有开帆破浪时。

——宋·王安石《东流顿令罢官阻风示文有按风伯奏天阍之语答以四句》规劝你不要怪怨风神,会有扬帆破浪之时的。喻指等待时机。

志不可慢,时不可失。

——宋·程颢《论王霸札子》

志向不可懈怠,时机不可失去。

会做事底人,必先度事势,有必可做之理,方去做。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会做事的人,做事必先审时度势,认为时机成熟了才去做。

火之炎上,水之就下;顺其情,则烹饪之功成,灌溉之利博。

——宋·林逋《省心录》

火往上烧,水往下流;如果能够顺其势,便可以用来烹饪和灌溉。

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机会和运气虽然是上天给予的,但功绩和事业却要由个人的努力才能成就。

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

摘取果实时,最好等到成熟之时,这样可以不取自落。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宋·卢多逊等《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对于机会,决不可轻易放过,否则这一时机是不会重新到来的。

蛟龙须待春雷吼,雕鹗腾风万里游。

——元·亢文苑《南吕一枝花》

蛟龙须等待春雷吼时才能腾飞,大鹏须凭借风力才能腾空飞翔。喻指等待时机。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人有违背天意的时候,但上天没有绝人之路。

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好像贫困时得到宝物,好像黑暗时得到明灯,好像饥饿时得到食物,好像干旱时得到雨云。

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世间万事犹如一盘棋,输赢还未确定,正在相互争持。

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聪明人贵在善于利用时机,时机不可失去。

论学则观其身,论政则考其时。

——明·方孝孺《书签》

讨论学术,应看他的实践;讨论政事,应考察它是否符合时势。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

——明·杨慎《风雅逸篇》

太阳正中时不普照万物,这是失时;拿起刀而不去割东西,这会失去有利的时机。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明·释居顶《续传灯录》

人得若到均等的机会和待遇,便不会有怨言,水若平则不会流动。

隆冱之时,一人嘘之不能为热也。

——明·归有光《应制论》

隆冬之时,一个人的呵气不会使气温变高。喻指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改变不了时势。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

——明·揭喧《兵经百篇》

最难以得到的是时间,最容易失去的是机会。

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明·袁宏道《雪涛阁集序》

古代有古代的时机,现今有现今的时机,因袭古人的语言冒充为古,就像身处寒冬却穿夏天的衬衫一样不合时宜。

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

——清·顾炎武《子房》

人世这道有盈有虚,聪明者会掌握时机。摘半青半黄的果实,不如等待它自己落下。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清·吴伟业《圆圆曲》

原来都是一个巢里共同衔泥筑窝的燕子,如今变为飞上高枝的凤凰。喻指出身平凡,后得到机遇而身价百倍。

宁先时,毋后时。

——清·陈确《瞽言》

宁可在机会前,也不赶在机会后。

人生天地间,能观天地变化之机,知时识势而不失者,乃为杰丈夫。

——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要能观察天地变化,审时度势旦不失去良机,才是杰出人才。

上行之,下效之。

——《周礼·天官太宰》

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会仿效着去做。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诗经·豳风·伐柯》

砍树枝做斧柄,手里的斧柄就是标准。喻指效法的参照物就在眼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

人们仰望高山,人们行走大路。喻指效法德高望重的人。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诗经·小雅·白华》

在宫内敲钟,声音却传到了外面。喻指影响深远。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政事就是正直。国君带头正直,谁敢不正直?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不能端正自己的人,怎么能端正别人?喻指为官者的模范作用十分重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为官者自己行为端正,尽管没有政令,老百姓也会跟着去做;自己行为不端正,虽然有政令百姓也不会去做。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孟子·尽心上》

得志的时候,要把恩泽带给百姓;失意的时候,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社会。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

贤德有才能的人用自己明白的东西去使人明白,现在却是用自己糊涂的东西想使人明白。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孟子·尽心下》

自己不按道德要求行事,对于妻子儿女的要求也会行不通。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孟子·万章下》

我从未听说过自己不端正而去端正别人的人。

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

——《孟子·离娄下》

敌人来了,应当冲在前面去杀敌,作为民众的榜样。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滕文公下》

自己若不正直,就不能要求别人正直。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有什么爱好,下面必然会极力仿效着做,而且会做得更厉害。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

——《荀子·大略》

身居高位的人喜好佳肴,百姓就会暗中奢侈。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荀子·劝学》

兰槐的根是芷,但把它浸泡在污水中,连有德行的也不会接近,一般人更不会使用,其实并非它的本质不香,而是污水浸泡了的缘故。喻指坏影响。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若山中藏有玉石,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若深渊里有宝珠,崖岸会不干枯。喻指好的影响。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蓬草生长在大麻田中,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沙混在黑色染料中,自然而然就与染料一样黑了。喻指环境对人的影响。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荀子·儒效》

生活在什么地方,就受什么地方的风俗影响。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则禽兽归之。

——《荀子·致士》

河若渊深,鱼鳖就会归聚;山林茂密,禽兽则会归集。喻指依赖。

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

——《荀子·正论》

上级表明对此事的态度,下级就会明察治理;上级端正诚实,下级就会谨慎诚恳。

上幽险,则下渐诈矣;上偏曲,则下比周矣。

——《荀子·正论》

上级如果心术险恶,下级就会逐渐奸诈起来;上级如果偏袒不公,下级就会结党营私。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一国之君是人民的本源;本源清澈下流就清澈,本源浑浊下流就浑浊。

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

——《荀子·君道》

国君像日晷,老百姓就像日影,日晷端正则日影正。国君像盘,老百姓就像盘中的水,盘圆则水也圆。

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草木,树叶必类本。

——《荀子·富国》

在上的君臣同心同德,在下的民众也同心同德;在上的君臣离心离德,在下的民众也离心离德。这就好比草木,它的枝叶是由根决定的。

不劲直,不能矫奸。

——《韩非子·孤愤》

一个人如果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歪邪。喻指以身作则。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因此,全国就会有很多人女子忍受饥饿减肥。喻指上有所好,下必风行。

臣之忠诈,在君所行也。

——《韩非子·难四》

官吏的忠诚或者奸诈,全在于一国之君的行为。

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一国之君不以身作则亲自去做,老百姓就不相信。

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

——《韩非子·有度》

一国之君如果用眼睛观察,下面的人就把行为伪装得很中看;一国之君如果用耳朵倾听,下面的人就会把言谈伪装得很中听。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所染》

放在青色的染料中就染成青色,放在黄色染料中就染成黄色。放入的染料变了,染的颜色也随之而变。喻指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

——《管子·七臣七主》

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美女们就节食减肥;吴王喜好习剑练武,将士们就不怕死。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

——《庄子·田子方》

老师若慢走我也慢走,老师若急行我也急行,老师若奔跑我也奔跑。喻指追随仿效。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庄子·德充符》

镜子明亮就不会落上灰尘,落上灰尘镜子就不会明亮。若长期和贤德的人在一起相处就会少犯错误。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只知道西施皱眉头很美,而不知道西施皱眉头为什么美。

道民之门,在上所先。

——《商君书·君臣》

民众喜欢做什么事,全要看一国之君提倡什么。

身不正,则人不从。

——战国·鲁·尸佼《尸子》

自己不端正,别人就不会听从你。

君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

——战国·鲁·尸佼《尸子·处道》

国君像盛水的盂,民众像盂里的水。盂的形状是方的,盂里盛的水也就成方形。盂的形状是圆的,盂里盛的水也就成为圆形。喻指为官者的品德言行对群众有巨大的影响。

欲来鸟者先树木。

——《文子》

希望招来鸟的人得先种树。喻指以身作则。

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

——《文子》

禁止民众做的事自己不能去做。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

——《文子》

想战胜他人的人先要战胜自己,想使他人服从的人先要服从自己。

叶落者,风摇之;水浊者,物挠之也。

——《文子》

树叶飘落是因风的吹摇,水浑浊是有东西在搅和。喻指环境对人的影响。

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列子·说符》

身体修长则影子就长,身材矮小则影子就短。喻指言行的客观影响。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尚书·益稷》

一国之君如果去处理琐碎细小的事务,下属就会怠惰,一切政事就都会荒废。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尚书·益稷》

国君若贤明,下属就会善良,国家的事就会兴旺发达。

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

——《尚书·说命上》

通晓事理称之为明智,明智的人能以身作则。

尔惟风,下惟草。

——《尚书·君陈》

你好比是风,下属民众则好比是草。喻指草因风而起伏左右,民众则受为官者言行的影响。

后德惟臣,不德惟臣。

——《尚书·冏命》

一国之君是否有高尚的品德,其根源全在于处在他身边的官员。

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

——《左传·昭公元年》

能成别人榜样的人,不是地位低下的人。

上之所为,民之所归也。

——《左传·襄公二十年》

居高位的人怎么做,民众就会跟着去做。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

——《国语·晋语》

想要他人爱自己,自己必须先爱他人;想要他人服从自己,自己首先应该先服从他人。

听和则聪,视正则明。

——《国语·周语》

经常听到和谐的声音就会变得聪明,经常看到端正的事物就会变得明事理。

一夫善射,百夫决拾。

——《国语·吴语》

一个人善于射箭,许多人就会跟他学习射箭。喻指有学问的人,会吸引众多的人来向他学习。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上级如果不骄横,下级就不会谄媚。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

下令禁止一种行为,而自己却不身体力行,那么老百姓是不会停止不做的。

上无羡赏,下无羡财。

——战国·慎到《慎子·德威》

上级不滥发赏赐,下级也不会追求不应有的钱财。

上无疑令,则众不贰听;动无疑事,则众无二志。

——战国·尉缭《尉缭子·战威》

上级没有犹豫不决的号令,民众是不会听信流言的;行动不动摇不定,民众就不会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