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15733500000201

第201章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①

苏轼

元八年五月七日②,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③,同吕希哲、吴安诗、丰稷、赵彦若、范祖禹、顾临④,札子奏:臣等猥以空疏⑤,备员讲读⑥。圣明天纵⑦,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⑧,心欲言而口不逮⑨,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⑩,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释】①乞:请求。陆贽(公元754一公元805年):字敬舆,唐德宗贞元八年至十年(公元792一公元794年)任宰相,勇于诤谏,指陈时弊。所作奏议尤有名,史称“所言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深为后世推重。后遭谗被贬忠州(今四川忠县)别驾,居十年而死,死后谥宣。有《陆宣公奏议》行于世。进御:进呈皇帝。札子:奏疏的一种,名称宋代始出现。这篇札子是上宋哲宗(赵煦,公元1086一公元1100年在位)的。苏轼及其同僚请求校正陆贽的奏议进呈皇帝,实际上是把陆贽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来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规谏哲宗。文章说理婉切,条理精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②元: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一公元1094年)。元八年,即公元一○九三年。③“端明殿学士”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学官名;左朝奉郎,无定职的文散官,又称阶官;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为职事官。唐宋时把有具体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把在前代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补充、重新规定品级的没有具体职务的散官,称为阶官。某人某一时期的阶官品级和当时所任的职事官的品级不一定一致,凡阶官高于职事官一品以上的,则在职事官上加“行”,低于一品的,则加“守”,低二品以下,则加“试”。苏轼阶官左朝奉郎,为正六品,职事官礼部尚书,为正三品,似乎应称“试”,不应称“守”。《宋史·职官志九》: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翰林学士蒋之奇言:‘所谓试,则非正官也。今尚书、侍郎皆正官,而谓之试,失之矣。如以其阶卑,则谓之守可也。臣请凡为正官者皆改试为守。’”或许此前已有这种情况。④吕希哲:字原明,元中为崇政殿侍讲学士,导帝以正心诚意为本。徽宗(赵佶,公元1101—公元1125年在位)时历知曹州(今山东荷泽南)、相州(今河南安阳市)、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后遭党祸罢。丰稷:字相之,进士出身,徽宗时累官御史中丞,后因得罪权臣,徙建州(今福建建瓯县)卒。范祖禹:字淳夫,一字梦得,曾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哲宗立,迁给事中,后遭谗被贬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别驾而卒。平常不言人过,遇事则辨白是非,敢于直言,曾上《唐鉴》、《帝学》、《仁宗政典》,《借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有唐鉴公之称,顾临:字子敬,通经学,历官馆阁校勘,同知谏院,元中擢给事中,拜河北都转运使,后被人诬为党人,罢居饶州(今江西波阳县)而卒。吴安诗、赵彦若:生平不详。⑤猥:辱,指有辱于职守。自谦之词。⑥讲读:指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学官名,职责是给皇帝讲论经史。⑦天纵:意谓上天所赋予,犹天赋,天禀。⑧道:指圣人之道。⑨逮:及。⑩窃:私下的意思。自谦之词。伏:敬词。子房:张良,字子房,见前《留侯论》及注。贾谊:见前《贾谊论》及注。格:正。德宗:唐德宗李适(ku6括),公元七八O年至公元八O五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并征收间架税和茶税等各种苛捐杂税,还巧立“日进”、“月进”、“进奉”等各种名目,加强搜括以增加财政收入;连年对藩镇用兵,企图以藩镇攻藩镇,但无成效,藩镇称王称帝者日众;用宦官统率禁兵,使宦官权势日重;加之性猜忌,不能信用大臣,生活腐化,唐王朝至此急剧衰败,每况愈下。名器:古代表示等级的爵位和车服仪制等。石:砭(biān边)石,古人治病用的石针。针:用作动词,治疗。膏肓(花ng荒):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称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称为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重,称病入膏肓。这里代指严重疾病。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公元627一公元649年)。其间,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陛(币bì)下:陛,古代宫殿的石阶。臣子对皇帝说话,因不敢直呼,只说是通过站立在阶侧的近臣转告,故称皇帝为陛下,以表示敬重。契:合。“昔冯唐”二句:冯唐,汉文帝时任中郎署长。颇、牧,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文帝,汉文帝刘恒。冯唐曾向汉文帝称道廉颇和李牧,汉文帝听后,说:“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事见《史记·冯唐列传》。“魏相”二句:魏相,汉宣帝时曾任丞相,主张整顿吏治。晁,晁错,汉景帝时有名的政治家,主张“重本(农)抑末(商)”,主张加强边防,抗击匈奴,主张“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见前《晁错论》及注。董,董仲舒,汉武帝时有名的思想家,曾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宣,汉宣帝刘询,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他在霍光的辅佐下,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发展农业,巩固边防,改变了前朝昭帝时期朝政混乱、社会经济衰落的局面,史称其统治期为“中(zhòng众)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时期。魏相在给汉宣帝的奏章中,常常条陈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施行之”,宣帝采纳,“施行其策”。事见《汉书·魏相传》。六经:指《书》、《诗》、《易》、《礼》、《春秋》、《乐》六部儒家经典。三史: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诸子百家:指先秦时期孔、孟、庄、老、墨、韩非、荀子等人的著作和儒、道、墨、名等各种流派的学说。圣言指《六经》。末学:指史书和子书,与经学相对而言。龟鉴:古代用龟甲占卜。龟即卜卦;鉴即镜子。这里引伸为借鉴。坐:通“座”。区区:小,微。自谦之词。取进止:即听候或留或退,或可或否的意思。奏章中的套语。

【译文】元八年五月七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同吕希哲、吴安诗、丰稷、赵彦若、范祖禹、顾临,呈札子奏上:臣等愧以空疏的才学,充任侍讲、侍读。皇上的聪明才智是天赋的,学问日益长进。臣等才学有限,圣人的道理却是无穷无尽的,心里想说,却口不从心,辞不达意,因此自感惭愧,不知怎么办才好。我们私下认为,臣子进献忠心,好比医生用药。药虽说是从医生手里进献,药方却多半是古人传授下来的。如果已经经过世上实用而见效,就不一定要都出自医生自己的心裁。

臣等不敢,以为唐朝的宰相陆贽,才能杰出,本可为帝王的辅佐,学问渊博,可为帝王的先生。议论能深刻地切中事物的情理,言谈不偏离道德规范。智慧如同张良,文才却超过他;辩才如同贾谊,方法却不象他那样粗疏。对上能用来纠正君王内心的错误,对下能用来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但他不幸,做官没遇上好时机。德宗以苛刻为能事,陆贽却用“忠厚”的道理来规谏他;德宗以猜疑为心计,陆贽却用“以诚相待”来劝告他;德宗喜欢用兵,陆贽却把消除战争当作首要的事;德宗好搜敛钱财,陆贽却把散发钱财当作紧要的事。至于使用人才、听取意见的方法、治理边防、控制将领的方略,归罪自己来收取民心,改正过错来顺应天道,斥退小人来消除民患,珍惜官爵和车服仪制,用来封赏有功的人,象这类意见,多得不易全部列举。可以说是进献苦口的良药和砭石,用来治疗危害身体的严重疾病。假使德宗全部采用他的意见,那么“贞观之治”就可以再现。臣等每次从西阁退出,就私下互相谈论,认为陛下无比英明,一定喜爱陆贽的议论。只要圣君和贤臣的意志相投,那么远隔百年的一臣一君,也就象同处一个时代一样。从前,冯唐议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便因此而叹息;魏相列举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汉宣帝便采用而实现了中兴。如果陛下能自己去求得老师,没有比就近从陆贽那里取得教益再适合的了。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值得一看的地方,都足够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人的言论深奥,史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的道理又零散,好比山高海深,难以从中择取一点两点来施用。象陆贽的议论,打开书就看得明白。聚集古今的精华,实在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借鉴。

臣等想取来他的奏议,略加校正,抄写出来呈上。希望陛下把它放在座位的旁边,就象见到陆贽一样;反复熟读,就象和陆贽交谈一样。这样,就一定能启发您高明的天性,在短期内成就天下大治的功业。

臣等表达不尽微意,听候圣意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