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15733500000229

第229章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①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②。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③,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④,而帅府以下⑤,束手闭垒⑥,以恣敌之出没⑦,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⑧。而父之哭其子,妻子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土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⑨。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⑩,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平生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梯。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释】①青霞先生:指沈炼,宇纯甫,别号青霞山人,文中又称沈炼为“青霞沈君”,以示敬意。他是明代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做过知县,后任锦衣卫经历。当时奸相严嵩父子专权,势倾朝野,干尽了坏事。沈炼直言上谏,触怒严嵩,被罢官流放,并终于遭到杀害。作者的这篇文章,是为《青霞先生文集》写的序言。这里,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和极为敬仰的心情,感人地叙述了沈炼的悲惨遭遇和他那敢于抨击时政的正直品格,从而说明了沈炼诗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也颂扬了他的爱国热忱。“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如此豪情满纸,这就把沈炼的诗文和他的人品连系了起来,赞美了他对国家的一片忠贞。文简意深,主题突出,表现出了一种浩然磅礴的气势。②锦衣经历:即锦衣卫经历官的省略。锦衣卫:明代禁卫军,也是官署名,管侍卫、缉捕、刑狱等事。后由宦官统领,和东、西厂同为明代著名的特务机关。经历:官名,掌出纳公文。宰执:宰相的统称。③薄:微薄,用作动词,是减轻的意思。谴;责备,这里是罪责的意思。④北敌:即北方的敌人。这里是指蒙古族的俺达部,当时居住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明嘉靖年间,他们多次入侵,曾三次威逼京师,给了明王朝以严重威胁。⑤帅府:指统帅边境防务的最高军事机关。⑥垒:堡垒,指边境上用作军事目的的建筑。⑦恣:放纵,引申为任凭的意思。⑧馘(ɡuó国):是古代战争中割取的敌人的左耳,叫“馘”。它的目的是用以计数作为报功请赏的凭证。⑨什:十篇为一“什”,故常合称篇什,这里什,就是篇的意思。⑩阃:本指门槛,特指城门,因此古代把担任军事任务的称阃外之事。阃寄:就是寄以阃外之事,即用兵于国门之外。这里指为统兵在外的将帅。坐罪:犯罪受到判处。给谏:给事中的别称,掌侍从规谏的事。俞君:为沈炼的门人,但生平不详。裒(póu抔):聚集,搜集。辑:编辑,整理。孔子删《诗》:据传说,《诗经》原来有诗三千多篇,后经孔子删定,止三百零五篇。《小弁》:《诗经·小雅》中一首诗的篇名。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前妻申后,逐走了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即周平王),立褒姒为后,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据说宜臼作此诗讽刺幽王,斥责谗人,抒发心中悲愤。《巷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相传这是西周王朝寺人孟子因遭人谗毁而受到宫刑,愤作此诗以发泄心中的怨恨。幽人:隐士。怼(duì对):怨恨。怼士:怀有怨恨的人。风:指风诗,即《诗经》中的“国风”。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诗篇。发乎情:这以下所引的两句话,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的序,即《毛诗序》。春秋:这是一个时代的名称。即自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也就是自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一历史时期,史称“春秋”。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得到信用,后遭谗被逐,流放湘沅,忧国怀民,行吟泽畔。于是,他写下了以《离骚》这首著名的政治抒情长诗为代表的许多不朽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伍胥:即伍子胥,他曾帮助吴王阖闾夺取王位,并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带兵攻破楚国。后吴王夫差时,因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遂渐被疏远。吴王又听信太宰豁的谗毁,遂赐剑命他自杀。贾谊:西汉初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他力主改革时政,建议削弱诸王势力,抵抗匈奴侵略,积极发展生产,加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后为大臣所排挤,汉文帝也疏远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死时才三十三岁。叔夜: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宿县)人。他是魏末晋初文学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仕魏为中散大夫,后司马氏掌权,他因愤世嫉俗,发表了非薄“圣人”的离经叛道的言论,与司马氏集团对抗,遭到司马昭的杀害。刘(fén坟):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宝历三年(公元826年)进士。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他应贤良对策,极言宦官专权,危害国家,应予诛灭。考官怕得罪宦官,不敢录取。但他因此名动京师,令狐楚、牛僧儒都上书推荐刘为幕府,授秘书郎。由于宦官诬陷,后贬柳州司户参军。荐绅:同缙绅。原为古代官员规定的一种装束,后来作为官员的代称了。大夫:古代官名,明清两代不设,这里是作为高级官员的泛称。塞垣:指边境地区。采风:即采集民间歌谣的意思。传说古时有采诗的官,巡行天下,收采歌谣,以观民风,了解下情,目的是供统治者“知得失,自考正”,更好地进行统治。

【译文】青霞沈君,以锦衣卫经历官的身份上书皇帝指责宰相的渎职误国。宰相非常痛恨他。正当宰相竭力给他罗织罪名的时候,幸赖皇帝的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了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疆地区。

在那时,沈君直谏的美名已传遍了天下。不久沈君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迁住到边疆去了。恰好这时正遇上来自北方的敌人的多次入侵,而防卫边疆的从元帅府以下的属员,都束手无策,只好紧闭营垒,听任敌人出入掳掠,不敢发射一支利箭以抵抗敌人的暴行。甚至于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却去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的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因而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人,到处都是,却没有地方可以去控告和呼吁。沈君既对上面愤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面又痛心将士们象割草一样杀害我人民的生命用以欺骗朝廷,常常为此流泪叹息。于是就把他所忧虑的情事抒发在他的诗歌文章中,以宣泄他胸中的苦闷,这就是文集中所著录的这类作品了。

沈君本来以敢于直谏为当时的人们所敬重,而他所著作的诗歌文章,又有许多讥刺的话。稍稍传播了出去,从朝廷到地方都感到震动和惊恐,这样他的政敌就开始竭尽全力去造谣陷害,而沈君的杀身之祸也就酿成了。沈君被害之后,那些一时身居军事要职的曾经参与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也都因罪而被罢官离去。又过了一些时候,旧日做宰相仇视沈君的人也罢了官。因此沈君的学生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就搜集编辑了他生平的著述若干卷,刊刻出来以便流传下去。他的儿子以敬,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的前面。

我拜读了这些诗文因而写道:象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志之士的一类人吗?孔子删定《诗经》,自《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讽刺谗毁别人的人以下各篇,那些忠臣、寡妇、幽人、怨士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里,并分入“大雅”、“小雅”的,数也数不清。难道这些都是古代合乎和平中正之音的好诗吗?

然而孔子之所以没有立即删掉它,不过是怜悯那些人,同情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并没有超出礼义的范围”,“说话的人是没有罪的,听的人完全可以供作自己行为的鉴戒。”我曾依次考察了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近于发泄怨恨,伍子胥的劝谏近于进行威胁,贾谊的奏疏近于陈述愤激,叔夜的诗歌近于抒发愤慨,刘的对策近于显露刚直。

然而拿了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去搜集编辑它们,该又未必没有可以收录的。沈君既然已经去世,而海内做官的士大夫们,至今谈起他来,没有不悲痛而鼻子发酸流泪的。唉!于今文集中所载的《鸣剑》、《筹边》等篇章,假使让后世的人读了,那它们足可以使奸臣胆寒,使边塞将士跃马奋进,激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一定的。将来朝廷出使地方的采诗官看到了这些诗篇,难道能把它们遗漏掉吗?我将这些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词藻的好不好,以及是否符合古代作家的旨意,这不是所以要说明沈君大节的方面,所以我就不去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