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15733500000041

第41章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公父文伯退朝①,朝其母,其母方绩。刘伯曰:“以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②,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③,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④,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⑤,宣序民事。少采夕月⑥,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⑦。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情舀淫⑧,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⑨,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⑩,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注释】①公父(fǔ)文伯:鲁国大夫,叫公父歜(chù)。②干:犯。季孙:即季康子,鲁国正卿,文伯之母敬姜是季孙的从叔祖母。③大采:五彩。朝(cháo)日:天子春分之日祭日。④祖:熟习。⑤师尹:官名。旅:各级官府的属官。牧:地方长官。相:百官之长。⑥少采:三彩。夕月:天子于秋分之夜祭月。⑦司载:官名,主管天文。纠虔:恭敬。⑧(tāo):怠慢。⑨庀(pǐ):治理。⑩(dǎn):悬挂在帽上的丝绳。纮(hóng):从冠冕两旁垂下,结绕于颔下的丝带。綖(yán):覆在冕上面的方形的版。社:春祭。:冬祭。愆(qiān):过失。辟:刑罚。而:你。穆伯:文伯之父。

【译文】公父文伯退朝回家,拜见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麻线。文伯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母亲还纺麻线,恐怕会惹得季孙发脾气的,他大概会认为我不能很好事奉您呢!”他的母亲叹气说:“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孩子在朝廷做官,竟没听说过这个道理吗?坐下,我告诉你。从前圣王治理百姓,选择瘠薄土地来安置他们,使百姓辛勤劳作,然后任用他们,所以能长久称王于天下。百姓劳苦就会思索,思索就会萌生善良之心;相反,闲逸就会放荡,放荡就会忘掉善良,忘掉善良,就会产生邪恶之心。肥沃土地上的人不能成材,就是因为放荡;瘠薄土地上的人无不心向正义,就因为勤劳。

所以,天子在春分那天,穿上五彩礼服祭日,和三公九卿共同熟识土地孕物育民之德,中午考查国家政治和百官的事务。师尹、众士、州牧、国相都要宣布和安排庶民的政务。秋分之夜,天子穿着三彩衣服祭月,和太史、司载恭敬地观测上天显示的景象,每天日落要监督宫内的九嫔,使他们把禘祭和郊祭的粟稷一类供品准备好,弄干净,然后才休息。诸侯早起执行天子颁布的工作和命令,白天考察国家大事,傍晚检查法律制度,晚上告诫百官,使他们不要怠慢和放荡,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早上考察职责,白天办理各种公事,傍晚整理自己白天的工作情形,晚上处理好采邑家政才休息。士早上接受学业,白天讲习,傍晚复习,晚上要省察自己是否有失,如果没有悔恨,然后才去休息。从平民以下的人,黎明即起,夜晚才休息,没有一天懈怠。王后要亲自织冠冕两边的黑色丝绳,公侯的夫人除此而外,还要织系冕的带子和冠上的方版,卿的正妻织束腰带,大夫的妻子做祭服,列士的妻子还要做丈夫的朝服,下士以下的妻子都要给丈夫做衣服。春祭向神明祷告农事开始,冬祭禀告农事成功。男女各自陈述功绩,有过失就要责罚,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操劳于心,小人从事以力,这是先王的垂训。从上到下,谁敢放纵心思而不出力?现在,我是一个寡妇,你又处在下大夫的位置,即使从早到晚做事,还怕亡失了先人的业绩;何况有懈怠懒惰的心,那将怎样避免处罚?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业绩!’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自图闲逸?’以这种态度担任国君的官职,我真怕穆伯的祭祀会断绝!”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弟子们记住,季氏的这位妇人的确不图安逸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