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15733500000059

第59章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①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②。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③,塞辕缑氏之口④,当屯留之道⑤,魏绝南阳⑥,楚临南郑⑦,秦攻新城宜阳⑧,以临二周之郊⑨,诛周主之罪⑩,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名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秦策》。司马错,秦国人。蜀,蜀国,位于今四川省。②张仪:魏国人,曾任秦相,帮助秦游说各国以事秦,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使秦更为强大。秦惠王几乎事事听取他的计策,唯独这一次张仪的主意不高妙,秦惠王没有采纳,而听取了司马错的计策,终于伐蜀成功,使秦更加强盛。③三川:地区名,位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县以东的伊水、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一带。三川,指这地区内的三条水:黄河、伊水和洛水,后以此名代指这一地区。④(huán)辕缑(gǒu)氏:辕山和缑氏山,在河南偃师东南,形势险要,为军事控守要地。⑤当(dǎng)屯留之道:挡住屯留的道路。屯留,地名,在今山西省东南部。⑥南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⑦南郑:地名,在今陕西西南部汉水上游。⑧新城:地名,在今河南省伊水北。⑨二周:西周与东周。⑩诛(zhū):声讨。不救:不可挽救。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为国宝。鼎,一般作为炊具或香炉,圆形,三足两耳,多用青铜制成。鼎在古代又作为立国的重要器具,在上面刻上法律条文。按图籍:按照地图、户籍。挟(xié):夹持,控制。王业:统霸天下的事业。戎狄:古代民族名,多居在山谷中。长(zhǎng):首领。敝名:疲劳兵士。敝,疲惫。名,兵士。朝(cháo):朝廷。市:市场,贸易的场所。顾:反而。一定,务必。欲王(wàng)者:想成王业(统治天下)的。王,成王业。三资:指上文所说的富国、强兵、王(wàng)天下。易:容易。桀(jié)纣(z惑):桀,夏朝末代君王,残酷无道,后被商汤所灭,他出奔南方而死。纣,商朝末代君王,荒淫残暴,后被周武王所灭,他兵败自焚而死。譬(pì)如:比如,比方。缮(shàn)兵:整治军队。彼:指蜀国。四海: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古代把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等民族叫四海。附:归附,附从。谒(yè):说明,陈述。宗室:皇室,皇族。周王称天子,其他各国诸侯都是他所封,各诸侯应尊他为首。与国:相与交好之国。以因乎齐赵:而借助齐国、赵国。因,依据,引申为借助。乎,同“于”,向。完:周全,万全。寡人听子:我听取你的(建议)。寡人,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子,你。卒:终于。使陈庄相蜀:派陈庄为蜀相。陈庄,秦国人。既属:已经归附。轻诸侯:轻视其他各国诸侯。

【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反对)说:“不如攻打韩国好。”惠王说:“请你们说出各自的理由来,让我听听。”张仪说:“我们先去亲近魏国,和楚国友好,(然后)出兵到伊水、洛水、黄河三川的地方,堵住辕、缑氏两山的要道关口,挡住屯留的道路,(使)魏国(派兵)断绝南阳的(交通),(让)楚国(出兵)迫近南郑。

我们秦国的兵去攻打新城宜阳,(一直)打到西周、东周的城郊,声讨周王的罪状,(再去)侵袭楚国和魏国的地方。周室自己知道不能挽救(危难),九鼎一类的宝贵之物就一定可以献出来。(我们)占有九鼎,(就可以)按照地图、户籍,控制周天子,以他的名义去号令天下,天下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呢?这真是统霸天下的事业啊!现在的蜀国,(只不过)是西方偏僻的国家,而且是戎狄的首领,(我们去攻打它,)疲乏了兵士,烦劳了民众,也不能够凭这来成就名望,(就是)得了它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利益(可图)。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争夺名望的要在朝廷上,争夺利益的要在市场上。现在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市朝啊!而大王您不去争夺,反而去和戎狄争夺,(这样)离统霸天下的事业就很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要想富国的,一定要扩大他的土地;要想强兵的,一定要使他的百姓富足;要想统霸天下的,一定要博施他的德行,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统霸天下的事业自然就会跟着他来了。现在大王您的地方小,百姓穷,所以我想把容易的事情先办起来。(讲到那)蜀国,它是西方偏僻的国家,也是戎狄的首领,并且(那里)还有夏桀、商纣(那样)的骚乱,(这样)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它,就好比驱使豺狼去赶羊群一样(轻而易举就得胜)。我们得到了它的地方,能够扩大国土;得到它的财物,能够使百姓富足;(只要)整治好军备,不必去伤劳民众,蜀国就已经服了。所以灭了一个小国家,天下的人都不会认为(秦国)暴虐;收尽夷狄的财物,各诸侯不认为(秦国)贪婪,这样我们做一件事情,可以名、实两收,并且还可以得到除暴虐、平骚乱的名声。现在想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这是很坏的名义啊!而且不一定会有什么好处,还会落个不义的名声。(我们)却要去攻打天下所不愿攻打的周室,真是太危险了!请让我讲明这个原因吧:周室是天下的皇族,韩国是和周室联盟交好的国家,(如果)周室自已知道要失掉九鼎,韩国自己知道要失掉三川,那么两国就一定联合力量,一起商量对策,而且还要借助齐国和赵国去向楚国、魏国求援。(如果周室)把九鼎给了楚国,(韩国)把三川之地给了魏国,那是大王您所不能禁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的原因),(因此)不如攻打蜀国万全。

秦惠王说,“很好,我听取你的(建议)。”(秦国)终于起兵去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的时间攻占了它,于是就平定了蜀国。蜀国国君改称为侯,秦王派了陈庄去当蜀相。蜀国已经归附,秦越加富强,(更可以)轻视其他诸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