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七卷)
15740100000023

第23章 雕塑巨匠罗丹

罗丹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雕塑巨匠,被世界人民所熟悉。他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技艺精湛的传世之作。其中那尊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思想者》,既是罗丹的代表作,也是罗丹一生的写照。

罗丹学习艺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父亲是个地位低微的小职员。由于家庭困难,他进了培养技工和工艺人才的美术学校。罗丹三次报考美术学院学雕塑,都遭拒绝。此后,为了维持生活,他做过多种手艺活儿,如翻模子、雕家具、做手饰。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不仅使他接近了下层群众,建立了对劳动的感情,同时也为他今后成为一个有多方面表现才能的艺术家,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此后的十年,在艺术上苦干的罗丹仍然默默无闻。他在法国动物雕塑家巴里的工作室工作,又给一位学院派的雕刻名家做了六年的助手,迷上了雕塑后的罗丹决心雕塑一件大作品。为此,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中,一连干了18个月。1876年,雕塑史上的一件精品《青铜时代》诞生了。这是一座身体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子立像。他挺胸昂首,面对青天,舒展双臂,好似解脱了一切束缚,正从沉睡中醒来,象征着“人类的觉醒”。整座雕塑不但人体结构均匀完美,而且表现了准确的解剖知识。

作品展出后,立即引起了轰动。雕像因人体造型非常精确和真实,使观众为之震惊。人们先是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但随后,各种猜测和诽谤便接踵而来了,甚至有人指责这是从真人的尸体上翻制出来的模型。为了解释这一点,罗丹特地翻制了一个真人模型,然后让观众将两者进行比较。那些攻击过他的人才不再怀疑,对这个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称赞。

从此,罗丹开始名扬巴黎,成为世界的知名人物。他后来又相继创作了《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和《思想者》等著名雕塑。他的艺术既继承了古代的优秀传统,又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创新道路,从而赋予法国19世纪后半叶的雕塑以新的生命。

在法国大作家雨果80寿辰之际,有人出于对这位为法国文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大师的尊敬,请罗丹去为雨果塑像。想不到雨果听说后竟一口回绝了:“饶了我吧,我这么大的年纪,再也经不起你们这些艺术家的折腾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不久前,曾有一位雕塑家来给雨果塑过像。他让雨果每天一动不动地坐上几个小时,整整坐了38次。弄得80多岁的老人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发誓今后再也不同画家、雕塑家打交道了。

罗丹在弄清了原委后,诚恳地说:“雨果先生,我保证不打扰您的工作。”

“可我要告诉你,叫我一动不动地坐着可不行,我不能为你而改变任何习惯。而且,我还不准你把粘土和工具带到我的房间里。”

罗丹当即答应了老人的全部条件。

工作开始了。罗丹每天按规定的时间去观察雨果写作、思考和散步。一边观察,一边在纸上画上草图;然后赶快跑到另外一间放着粘土和工具的房间,把刚才一刹那的印象和感受固定在粘土上。但有时一离开人物,印象便模糊了。他不得不赶紧回到作家身边。这样每塑一下,都不知要往返多少次。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这尊雕像终于完成了。

只见雨果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思索着……罗丹不但惟妙惟肖地塑造了雨果的外貌,而且也生动传神地塑出了老人那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就连雨果自己看了以后也十分惊讶。在如此苛刻的工作条件下,罗丹竟然能塑造得如此逼真。他被艺术家的精神和才能深深地感动了。

引起美术史最大争议的是他晚年所作的《巴尔扎克》,这是罗丹应法国作家协会的邀请,为法国19世纪文坛巨擘巴尔扎克所作的雕像。整个作品经过7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然而它首次在沙龙展出后,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些人把雕像称为“丑八怪”、“大麻袋”、“癞蛤蟆”……各种攻击、嘲笑充斥了各大报刊。罗丹和他的《巴尔扎克》一时成了巴黎市街头巷尾的笑料,巴黎作协也否认这是他们预订的作品,巴黎市政府甚至不允许雕像在市内任何地方摆放。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攻击,罗丹虽然深感痛心,但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郑重地向人们宣称:“我的雕像将立于不败之地。”

在罗丹逝世22年之后,雕像《巴尔扎克》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并且一举奠定了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不朽地位。与他同时代的卢绪曾赞美他“为现代雕塑暗淡的房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窗口,把曾是受歧视和没有地位的雕塑,创造成为大有可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