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生存(一)
15745100000010

第10章 永远出卖合作者

作为谋图大计的人,那些握有实权的人往往不限于只与一个人或者一种势力合作,而是在不同的境遇下选择不同的合作者和合作方式。有的时候,他们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同时与几个力量合作,来达到他们在几个方面的目的,或者是在完成一件大事的过程中,在各个重要步骤上寻找不同的合作者来顺利完成自己的计划。

对想谋求长久利益或者稳固地位的人而言,出于长远的考虑而进行筹划,就要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策略,而且每个阶段所要面对的境遇的特色都不尽相同;如果要完成一件大事,在这件事的每个步骤,也要有不同的安排;如果是为了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利益做出考虑,也要在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在这方面,秦朝的大奸臣赵高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秦始皇有很多的子女,其中他最欣赏也最信赖的是长子扶苏。秦始皇一生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也经常使用铁腕的手段推行自己的政令,因此往往有暴政发生。而扶苏是一个宽厚仁爱的人,全国上下都觉得秦始皇的残暴政治如果到了扶苏即位之后会有所改变。

事实上,秦始皇本人也是这么计划的。他知道自己灭掉东方六国之后,六国的残余势力还并不善罢甘休,时时想着复辟,而新统一的大秦王朝也需要一番整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所以自己需要铁腕政策来制服天下人。等到自己建立起了全国的统治秩序,清除六国的残余势力,再让长子扶苏继承自己的帝位,推行仁政,使国家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

但是,秦始皇的安排令许多大臣心中怀有顾虑。深得秦始皇宠爱的大臣赵高本人就是一个残暴而又嗜杀的人,他知道自己杀人太多,一旦国家的秩序转向正轨,难保没有以前被自己冤杀者的家属找自己算帐。而且扶苏一向看不惯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搬弄是非的表现,赵高知道扶苏不喜欢自己,就怕扶苏即位之后将自己免官或者杀头。

不过赵高毕竟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他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扶苏即位,就是自己的末日,所以他想方设法阻挠扶苏成为秦始皇的继承人。在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

在秦始皇统治晚期,赵高拼命在秦始皇面前说天下应该用强权来统治,这正符合秦始皇的心意,而后赵高又将天下的局势说得异常严峻,使秦始皇认为对所有的事情都要采取高压政策。这自然引起了扶苏的不满,他向秦始皇进谏,说天下百姓已经到了生与死的边缘,不应该再用高压政策对付他们。秦始皇自然听不进扶苏的话,但是为了保护和磨练扶苏,就派他到北部边境和著名的大将蒙恬一起镇守边关。

赵高通过进谗和混淆视听的手法,达到了自己的第一步计划:让扶苏和秦始皇分离。在那个时代,消息传达不是很便利,所以扶苏一旦到了边关,朝中的事情就要若干天才能到达那里,那样赵高在即位的问题上做手脚便有了可乘之机。

“如果因为他人的原因而使自己陷入困境,那么想办法把这个人放进困境、自己能够摆脱危险就是为了自保不得不做的选择。背叛的原因多源于此。”

接下来,赵高在秦始皇的儿子中物色自己要扶持的人选。不久他就找到了合适的目标:秦始皇的少子胡亥。胡亥本人和赵高的关系还算好,而且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很受秦始皇的宠爱——这是作为父亲的所有帝王的通病,他们把政治理想寄托在长子身上,却把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的宠爱和娇惯都毫不吝惜地投入到小儿子身上。虽然秦始皇没有打算把江山交给胡亥,但是父子之间的亲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赵高就打算利用这一点完成自己的下一步计划。等到秦始皇病重的时候,他极力为胡亥制造机会,让胡亥不离秦始皇的左右,连出游也要胡亥跟随。秦始皇最后死在出游的途中,当时随他一起出行的,除了胡亥和赵高,还有丞相李斯。李斯跟随秦始皇多年,从廷尉做到丞相,受秦始皇的栽培多年,对秦始皇也是忠心耿耿。而且,作为丞相,他是秦始皇之外最有权力和地位的人,他的话一言九鼎,可以和秦始皇的圣旨相比。

秦始皇临死之前就已经写好遗诏,命长子扶苏回首都咸阳继承皇位。遗诏写好之后便密封起来由李斯保管。所以赵高要篡改遗诏再发布假的命令,必须要通过李斯。

赵高便邀请李斯一起商议大事,他对李斯软硬兼施,陈说利害。赵高的意思是,现在秦始皇的遗诏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而且遗诏上写着立扶苏为新皇帝,扶苏是个宽厚的人,所以他肯定会更改始皇的法令,其中就包括李斯帮助秦始皇制定的严刑酷法。这样一来,因为新皇帝的爱好与秦始皇不同,也许李斯就会失去原有的权力和地位。

接着,赵高使出了杀手锏,他开始离间李斯和还未即位的扶苏之间的感情。他对李斯说,“扶苏平素和蒙恬大将军的关系最好,而且蒙恬多年来为大秦立下无数的战功,蒙恬的家族也是秦朝显赫的大家族,拥有极大的政治势力,所以蒙恬将成为新的宰相将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而您和扶苏之间没有任何的感情,也没有恩情,所以他即位之后,您被冷落将是迟早的事情了。何况,您本来不是秦国人,您知道我们秦国有一个规矩,就是外来的臣子最多只能得到一个皇帝的恩宠,等到新皇帝即位,秦国的旧势力就会想办法把外来的大臣害死。商鞅、张仪,不都是活生生的榜样吗?请您好好想想吧!”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思量再三,觉得不无道理。这个时候,赵高本人处于一个扶苏如果继位自己就要面对“死”的困境,而李斯则处于一个扶苏继位之后自己将大权旁落的困境。他们的困境虽然不同,但是带来困境的外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扶苏继位做皇帝。

李斯对自己的困境十分清楚,但是他一时也想不到对策,便问赵高应该怎么办。赵高就想让李斯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时见到李斯就范,便将自己的想法抛出:“现在就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跟随皇上一起出行的皇子胡亥,是一个仁爱谦逊的人,而且他胸怀大志,总想着为国家鞠躬尽瘁。这样的人才,正好可以辅佐他做皇帝,而且他知道是您一力推举他登上皇位,一定会感恩戴德,今后您真是富贵不可限量了。”

此时的赵高,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因为他知道李斯除了赞同自己的意见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而让李斯推举胡亥做皇帝,则不用他赵高自己出面,这种自己为虎,李斯做伥的计策确实天衣无缝。他们的博弈矩阵如下:

李斯赵高

合作

不合作

合作

2

2

-1

2

不合作

2

-1

-1

-1

从上面矩阵可以看出,合作是李斯和赵高的严格优势策略,所以他们一拍即合,李斯心甘情愿地当了赵高的“伥”。

果然,李斯虽然觉得这么做是背叛了秦始皇的遗命,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只能如此了。他和赵高取出了秦始皇的遗诏,私自篡改之后,将内容变成了传位给胡亥。

这个计划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几个人知道,于是他们一面护送秦始皇的灵柩回咸阳,一面宣布了秦始皇的“遗诏”,胡亥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称为“秦二世”。至此,赵高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赵高接下来通过胡亥的“圣旨”,赐死了扶苏和蒙恬,除掉了心腹之患,他自己完全扭转了局势,通过和李斯合作,两个人都摆脱了困境,而李斯和胡亥都是在他的摆布之下行使他的意志的合作者,李斯和他合作阻止了扶苏继位,胡亥和他合作控制了朝廷。

赵高有了胡亥这个皇帝做自己控制的傀儡,已经不大在乎李斯了。而且,李斯只是为了完成让胡亥做皇帝这个计划的一个临时跳板,现在胡亥大权在握,李斯作为合作者的利用价值也已经完成了,所以,他对赵高来说,不再是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而是一个登上最高权力地位的绊脚石了。失去了这个合作的利益基础,赵高单方面破坏共生状态对李斯下手也是迟早的事情了。过了不到几年,赵高便找到机会,在胡亥面前进谗言,将李斯抄家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