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生存(一)
15745100000012

第12章 囚徒的胜利基点

在人生、事业一筹莫展的时候,如何能寻找到一个快速突破困境的办法?首先要寻找一个合理的策略,而这个合理的策略,势必要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点之上,才能切实可行。如果在困境之中,有人与你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抽身,那么是否能够和这个人一起摆脱不利的处境,在合作的基础上走向双赢呢?

《红楼梦》里面形容四大家族的时候,用过一个评语,叫做“一荣具荣,一损皆损”,就是因为这四个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有利益的合作,也有亲缘关系,所以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那么,如果两个同时处在困境中的人,也有这种利益-亲缘的双重关系,他们合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就会更大。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而要做到“同心”,只有利益上的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亲情的亲缘关系。显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亲缘关系不是能够随便形成的。

不过,历史上利用亲缘关系与实际利益这双重合作基点,形成合力一起摆脱困境的情况也十分经典,这就是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的道路。

武则天人生的最大转折,来自于婚姻,她本是唐太宗后宫的嫔妃,等级不高,也没有受到什么宠爱,但是在太宗生前,她就和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暗中结下私情。唐太宗驾崩之后,按照宫内的规定,武则天和其他没有子女的后宫嫔妃一起到感业寺出家修行,但唐高宗旧情难忘,想尽办法把武则天接回皇宫,并从此只宠爱她一个人。

过了几年,唐高宗准备废掉原来的正妻王皇后,代之以武则天。他为什么会有换老婆的愿望,我们现在只能猜测,不过他原来的老婆王皇后无论长相、出身还是文化修养,都不比武则天差,所以后代的历史学家得出了一些结论,说是武则天主动勾引了唐高宗,或者唐高宗有一种恋母情结,或者唐高宗欣赏武则天的才干,等等。

在换老婆之前,发生了一些比较诡异的事情,先是武则天所生的小公主猝死,有人说是王皇后干的,但是没有确实的证据,只不过让高宗心里对她的感情分有所下降。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宫里发现了诅咒皇帝的小人儿,这种巫术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引起了高宗和大臣们的高度重视。

做小人儿来诅咒的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为巫蛊,是十分恶毒的行为,其成功率据说特别高。这次针对唐高宗的小人儿行动,经过调查后,种种证据表明是王皇后和她的母亲安排的——其实这些证据,也都是后宫那些宫女太监们的证词。这样一来,高宗勃然大怒,开始着手进行换老婆的工作了。

如果要以为换老婆就是皇帝一个人的决定,那就过于幼稚了。当时,涉及到皇家的重要事情,比如谁做老婆,谁当太子,都是大臣们踊跃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机会。大臣们表达政治见解的办法也十分直接,就是站队。

站队其实并不难,单纯从政治角度出发,知道皇帝的心意,并且明白当时朝中最有实力的大臣的看法,就可以选择自己的队伍了。但是,事实往往比这丰富得多,因为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现实的处境,有人想升官,有人想求稳。而且,朝中那些政治寡头们也和其他大臣有着各种恩怨,所以真的到了站队时间,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局面。

对于高宗的这一想法,国舅长孙无忌极力反对。长孙无忌在政治权术上虽然比较低能,但是他当时在朝中的地位无人可比。而且,作为中老年大臣,他对于某些问题十分固执,比如说,皇帝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成功,在他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是无法改变的。一旦皇帝换了老婆,就说明他的家庭生活不幸福,是失败的。所以,他用漠视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看法,想让高宗自己打消念头。

另外一个老臣褚遂良则态度激烈得多,其实,褚遂良一直以来都没有几次这么旗帜鲜明的表现,这次主动冲上去,主要是他和长孙无忌立场一贯一致,长孙无忌的态度是漠视,他就要高调反对。簇拥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周围的,是那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颇有固执性格的、对君主个人道德要求很高的大臣。

可是,谁都知道皇后换人是大事,可以从中大捞一笔。所以,一个即将降级的干部李义府抓住机会,打报告要求迅速进行换老婆工作。高宗在一片反对声中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十分兴奋,马上给他升职。同样,几十年没有成为政治活动领军人物而且和长孙无忌派素来不睦的中老年干部许敬宗也冲向聚光灯,为高宗的换老婆计划鼓掌助威。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政治上颇有抱负,但因为中央用人大权被长孙无忌控制而没有机会施展拳脚的中青年官员加入了拥护换老婆的阵营。但是,真正要进行朝廷重要会议,他们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连列席都是个问题。

所以,最后的局势演变为青年皇帝唐高宗和比他年长的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之间的较量。重臣的支持者仍然是重臣,青年皇帝的支持者都是人微言轻而且对道德观念不是那么看重的中下层官员。看起来好像是大臣们之间站队,但是皇帝自己也要站,而且他希望大臣和他站一个队。他们之间的博弈矩阵如下:

唐高宗和武则天

长孙无忌等大臣

废皇后

不废皇后

废皇后

2

-1

-1

-1

不废皇后

1

1

-1

2

从上面的矩阵看来,对抗已成了他们之间的严格优势策略,合作已不可能了,那么就看在相持中谁的实力更强了,很明显,皇帝实力要大于大臣的,废皇后就是必然的事了。

“两种处境相近的困境如果因为某些特殊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会造就一个合作性博弈,让双方共同努力摆脱囚徒困境。“同舟共济”恰恰可以形象地描述这种状态,“同舟”就是他们合作摆脱困境的基点。”

对他的舅舅,高宗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使用最拙劣的拜票形式。他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把无忌小老婆生的儿子都封赏了,但是长孙无忌立场不变,在他心中,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后来举行的御前会议上,发生了争执,而且双方无所不用其极,互相揭伤疤翻老底,企图给对方扣上道德败坏、衣冠禽兽、破坏朝纲、违背太宗皇帝以来的大政方针之类的罪名。高宗主动提出了王皇后没有生育儿女并且企图暗害皇帝两项重要罪名,褚遂良针锋相对,指出武则天品行不端,家庭出身不好,隐瞒婚姻史等不良行为。说到动情之处,以头抢地,血流成河。正当他说得慷慨激昂之际,武则天在帘子后面大喝一声,要求杀掉这个蛮子。这么一闹,双方再无合作可能。

换老婆问题这样发展,谁都没有想到,其实翻回头来看看,因为这个问题和朝廷大政方针的控制权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立场,马上就会失去日后把持朝政的机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双方可以说都不能胜出,僵在那里。这个时候,当时最著名的将领李勣含含糊糊地表态了。——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大熟悉,不过他还有个十分常见的名字,叫做徐茂公。虽然他功勋卓著,但是长孙无忌这些守旧的掌权者却一再对他压制,并且把他排挤在朝廷核心成员之外,他便只能做一个不管具体事务的闲职。虽然一般来说老兵们都是支持老派的,但是事实上政策如果不倾斜,他们自然不一定能够无条件拥护。

他对高宗说,你们家里的事情,不用外人搀和,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对于一个当年以军事立国的政权而言,老兵的话是特别有力量的,高宗听了之后精神焕发。局势就这样逆转。朝臣的站队情况已经一目了然,高宗自己也选好了队伍。

队站好了,老婆自然顺利地换掉了,老派反对分子一律处理,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老兵依然搁在一边不予重视,倒是那些站队的年轻人应该奖励。而且,日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对换老婆之类的事情表示看得开,也没有那么明确的政治伦理观,于是高宗又继续折腾,开始换太子,把儿子们摆弄来鼓捣去,直到最后,谁当皇帝都是第三代年轻人不怎么关心的问题了,于是,武则天这个当年有幸成为皇帝老婆的女子登上了金殿,坐稳了龙椅。

后代的评论家们说到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为什么能让大唐山河变色,为什么当时的观念可以允许,十分不解。其实,当年她老公让朝臣站队把老婆问题和政治问题一起表决,就已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