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生存(一)
15745100000018

第18章 实力才是硬道理

要如何才能摆脱一个和别人争夺生存机会的困境?这是智猪博弈的困境能否解开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技术上进行改进,让人们之间不再有生存的危机,这是一个办法,但是可行度并不高;如果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的实力,让自己成为智猪博弈中当之无愧的主宰者,那么自己就算是主动做出让步或者不参与争夺,也不会对自己的利益产生太大的损害。毕竟,再好的策略,也不如实力能给人安全感,也没有实力稳定可靠。

明朝初年,出现过一场叔侄之间的权力争夺战,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这基本上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博弈案例,因为主宰这场争夺的,一直都是这场争夺中的一方,就是作为叔叔的燕王朱棣。他靠着自身的实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亲眼见到了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听说了自己祖父祖母(即朱元璋的父母)贫苦而死甚至无钱埋葬的故事。

少年时期,他与其他皇子一起接受儒家教育,学习儒家经典与治国之术,后来在明太祖洪武年间被封为燕王,镇守北边。在抵御蒙古各部的战争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锻炼。而且明初的政治斗争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一方面深谙权力斗争的手段,另一方面热中于把持权力。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通过政治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同时也为自己经营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在当时的皇室诸王之中,也是权力最大、能力最强、支持率最高的一个。

朱棣在洪武年间被封为燕王,就藩之处在北平(北京)。当时的北京,是北方的重要都市,无论是军事地位,还是政治经济地位,都是举足轻重。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命令朱棣率兵讨伐蒙元的残余势力。朱棣率大军出征,军容严整,布阵有方。在实战中,他出奇制胜,冒雪进兵,包围了元军,并招降了一批蒙元的重要官员,得到了朱元璋的褒奖。不过,他因为是第四皇子,按照当时的规矩,要皇帝的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所以朱棣只能做一个称霸一方的藩王,当时也并没有争夺皇位的打算。

可是一切都因为太子的去世而改变。朱元璋六十五岁那年,其仁弱的太子朱标因病而死,在群臣推拥下,懿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备位东宫。6年后,朱元璋病死,这位皇孙继承了皇位。建文帝朱允炆,自小聪慧好学,是个仁孝的皇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 年)10 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二十九年,老皇帝朱元璋召集诸子于东宫参见朱允炆,行宫廷仪制,也就是让朱允炆的叔叔们拜见未来帝国的皇帝。厚道谦和的朱允炆内心很是不安,于东宫按朝廷礼仪受拜后,赶忙入内殿,以“家人礼”拜见诸叔,“以诸王皆尊属也。”可以说,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棣心里那种不和自己的兄弟争夺皇位的亲情安全网已经破裂,他心中对这位皇太孙、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并不认可,所以,在朱元璋驾崩之后,他才会开始篡位。

朱棣要进行篡位,自然要拥有一定的权力。他的权力,完全来自朱元璋时代。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南京建都,地距边塞六七千里远。已经失败并且逃到大漠的元朝蒙古残兵败将常常于塞下出没,捕杀吏民,抢夺财物,骚扰边境。因此,对于各边境重要地区,明初皆以皇子坐镇。朱元璋对属下将领非常猜忌,对他自己的骨肉诸子却一千万个放心,下命诸子可以专制国中,各拥精兵数万,并有征调各路军兵的威权。在其中,燕王朱棣的军队最为精良,势力也最大。这支本来用于抵御外敌的军队,就将作为他日后用来进行皇位争夺的筹码,为他出生入死。

朱元璋去世以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马上接受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削夺诸藩,先后削除周、湘、代、齐、岷五王,危及朱棣王位。虽然没有马上把矛头指向燕王,但是建文帝的种种试探性举动都使燕王加强了警惕。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破解。”

其实,建文帝削藩的行动并不是引起朱棣叛乱夺权的真正原因。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标薨,朱棣已动窥位之心。当时,在诸王封国时,一个叫做道衍的和尚(俗家名字姚广孝)就去求见燕王朱棣,说“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白”加“王”上为皇,与其说这和尚有识皇之眼,不如说朱棣早有不臣之心。朱棣听了之后,一直对这个和尚十分礼遇,并且把他当作心腹,经常和他商量机密要事。

建文帝即位,周王首先被削夺王位,向来就心怀异图的朱棣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挑选壮士为卫军,又四处召集异人术士。同年年底,建文君臣已知悉燕王举动不寻常,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防朱棣。首先,建文帝以防备北边蒙古为名,派武将戎守开平,并下令调征燕王所属卫兵出塞。派人随时就地侦伺这位王爷的动静。同时,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功臣徐达之子)常常把从妹妹那里打听来的燕王信息密禀于建文帝,十分受建文帝的信任,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与李景隆一起统管军队,随时准备发动图燕之举。

建文元年七月,建文帝派人逮捕燕王手下的官员于谅、周铎至京杀头,并下诏谴责朱棣。为了争取时间,朱棣装疯,于北平市中狂呼乱走,夺人酒食胡吃海塞,胡言乱语,躺在地上打滚叫骂,一整天一整天地假装不省人事。张芮、谢贵入王府“探病”,盛夏暑天,看见朱棣披着大棉被在一个大火炉子前“烤火”,连连摇头大呼“冻死我了!”张谢两人密奏,建文帝等人还真有些信以为真。幸亏燕王长史葛诚为内应,密报朱棣即将举兵。兵部尚书齐泰确也当机立断,马上发符遣使,命有司迅速前往北平,逮捕燕王府邸内相关人等,并密令张芮、谢贵等人相机行事。同时,又密敕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因其一直为燕王亲任,命他亲自逮捕朱棣。这一行动泄露,最终导致了朱棣率兵造反,前后历经三年多,打下了明朝的都城南京,建文帝不知生死,朱棣终于夺取了皇位,成了号令天下的皇帝。

朱棣走上皇位的道路,是从他多年经营的实力中来的,没有什么过于精巧的策略和十分奇妙的招式,但是他就是这样成功了,这也可以理解成为智猪博弈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双方实力不均衡的情况下,由强势的一方打破这个困境。其博弈形式如下:

朱棣(大猪)

起兵不起兵

建文帝建文帝

进兵不进兵剥夺兵权不剥夺

朱:4;建:2朱:6;建:-6朱:-3;建:3朱:0;建:0

从上面的矩阵看来,朱隶起兵和建文帝进兵就成了博弈中的优势策略,就是二者的直接对抗,而在智猪的博弈中,大猪有实力的优势,而朱隶是头大猪,所以他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