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生存(一)
15745100000006

第6章 博弈与策略的互动

前面我们说过,在博弈论产生之前,历史中存在的,更多的是“策略”、“对策”这样的内容。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策略和对策是最直接、最实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正是我们所说的策略或者对策。

实际上,博弈论也十分强调策略。博弈论里面包含很多基本的原则,其中一个就是“策略选择”,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自己面前的局势。

但是,博弈论里面强调的策略,和平时我们所说的策略、对策有所区别。博弈论里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状况进行分析,确定这一局势的特征,找出其中的几个关键因素,然后在最关键的几个点上进行策略的选择。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策略和对策,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涉及到分析关键点、确定局势特征这些带有理论化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话恰好突出了日常策略的特点,就是短期性。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策略,有时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全局的分析和把握。

博弈论里的策略则不同,在博弈分析中,要先对整个局势进行分析,在对大盘局势作出合理的估计和定性之后,找出这一个局里面的关键点,接着就要针对这些关键点来确定策略,因此,博弈论里面的策略,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的。

也许有人会问,博弈论里面的策略,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不实用啊,在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谁能够镇定自若地去分析这些那些的局势和情况然后再选择策略?——这是把博弈论当作“学院派”或者“学究化”的理论的一种想法。实际上,博弈论并不那么呆板,用博弈的精神去选择策略也不是那么不切实际。

汉高祖刘邦在评价张良的时候,说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另外,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也被给予这样的评价。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看似神奇的预测和决断能力,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人有什么突出的神一样的特征,而是因为他们运用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因而,他们所制定出的策略,不是只针对一时一事的,而是能够左右大局并且对日后的情况发生影响的。

博弈论的原则所确定的策略既然有这种运筹帷幄和“未卜先知”的效果,我们重视博弈,用博弈去解释历史,把历史中的博弈资源挖掘出来,将为我们的阅读和思考打开一扇宽阔的门,铺设一条平坦的道路。

§§第一章 囚徒困境——历史中弱者的选择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做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囚徒困境”包含了几个基本的预设前提:处于困境下,各方都不知道别人的选择,因而只能猜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出选择;他们与困境之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关系,即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左右局势,只能在困境的局势下想办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损失最小。

这就是一种弱者的选择。

当然,这只是一种博弈论的模型,具体到现实领域,没有哪个具体的事件是完全符合囚徒困境的模式的,但是,这种“弱者对损失最小化的选择”的基本精神则是存在的。

从“囚徒困境”的模式,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模式中,理性的人,最后的选择都是“背叛”,不通过合作的方式与他人共同摆脱困境。而现实之中,背叛与合作是并存的,而且各方之间的信息也并非都是完全闭塞的。所以说,现实比理论更精彩,囚徒困境的理论模型固然高明,但现实中的事件则更发人深醒。在具体的现实中,合作还是背叛,弱者的选择都不是固定的,不过尽可能减少损失、让自己得利,则是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