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73

第73章 附录一 文件

中国共产党永宁县委员会文件

永党发[2009]45号

关于永宁县杨和镇纳家户村参与评选宁夏历史文化名村的申请报告

银川市委宣传部: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评选办法〉(试行)、〈宁夏历史文化名乡(镇)名村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宁党办[2008]69号)文件精神,我县高度重视,依据评审细则要求,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此项工作,经过深入摸排,认为我县杨和镇纳家户村符合宁夏历史文化名村标准,特申请纳家户村参与评选宁夏历史文化名村。

附件:永宁县纳家户村申报评选自治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的报告。

中共永宁县委员会

永宁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1日

永宁县纳家户村申报评选自治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的报告

2008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永宁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中国的回族文化要到宁夏来看,宁夏的回族文化要到银川来看,银川的回族文化要到永宁来看。”这句话深深道出了永宁回族文化的深厚积淀,而纳家户村就是这份深厚历史回族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永宁县纳家户村是宁夏闻名遐迩的一个回民聚居村。它历史悠久,地处宁夏引黄灌溉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中外闻名的纳家户清真寺、中华回乡文化园、中华回族第一街、世界穆斯林城就坐落在纳家户村。

纳家户村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该村紧靠县城,北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20公里,纵贯宁夏北部的109国道位于村东1公里。纳家户村地处东经105°49′~106°22′,北纬38°08′~38°26′,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地处西北内地,属中温带荒漠草原生物气候带。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均降水202.4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均日照数达2904.4小时。年均气温8.6℃,冬季多西北风,昼夜温差大。天然屏障贺兰山抵挡了来自北方的沙尘和高天寒流,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灌区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为动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陕西通志》记载:“赡思丁之子纳速拉丁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赛典赤·赡思丁系元代明臣,著名政治家,先后任云南、川陕平章政事,由于政绩卓越死后追封“咸阳王”。其长子纳速拉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陕西省平章政事,死后晋封“延安王”。又据纳家户清真寺文字记载:“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圣迹永存”的文字。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回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具有31个姓氏、上万人口组成的大村落,其中98%是回族,纳姓人口占64%。

在历史上,纳家户还曾经是永宁县回民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民国以前,这里是一座小城,有东西两座城门,500米长的一条大街。街道两旁设有几十号商号,一家洋行,十几家农牧产品加工作坊,几家饭店。仅大小油房就有三十余家,每年加工食用油上百万金。短途运输业比较兴旺,粮食、农副产品、皮货等从仁存渡口上船,运往黄河沿岸的一些城镇,上通兰州,下至包头。兰州、包头等城镇的工业用品、日用百货运至在本地销售,设三天一集,有买有卖,商贾云集,牛羊塞道,热闹非凡。

清真寺阿语译音为“买斯吉德”,其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对于广大的穆斯林来说,清真寺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被当地的穆斯林视为“真主之家”或“安拉的房子”,是伊斯兰教的灵魂。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文化知识都通过清真寺所进行的一系列宗教活动传播到广大回族穆斯林的心灵之中。回族穆斯林所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及所有宗教礼仪,包括丧葬等活动都在清真寺内举行。其次清真寺还是回族穆斯林聚会与交往的中心。伊斯兰教交易提倡和鼓励回族穆斯林在清真寺内集体礼拜。一天五番“乃玛孜”加快了穆斯林之间内在团体精神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回族内部的凝聚力。此外清真寺还负有举办宗教接班人及传播伊斯兰宗教文化思想的使命。每逢主麻日、斋月、开斋节或圣忌纪念日,清真寺的阿訇和宗教故事的讲坛。而在平时则是为满拉赫海里凡讲经说教、传播宗教活动和文化思想的地方。

在纳家户村中心就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该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3年),距今485年的历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1988年1月纳家户清真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纳家户清真寺位于永宁县杨和镇纳家户村,西距贺兰山32公里,东距黄河5公里,海拔984米。其东侧1公里处为南北向通过的109国道,其东南1.5公里处为永宁县城。纳家户清真寺东、北面为村民居住区,西侧为纳家户小学,南侧为耕地。

纳家户清真寺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约80米,现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主要由礼拜大殿、邦克楼、南北厢房、沐浴室等组成。整座寺院建筑格局为“三堂会一”或“三堂一院”形制,即礼拜大殿、邦克楼,两侧厢房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群。

礼拜大殿:单檐歇山勾连搭,回廊形式,梁架为抬梁式。原建在高约70厘米的砖砌台基上,条石镶边。由于历史演变,台基北、西、南三面已被土封闭,只有东面裸露在外。台基平面呈凸字形,长61米,宽23米。台基前下设石踏三阶,前廊面阔五间,宽20米;明次稍间都是3.6米。殿身面阔七间,宽21米,进深明十二间,暗九间,入深50米,建筑面积为1050平方米。大脊七道相勾连,歇山下檐十二间,明暗间不同,其优点是内部尽量增大空间跨度,减少柱子,外檐歇山面由于跨度长,额坊承受力增大,容易弯曲,匠师们巧妙地通过山面墙体分割,把后六脊,没两脊两外檐分割成三间,减小跨度,增强额坊承受能力,使之不易弯曲下垂。歇山四尖脊脊举倒挂。前廊的如意斗拱,昂头像鼻形。拱板枋上雕刻着各种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松、竹、梅、荷花、玉兰花、卷草、牡丹等,明间斗拱上雕刻有“二龙戏珠”“龙凤牡丹”等图案;两歇山及后檐为纹麻叶云纹拱。两歇山墙面每周三七砖跺清水墙,上封线条素砖五道,枋心用磨梭线砖一道封护,四角雕对称卷草纹图案。大殿正中三间安门,每间槛框内装正搭斜交穿海棠式六抹格子门四扇,下裙板及上、中、下三条环板分雕竹、梅、兰、菊、荷花、牡丹、博古图等图案。两边装四抹槛窗四扇,上下涤环板及格子枋心尺寸式样和门上段同,通看具有连续性。横额原有四幅,自左至右分别是“清真无二”(宁夏护军马福祥,民国二年秋月),“道本古初”(五卫后军统领董福祥题,光绪二十三年春),“古教正宗”(陕甘总督杨遇春,道光五年夏),“清净光明”,四幅横额题字原件已毁,均为后来重新制作的。四匾中间悬挂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主席黑伯理于1985年题写的“纳家户清真寺”大匾。由于使用了卷棚歇山顶勾连搭式建筑形式,大殿内明暗间交错,显得非常宽敞,可同时容纳1500人做礼拜。大殿内西墙下基为须弥座形,中心“麦克窑”上部拱券门边为卷草花边图纹,图案有卷草、牡丹、瓜果及西番莲等。

大殿前面矗立着两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大殿两侧各有一排起脊出檐的砖砌厢房。南厢房作为会议室,北厢房是阿訇、满拉学习生活的处所。沐浴室位于正前方34米处,既是清真寺大门,又具有宗教意义的特殊用途。它是一座座西向东砖砌门洞式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高21米,其中台基长21米,宽9米,台基下辟有三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内存留有两面直径60厘米的抱鼓石,门额上挂有“纳家户清真寺”匾额,门洞两侧以金光大字雕刻对联“尊主命活泼中显真性”“顺圣命精微处在无言”;两边门洞的横额分别是“圣迹永存”“原颜复新”,基座四周砖雕挂落,仿木砖雕麻叶云纹拱,上复线船头砖,安脊铺瓦,四周女儿墙高出基座平台85厘米,基座上平面周四廊。基座上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重梁起架,五檀四,纹麻叶云纹拱。两层主楼均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安装“六抹混合穿四八角式”格子门四扇。

邦克楼紧靠望月楼南北两侧山墙面,为三重十字歇山顶楼格式建筑,下层为拱门洞,各安板门两扇,踏阶而上二楼,朝向主楼开安拱券门,其他三面开安上圆下方式窗,上半圆透雕宝相花图案,下作八方连环式亮窗,三层门窗与二楼同。楼阁每层外檐砖雕云纹、卷草,挂落及仿木斗拱,凸凹线条檐砖及铺瓦和台座外檐相同。十字歇山顶部安宝顶一座,十字正脊;正吻四座及重脊垂兽,冀角起翘,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和主楼左右呼应,上下映辉。

历史价值:纳家户清真寺从始建(1524年)至2009年已有485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的民族纷乱中,纳家户清真寺也经历了多次损毁和修复。因此,纳家户清真寺的修建和存留对宁夏回族的来源及清代回民起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回族的清真寺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受到中国传统封建形式和建筑风格的影响,到清代时已完全形成中国回族特有的伊斯兰建筑形式和风格,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纳家户清真寺院就是这种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典型。其邦克楼重檐三滴水高台座建筑并与望月楼连建的建筑风格非常奇特。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清真寺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纳家户清真寺礼拜大殿为大脊七道相勾连,歇山下檐十二间,明暗间不同,其优点是内部尽量增大空间跨度,减少柱子,外檐歇山面由于跨度长,额枋随力增大,容易弯曲,匠师们巧妙地通过山面墙体分割,把后六脊,每脊两外檐分割成三间,减小跨度,增强额枋承受能力,使之不易弯曲下垂,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大殿有九间入深,前加抱厦,后加回廊,室内用明柱,排列整齐,实际是以三座七架梁前后带廊的三间进深的独立机构组成,于其间以卷棚顶连接成一体,在西端金柱上砌墙以为礼拜墙,并设凹壁为礼拜标志,外加回廊,在侧面上构成四起三落的勾连搭式屋顶,非常具有韵律感;大殿抱厦用抹角梁承担采步金梁,用七彩三昂斗拱和花板彩画,形成极其华丽的气氛,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纳家户的纳氏村民的先民及后代子孙围寺而居,繁衍生息,创造和传承了具有显著宗教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纳家户村村民丁耀成传二毛皮手工制作技艺列入自治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纳承祖清真寺建筑、装饰雕刻技艺,在区内外清真寺享有盛名。纳家户清真寺砖雕艺术、宗教节文化、清真小吃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目光。2008年永宁县政府在充分保留纳家户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投资2.5亿资金,对纳家户村进行规划建设,接待游客29万人,旅游收入620万元。

随着我县打造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围绕纳家户清真大寺,引进和投入巨额资金,先后建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纳家户回乡文化广场、中华回族第一街、纳家户文化大院、纳家户生态园、纳家户新村、珍珠湖,由阿拉伯国家商人投资10亿元修建的位于纳家户村的“世界穆斯林城”现已开工建设。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一个集回族文化、回族伊斯兰宗教文化、回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纳家户村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