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纳家户村志
15747600000078

第78章 跋

2009年8月,我从永宁县人大常委会调到县党史县志办公室工作。走马上任,就到兄弟市县学习取经。同人们异口同声:不仅要编写县志,还要重视部门志、乡镇志,甚至村志,把全县人民建设新农村的事记下来,让后人看看创业的艰难。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事业,也是我们史志办的职责。于是,我和副主任路晶走单位、访乡镇,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决定编写《纳家户村志》,其理由是:纳家户村是永宁县杨和镇的一个回族聚居村。20世纪80年代就以村办、民办企业致富而闻名宁夏,90年代,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宁夏伊品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紫荆花纸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些人在农副产品加工业,牛羊饲养、屠宰及其附属加工业,以及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中大显身手,成为致富能手。到21世纪初,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工、商、贸集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族文化旅游新景点。该村镇的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大力关怀和扶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及全国人大、政协的领导先后到村上视察,看望穆斯林,听取回族村民的汇报。国外友好人士及穆斯林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访问。一个村庄享受如此之高的殊荣,就在全国也不多见。为此,写一部村志,把纳家户的发展史记述下来,把国家领导人看望老百姓的事记述下来,留给后人,让他们学习先辈的创业精神,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我将此设想汇报县委、政府后,立即得到原县委书记夏夕云、县长丁建懿和人大、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写进了县委和政府2010年的工作安排。此举引起了自治区方志办和银川市志办的高度重视,就编写《纳家户村志》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推荐《固原市志》总纂和《原州区志》总纂佘贵孝同志担任《纳家户村志》总纂。2009年11月,志稿编写工作正式启动。为加快进度,我们又聘请当地参与过村志编写的罗文汉、《固原年鉴》总纂郭勤华任副总纂,我办的同志全力以赴积极配合。修志人员都没有写过村志,仍然坚持把实事求是、突出质量的原则贯穿始终,坚持把继承和创新贯穿始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有机结合。历经6个月的伏案笔耕,艰辛发奋,玉成全书,约58万字。经过三定篇目、八易其稿,县委和政府在今年8月10日召开了志稿评审会。原自治区政协常委、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张怀武,自治区方志办、银川市志办、吴忠市志办、石嘴山市志办及宁夏社科院回族研究所、青铜峡、贺兰等市县的方志专家和永宁县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宁夏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近百人出席。此次评稿会规格之高,参与人员之广在永宁修志史上不多见,这足以证明永宁县各级领导对修志事业的高度重视。

《纳家户村志》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08年,大事记延至2009年。在写法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立传人物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简介人物以事系人。整部志书共设16章69节。评稿会结束后,又先后两易纲目,四次改稿。10月28日,又召集专家组成员对修改稿进行评议,大家一致认为《纳家户村志》符合《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的规范要求,体例完备、详略得当,时代和地方特点突出,全面记述了纳家户村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情况。

为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首先聘请了宁夏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又将志稿送自治区民委(宗教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谢生林,宁夏社科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兴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杨大业,宁夏社科联副主席杨占武,宁夏社科院回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平等专家审阅,得到了他们的首肯。纳家户清真寺教长纳学保两次修改民族宗教和民俗等章节的志稿。

在村志即将付印之际,回顾修志历程,给我四点启示,这里概括一下,供后修者借鉴: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在修志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志办实施、众手成志”的修志体制,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名誉主任,县长任主任,县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村志编委会。县四大机关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村志编纂工作,县委书记白建平上任后,对村志编纂工作十分关心,亲自到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调研工作,鼓励工作人员认真编修村志,并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县长丁建懿专门听取编纂工作汇报,并在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村志编纂工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曹立勋,县政协主席王连生,县委副书记段伏林,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马银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旭,县常委常、组织部长张全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艳青,副县长周庆国、丁长安等领导多次过问村志编修情况。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编纂人员以巨大的精神鼓励,保证了村志编纂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精心修改是关键。在村志编纂过程中,县党史县志办副主任路晶,工作人员张燕萍、任丽红、马锐楠、汪光涛、荀秀英、孙玉霞等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困难,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爱岗敬业、知难而进、加班加点,保证了志稿如期完成。三是团结协作是条件。村志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必须加强与县上各部门单位、杨和镇的联系和协作。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精简、管用、效能”的原则,坚持依法修志、开门办志,加强与各方联系,先后有15个县属单位参与编纂工作,一些老同志和老劳模、老先进的子女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线索,对我们把握历史脉络、弄清历史实事、丰富志书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四是专家指导是保证。在村志编纂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专家的作用,原自治区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张怀武,宁夏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邱新荣、副主任范宗兴,银川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厚贵、副主任蔡一楠,吴忠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建东,石嘴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贾长安,原青铜峡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韶华等专家直接参与了本书的评审指导,保证了志书的质量。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房全忠,县委办公室主任吴永东,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少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局长王建邦,县财政局局长邹光新,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局长王晓森,县宗教局局长耿振斌,县档案局局长张自忠,原杨和镇党委书记、现县水务局局长周孝忠,杨和镇党委书记张文,杨和镇镇长王成,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明昆,县文化馆支部书记梁颖萍,纳家户知名人士、紫金花原董事长纳洪福,伊品集团董事长闫晓平,纳家户清真寺寺管会主任吕忠明等人对本书的编写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部志书的编写,不仅是编写人员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收笔之时,还要说的是因能力和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尚希读者和专家斧正,续修者补纠。

吴建彬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