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15748700000114

第114章 苦茶、甜茶、回味茶

我国民间有一个习俗:给新生儿先喂以大黄,然后喂以甘草汁,之后才是正常喂食。另外,白族人独特的待客之道就是著名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茶;第二道:甜茶;第三道:回味茶。

大黄略带苦味,甘草微甜,如此“先苦后甜”与三道茶一样,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做人做事要先吃苦,然后才能吃到甜。

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因此,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由于读的大学并不出名,专业也不热门,因此考官不打算录用他。但在面试结束时,他向考官真诚地说了一句:“我能吃苦!”这句话改变了考官的主意,他让大学生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考官专门去学校调查了该大学生,得知他的家境很贫寒,在学校期间一直吃苦耐劳。于是考官就决定录用他,因为这种能吃苦的人才是任何公司都欢迎的。

这个大学生求职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能吃苦,吃过苦,这就是资本!

“只要能吃苦的,坚决不要偷懒的!”这是现代企业普遍的用人标准。那些学机械的不愿意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意跑工地,学管理的不愿意跑市场的大学生,虽然毕业于名牌大学,虽然成绩优秀,哪个企业又愿意聘用他们呢?

有首歌谣唱道:“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炼到。”不只是当神仙,凡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基本上都要能吃各种各样的苦:身体劳累之苦、工作辛苦之苦、环境恶劣之苦、气候难耐之苦、离乡背井之苦、抛妻别子之苦、寂寞孤独之苦、上当受骗之苦、失败挫折之苦、血本无归之苦……

苏轼父亲就知道“吃苦是黄金”的道理,所以在苏轼两兄弟应试期间,他每天只给他们吃:一碗米饭、一碟萝卜加一小撮盐。这比任何“高考营养餐”都更有营养。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奋斗中不怕艰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苦尽甘来”说的就是此中道理。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说明了吃苦是一种资本。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要获得一种本领,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