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15748700000014

第14章 淡泊名利低调做人

“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

1999年,马祖光得知学校把为自己申报院士的材料寄出后,就十万火急地给中科院发出这样一封信。

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优秀的学者还没有成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话发自内心。

2001年,新的院士评审规则要求申报材料必须由申请者本人签字,马祖光却拒绝签字。

申报期限最后一天,原校党委书记只好以校党委名义到他家做工作。

“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评。我一生只求无愧于党就行了。”

马祖光还是不同意签字。

“你评院土不是你个人的事,这关系到学校,是校党委作出的决定。你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校党委安排。”

李生接着他的话题聊起了学校的党建工作,这激起了马祖光对入党以来的美好回忆:“我这一辈子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李生赶紧接过话头,“那你再听从一次吧!”

“迂回战术”奏效了。

马祖光勉强签了字,半天不吭气。

申报后,马祖光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说:“第一是党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依靠优秀的集体,第三是国内同行的厚爱。”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中科院审阅马祖光的院士推荐材料时,产生了疑问:作为光学领域知名专家,马祖光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却在最后,为什么?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胡孝勇说:他为别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争取来的很多课题分出去,让别人当课题组长。马老师没有半点私心。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月珠说:马老师从德国回来后,把自己在国外做的许多实验数据交给我测试。测试后完成的论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一口回绝,最后他的名字还是排在最后。

几乎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改过来勾过去,总要反复多次。

2001年马祖光评上院士后,学院给他配了一间办公室,并要装修。马祖光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最后不但没进去,他还把办公室改成了实验室。马祖光和六名同事们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大伙说太挤,他却说:“挤点好,热闹!”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马祖光所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正确对待名利,一个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和人们。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之所以会寂寞,因为他们志存高远而淡泊名利,因为他们会低调做人。空虚者是没有理想、无所期盼的;落寞者是有理想有期盼而不能实现的;苦闷彷徨者是能实现而不能把握的。这些,都是他们不懂人生所要经历的几大境界,也不能正确适度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