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15748700000039

第39章 做人要厚道的时机

厚道是人的立身宅本。做人不应该欺骗他人,更不能坑害他人,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有些人的厚道却成了别人伤害他的武器。因为他们不懂得策略。不懂得厚道也要因人、因时而异。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经常吃亏上当。所以,这种厚道本身就带有损害自己的性质。甚至还有着一点迂腐的特点。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自己平生所学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力勇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是老虎的老师,教它诸如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考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张望着,却因不会爬树而无计可施。

两例可见,那位慈祥的师父就是太过厚道,没有认真考查对方的品行,便将所学尽数教之,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祸端。而猫却在厚道的同时,懂得老虎的凶残本性,才不致身处惨境、厚道反为厚道所害。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常见:

张先生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朋友介绍一位美术编辑给他。这位美工刚从另一家杂志社辞职,在家闲了很久。张先生看他很随和,一副很听话的样子,便录用了他。

这位美编的功夫只能说是中等,但张先生待他不错,放手让他发挥,还主动帮他争取加薪晋职的机会。他也更加努力工作。于是张先生对他更好了。

一年以后,他的生活安定了,还在别家报纸找到兼职工作。因此稍微影响本职工作。张先生念其一个人在外闯荡不容易,也未说什么。谁知不久这人竟然带着杂志社的许多秘密资料跳槽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张先生忽略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人是善恶并存的,圣人虽有,但毕竟凡夫俗子占多数。这种善恶并存的凡夫俗子心中的“恶”在适当时候便会冒出来,就如细菌在适当的温度下便会滋长一样。

张先生的例子的确是个教训。因此,厚道也要讲究方法。要先从“不好”开始,再进到“好”的层次。所谓“不好”倒也不是无理的苛责,而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让他知道你并不是“好好先生”,那么对方便不会有“反正他不会对我怎么样”的侥幸。过一段时间后,再对他“好”,这样对方会因“松了一口气”而更加谨慎努力地工作。

厚道虽然是很多人的本质之一,但是,厚道绝对不是面对所有人,不分场合与环境的单纯厚道。要厚道,也要聪明的厚道。在人性丛林中,善与恶从来都是并存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你的善而感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因人而异地改变才。调整自己的做人方法,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保持不败之地。做人要出色,还要长眼色古人做事讲究“适时而起,相机而动”,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做人当然要出色。但如果不长眼色,不能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其结果只有一个——失败。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位总经理找人事科长谈话:

“在我们这个公司里能找出这样的人吗?他既年轻又能干。工作积极主动,并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接替我。”

人事科长说:“公司里人才济济,这样的人应该有。我回去马上给您找,您是要提拔他吗?”

经理一挥手说:“找到后马上开除!”

这虽是个笑话,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做出色的人,这大概是很多人都有的希望。然而,学会努力做事,做好事的同时,还要长点眼色。两个人用同一种办法做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其中的玄机就是对此类问题的回答。

现在已进入竞争时代,每个人在学历、能力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校要想出人头地,更多已经不是硬件方面的差异,而是做人的差异。既然不能改变大环境,就要改变自己。也就是说,决定你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在你自己,每天增加自己的才能,每天学一些新的知识,就是在积极地改变自己,只有时时长点眼色,懂得相机而动,才能做得更好。这种有眼色的见机行事在我国古代更是屡见不鲜。

战国时期,秦国的老将王翦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年,王翦又率领60万军队讨伐楚国,秦王嬴政亲自为大军送行。这时,王翦忽然向秦王嬴政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王嬴政赏赐他大量的土地和宅院。

秦王嬴政有点搞不懂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你是秦国的功臣,我怎么能让你受穷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虽然地位显赫,却不能封侯,因此,我想在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求封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子孙后世的家产。”

秦王嬴政听后觉得这点要求相对于统一六国来讲简直是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到了函谷关,还惦记着那点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王嬴政提出地产的要求。王翦的手下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王翦本不是个爱好钱财的人,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是为什么呢?您本不是如此功利之人。”

王翦答道:“我倒不是功利之人,但秦王生性猜疑,不信任他人。如今他让我率领秦国几乎全部的军队出征,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以示忠心,他能相信我吗?”

第二年,王翦率军攻下楚国,俘获楚王。秦王嬴政满足了王翦的要求,赏了他良田美宅,还将他封为武成侯。

王翦率领秦国大部分兵马出征,肯定会让秦始皇心生怀疑。王翦在这时索要田地,无疑是个既出色而又有眼色的人,他表现出一个贪财的形象,以证明自己并无二心,打消秦王嬴政的疑窦,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

做人要出色,其前提就是要有眼色。比如,一个只知道闷头苦干。而不知抬头察看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识眉眼,难以把握做人分寸的人。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特点只能是让自己吃亏。而要做一个出色的人,则必须是既要努力,同时又能把握住努力的方向,用对方法和技巧,才能让你更容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