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750300000012

第12章 做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

察言观色并非神通,只是注重了生活中不被人注重的小事,再用巧妙的方法将其运用而已。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是察言观色的高手,此法运用得更为彻底。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集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看透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透视人心的方法。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部分谈到有关看透臣子之法的内容。现列于此处,以供参照。

这五项察言观色法是:

(1)必须以事实对照言语

只听他人的言语,而不用事实来证明,很难明白真相。

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叫做竖牛的侍从,他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信他的奸计,于是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得到的教训。

(2)使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发掘其才能

齐宣王喜欢听竽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挑选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数百人。

宣王死后,渭王继位。渭王和宣王的爱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透视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观察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3)故弄玄虚,探知究竟

某县县令庞敬,最懂得人的心理,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的高明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他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守候在外等待命令。一段时间之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怠慢。就这样,庞敬达到了控制部属的目的。

(4)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试探对方

对明明知道的事假装不知道,也可以达到试探对方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昭侯由此发现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露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5)故布疑阵,试探人心

卫相山阳君察觉卫王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君王宠臣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君毁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的人说:“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他已经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

然后把君王对于山阳君的观感完全吐露出来,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对他的种种看法。

再举一例。燕相子之一次在私宅中和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由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很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于是发现了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不仅需要有察言观色的能力,而且更需精通此道。因为它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部属,进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部属。

智慧人生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非常复杂,要想站稳脚跟、有所成就,就要学会了解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察言观色。察言观色就是从生活中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事入手,仔细观察,从而辨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