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15751900000042

第42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应援,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文”

故意暴露破绽,给敌人方便条件,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然后乘机切断他的前应和后援,使他陷入我方预设的“口袋”。敌人贪求不应得到的利益,必招致后患。“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以梯。“按语译文”

唆使,就是用利益去引诱它。如果只用利益引诱而不与敌方便,那么敌人就会犹豫不前。所以,凡采用“上屋抽梯”之计,必须先设置好梯子,或让对方知道有方便上屋的梯子。“计语出处”

此计依据孙子的《九地篇》中“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见于《三国志·蜀志》:“刘表爱少子琮,不爱长子琦。价求自安之术于诸葛亮,亮辄拒之。符乃偕亮游园,上楼去梯,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计语详解”

上屋抽梯,有一个典故。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刘琦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竭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伏促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使敌中计。“范例解析:洛克菲勒的贷款陷阱”

德国人梅里特兄弟移居美国后,定居密沙比。他们早起晚归,积累了一些钱。后来无意中发现密沙比原是一个丰富的铁矿区。兄弟俩人严守秘密,并开始大量收购地产,成立了铁矿公司。洛克菲勒早就对该铁矿区垂涎三尺,但由于晚来一步,只能眼睁睁地盯着这块肥肉,等待时机。

1838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里特兄弟陷入了窘境。正在这时,来了一位本地牧师劳埃德先生。梅里特一家人一看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牧师,忙恭恭敬敬地把他请进屋去,待作上宾并聊起家常来。梅里特兄弟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危机谈到自己的困境,话语中充满了哀伤。

劳埃德牧师答应借给他们一笔钱,兄弟二人都喜出望外。

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一切无误,高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字。过了不到半年,有一天,劳埃德牧师又来到了梅里特家。

一进门他就严肃地说:“我的那位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晨来了一个电报,要求马上索回借款42万元。”

两兄弟早已把42万元花在矿产上,哪里能拿出这么多钱?两兄弟无可奈何地被逼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说:“那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借的是考尔贷款。”说着,他又引经据典:“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故其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款,或者宣布破产,两者必居其一。”

梅里特兄弟只好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几年之后,乘钢铁业内部剧烈竞争之际,洛克菲勒以1941万元的价格把沙比矿售给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智谋小结”

洛克菲勒趁梅里特兄弟陷入窘境之际,诱之以利,然后用“上屋抽梯”之计,迫其破产,把铁矿低价卖给自己。实际上这是一个欺诈行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为维护企业声誉要慎用此计。但商场如战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却不可无。“兵法妙用”上屋抽梯讨债灵

中国人有许多美德,诸如讲亲情不讲金钱等等。因此当朋友或亲戚开口借钱时,许多人往往毫不犹豫掏出钱来,却碍于亲情而不留任何凭据,结果为日后要钱带来无尽的烦恼。不过真遇上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补救的办法,你可以通过函件来获取凭据。

干个体服装生意的老赵怎么也没想到,他当时出于一片同情心,借给表弟6万元人民币做买卖,因是亲戚,也没让表弟立什么字据,时至今日已整整4年了,虽然经多次上门讨要,可表弟总是说没钱,最后竟赖起账来。

老赵走投无路,最后请律师帮忙。律师听后说:“法律重证据,没有证据官司怎会打赢?你要想打赢这场官司,只有取到有力证据。目前你可以给表弟写信去说。”表弟没复信,老赵只好又去找律师。

律师想了一会儿,说:

“欲速则不达,你也许是太性急了些。我看,不如再故意给他一些让步,告诉他,6万元钱只要他先还3万元看看他会有什么动静。”

老赵又照律师说的去做了,果然在他寄出第二封信不久,那位表弟就给他回了信,答应一有钱就还他。

老赵把这封信交给了律师,事情的结果非常简单,律师以此为证据,帮助老赵讨回了全部债款。此类“上屋抽梯”讨债谋略,企业经营者应该拿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