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他的才干直接影响到的是组织、群体的兴起和衰落。从我们现实中的例子来加以证实,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除了各种客观因素外,往往与该企业领导人的素质有关。一个原本发展向上的企业要是换了个素质低下又主观武断、听不进不同意见的领导,就会使好端端的企业走下坡路,这里更不谈贪污腐化、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的不法分子了。相反,一个陷入困境的企业有了好的领导或领导班子,便会转危为安,重新振兴起来。
如此事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已屡见不鲜。这些年来凡能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都与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领导有方分不开。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就提出,过去讲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三项。但现在这三者已不够了,还要加上第四种资源,这就是企业家精神。有了后者,前三种资源就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反之,如果缺乏企业家精神,那么即使有了前三种资源,也会逐步走向衰落。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1973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西方世界经济衰退延续达10年之久,直到1983年进入谷底,1984年出现经济复苏。世界经济论坛在其1985年的达沃斯年会上,就以“走向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为该届年会主题。这就是说,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经营的大环境改善了,企业的成败得失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己,取决于企业能否发扬企业家精神,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素质的高下了。
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体现在:对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中的企业,能否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同时看到难得的机遇,去开拓进取创新,使企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企业领导人的言行在职工群众中起着带头示范作用。过去人们常说“领导迈什么步,群众走什么路”,就反映了领导者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实质。很难想像,一个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领导或领导班子,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带出一支敢于战斗的朝气蓬勃的队伍。
《孙子兵法》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有不少精辟的概括。但这是一部兵书,所以主要是对将帅提出的要求,但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企业领导者。
首先,孙子提出了作为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武把了解土兵并懂得用兵的将帅,提到成为主宰人民命运与影响国家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同样,在企业里,一个与广大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善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领导人,也能成为团结全体职工的核心力量,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
孙武也特别重视对将帅的素质要求。在开始的“五事”中,就把“将”列为五事之一,他说: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也正适用于企业领导人。
首先是领导者要有“智”。对领导者素质的要求把“智”放在第一位是意味深长的。不论是将帅还是企业领导,必须要有智慧,有独到的见解与点子,才能以“智”取胜,而这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而不能人云亦云,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兵法中有很多在兵战中克敌制胜的道理,诸如“以奇胜”、“上兵伐谋”、“致人而不致于人”等等,其实质都源于将帅的“智”。军事作战总是以智者胜;企业竞争,同样也是经营智慧的较量,也是以智者胜。
“信”对领导者来说也极其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信誉和威望,以及实施自己诺言的能力和诚意。综观中外古今,凡失信于民的,是没有一个能够得民心的。所以领导者不宜轻易许诺,许诺了的事就应办到。要是情况发生了变化,也要把这些变化的原因源源本本地向得到过许诺的人们讲清楚,以便取得大家的谅解。
“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独具特色。“仁者爱人”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理念之一。领导者要使他所领导的群体有战斗力,不论是部队还是企业职工,都必须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友爱,以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这就要求领导者对部下予以关心、爱护和尊重。
“勇”在兵战中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两强相遇勇者胜”。将帅首先必须是智勇双全才能带出一支攻无不克的队伍。商战在形式上不同于兵战,但企业领导人同样要勇才能胜任。只是这个“勇”不同于将帅的勇,而体现在有勇于面对风险并敢于承担风险和敢于拍板的胆略和魄力。市场竞争充满着风险,而市场机遇则时时伴随着风险。只有有“勇”才能当机立断,抓住机遇,所以同样也是“勇者胜”。如果不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只有“十拿九稳”、“万无一失”才敢拍板,则市场机遇肯定就会失之交臂。特别在现在社会中出现了电子商务、网上营销,企业上网就面对全世界。网络冲击了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可是这对你的所有竞争对手都是平等的,你如迟疑一步就会坐失良机。所以勇于判断,勇于决策,现在更为重要。但这里强调的勇,不论兵战还是商战,都要以“智”、“谋”为基础,而不是盲目地蛮干,有勇无谋只会坏事。
“严”是保证部队步调一致的必要条件。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同样要求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必须强调加强基础管理,而这正是要求严格管理的起点。
要实行严格管理,就得落实到对人、对职工的严格要求。这既要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又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加以保证。
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领导人自身的严格要求,这是孙武对将帅素质的五个条件之一。领导人必须严以律己,只有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去严格要求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威信与形象。
由此可见,孙武对“将者,智、信、仁、勇、严”的要求,同样完全适用于对企业领导人的要求。
对领导人的素质要求,《孙子兵法》还提到要“先知”,在《用间篇》中说:
“故明主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是说:英明的国君,优良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其成功超出众人的,是在于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用祈求鬼神的办法,不可用相似的事情作类比,去推测凶吉,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去验证,而必须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孙武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了解敌情,预卜战争凶吉,不是通过迷信或经验主义的方法,而是唯物地从知情者着眼,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商战中要预知经营的成败,情况正和上述兵战一样。我国企业在导入竞争机制后,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预料。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极少数企业领导人由于把握不住企业的前途命运,而相信风水、占卜等一套,似乎企业的命运是掌握在外界什么“未知之神”手中。《孙子兵法》的这段话,虽已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可使后人受到教益。他说关键是要“先知”,而这是“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那么谁是对企业能了解“敌情”的人呢?这既包括国内国际上你的竞争对手,更包括企业的经营对象——顾客。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敌”情更是指市场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好的领导人如果能对自己经营的内外环境去仔细分析研究,去摸透“敌”情,就可以成为“先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去制定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经营战略,这样便有可能在商战中战胜竞争对手,而决不是、也决不可能是靠求神拜佛去预知未来。
在论述对领导人素质要求的时候,《孙子兵法》也谈到对将帅的修养。孙武有如下一段出色的表述: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对企业领导人来说,这段话也可谓语重心长,确是金玉良言。企业领导在作决策时需要理智,绝不能意气用事,要客观地、科学地洞察与企业前途命运有关的各种情况。在战争中,“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同样在垮了之后很难再“死而复生”。所以作为企业领导人也要认真对待,要“慎之”、“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