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有位名叫宋清的人被众人称为“铁判官”。因为他在河北任知县时,曾巧断过不少的案子。
这天,宋清正在县衙审阅案件,忽然外面有个叫王讳的男子慌慌张张地奔进来大喊冤枉,说他刚才摆渡过河的时候,艄公趁机敲诈,抢走了他50两银子。
宋清问道:“你是做什么的?”
“回禀老爷,小人以贩卖蜜饯为生。”
“那我问问你,你的银子原来都是在哪里放着的?”
“实不相瞒,就在小人的包袱里放着。”说完,王讳自己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果然有几盒蜜饯。
宋清当即命令手下随王讳前往渡口捉拿艄公。不一会儿,两个衙役就带进来一个渔民装扮的大汉,向宋清禀报道:“老爷,强盗已经抓获,这是刚才从强盗身上艘的赃银。”
宋知县打开包一看,果然有50两银子。渔民打扮的大汉“扑通”跪倒在地,满脸委屈的说:“老爷明鉴,小人实在是冤枉啊!”
宋清猛地一拍桌案:“不准乱嚷!本官问你,你是做什么的?”“回老爷,小人以打鱼摆渡为生。”
“那你这银两是哪来的?”
“这可是我两年多的积蓄啊!”大汉一脸苦状的说。
宋清听完情况,思考了片刻,便命衙役将银子放到院子里。
过了一会,他养的一只小黄猫便来到银两前东闻西嗅。看到这个情景,宋清又命令手下把将银子取回来,对打鱼的艄公说:“你身上的这些银两,可有人知道?”
艄公想了半天说道:“回老爷,昨天,我在‘芦花’酒店喝酒,跟那里一位挺熟的小二说起过。”
宋清派人把店小二也带来了。
宋清把王讳叫上堂,指着他问店小二:“这个人你可认识?”店小二仔细地打量了一会,道:“回禀老爷,此人虽不认识,但记得他昨日在我店中喝过酒。对了,昨日傍晚他与这位打鱼的兄弟一前一后进的店。”
宋清心里有了答案,他点点头,一拍惊堂木,厉声道:“大胆王讳!你竟敢诬陷好人,还不从实招来!”
王讳脸色骤变,一下子瘫软在地上,大喊冤枉。
宋清冷冷一笑:“刚才你说这银子是和蜜饯放在一块的,这银子在院子里放了那么一会,如果是你的,银子上肯定爬满喜爱甜味的蚂蚁。可现在上面连一只蚂蚁也没有,只有我的猫在银子上嗅来嗅去。这说明银子上有点鱼腥味,难道这银两的主人是谁还不清楚吗?”
原来,这王讳是个出了名的骗子。昨天在酒店喝酒,碰巧听到打鱼艄公与店小二关于银子的谈话,便心生一计,买了些蜜饯,把自己的衣服撕破,装成一幅遭抢劫的样子,今早告上公堂,没想到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