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战争故事
15754300000021

第21章 君士坦丁堡围攻战

公元1453年4月6日至5月29日,在欧亚两个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奥斯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了一次典型的要塞攻防战,这就是土耳其军队对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战。对这次围攻战,军事家和历史家们历来都很重视,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千年古国的灭亡,而且鲜明地反映了中世纪要塞攻防作战的若干特色。

君士坦丁堡,即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它本来是古希腊的一个移民城市,叫拜占廷,始建于公元前658年。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为避免北方蛮族的侵扰,把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廷,并将它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于395年正式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两个国家。东罗马帝国继续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因为它原名拜占廷,所以人们又把东罗马帝国称之为拜占廷帝国。

东罗马帝国在人类发展史上存在了一千余年,经历了由盛到衰、由侵略别国到自身防卫的漫长岁月。它创造过璀璨的拜占廷文化,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过“金桥”作用。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从古代到中世纪,一直是举世瞩目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名城。它扼黑海出入门户,是欧亚水陆交通要塞,是国际贸易的集散都会,还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的终点。因此,工商业非常发达,城池设防也极为坚固,以致成为国家繁荣和实力的象征。这样一座名城自然也会成为侵略者觊觎的对象,因而多次遭受外族人的入侵。

从14世纪开始,由于土耳其境内奥斯曼帝国的日益兴盛和发展,东罗马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老大帝国,不断受到挤压和侵犯,到15世纪初,它已衰败不堪了。多次被侵的结果,其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巴尔干半岛南端一隅,即伯罗奔尼撒地区。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实际上成了一座孤城。谁能攻占这座孤城,就等于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不过,这座孤城却是一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它的坚固城池和组织严密的防御,曾经挫败过不少强悍的入侵者。这也正是古老帝国得以长期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

灭亡近在咫尺的东罗马,是奥斯曼帝国历代统治者的夙愿。他们为此作过多次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一直等到15世纪50年代,在21岁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以后,才把这项用武力吞并邻邦的国策,又一次付诸于行动。

穆罕默德二世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于1453年发动了对自己邻邦的大举进攻,而四面围攻君士坦丁堡,则成了这次战争的唯一形式。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南口。从军事上说,其地理形势极为良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屹立在突入海中的岬角之上,经过历代长期修建和不断改造,成了非常独特的要塞式城堡。整个城堡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南面为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全都筑有护卫的城墙,海墙为单层建筑,长约15公里,金角湾的入口处,还有铁链封锁,这使城堡的南北两面都易守难攻。城堡的西面为陆地,是三角形海岬的底部,自古以来修有城墙和深沟加以护卫。陆上城墙长约6~7公里,共分三层:一是内层墙,高约12米,设有112个碉堡;二是外层墙,高约7~8米,配备一些碉楼;三是矮胸墙,实为护城河的内壁;护城河宽约20公尺,水深约5公尺。内外两层城墙之间,隔着约18米宽的空地。整个城堡就是一个大要塞,有着严密的防御体系,可谓“固若金汤”。然而,土耳其军队只用54天就把这座大城堡攻克了。这样的战例在中世纪是不多见的。

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为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洛古斯。他深知土耳其人的入侵必不可免,在1448年继位后,即开始备战工作,而在侦知土耳其新苏丹将举兵进犯时,更是抢时间、争速度地修补工事,加固城防,并尽力增加作战物资储备。但是,国政民风的腐败和人力物力的匮乏,使他心愿难酬。帝国虽然还有近100万的城镇居民,不下25万适合服兵役年龄的男子,但应召服现役的士兵竟不足5000人,加上外籍军人,也只能组成一支约9000人的守城部队,能够用来进行海上防卫的舰队,只有20多艘大帆船,没有真正的战舰。不过,这位皇帝奋发图强,还是竭尽全力作了许多应战工作。敌人进攻时,他没有听从臣属们弃城外逃的劝告,而是认真选将点兵,组织了顽强的城市防御战斗。

1453年4月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着拥有步兵7万、骑兵2万、战舰320艘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抵君士坦丁堡城下,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古城的包围。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城西陆地发起猛攻。他们使用火炮、撞城锤和投石器等破击城墙,并随之填平壕沟,架设云梯,实行强攻。

君士坦丁堡的军民,在皇帝亲临战地的鼓舞下,依靠城防总司令吉斯提尼果断灵活的指挥,顺利地打退了敌军的第一次大攻击。4月15-18日,土耳其舰队把所有的火炮推到君士坦丁堡的护城河边,持续进行4天轰击,但没有奏效。城墙上被打破的缺口,很快就被守城军民修补好了。此后,土耳其方面不断地展开猛烈炮击,并在5月7日和12日分别以3万人和5万人的兵力,猛烈攻击圣罗马拉斯门附近的城墙,但又被吉斯提尼率兵击退,土军死伤无数。

穆罕默德二世眼看硬攻不成,便试用新的手段,同时采取坑道爆破战法。他选择了两个比较有利的地段,派出大量军队在城墙下面挖掘坑道,企图炸开城墙。可是,这个方法同样归于失败。吉斯提尼识破了敌人的企图,采取了有效的对付手段,使土军作业士兵不是被炸死、杀死,就是被闷死或淹死。这时,土耳其军的后备部队继续源源开到,但后勤补给却成了严重问题。

苏丹估量了新的形势,决心改变进攻策略。他收买了贪得无厌的热那亚商人,在他们控制的加拉太地区,借用一条通道潜入君士坦丁堡北面的金角湾内,以便进行水陆夹攻。为此,苏丹紧急调集一支达5万人的部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起一条长约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并在木轨上涂上黄油。然后,用一个夜晚时间,将70多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由人力、畜力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的浅水之中。同时,又在金角湾的最狭窄处架起一座浮桥,把火炮配置在桥头上。一切完成之后,苏丹于5月26日召开作战会议,决定5月29日从陆海两个方面同时发起总攻击。

这是一次陆海军的联合作战行动。按计划,要采取不分昼夜的连续进攻,适时投入后备力量,不准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暂停战斗,目的在于不断消耗和牵制罗马守军,使其不能相互支援,待他们精疲力竭之后,发动最后的强大突击,一举拿下敌城。为此,土耳其军队立即加紧准备,筹集充足的作战物资。据说,云梯就有2000架,铁钩难以数计,填充壕沟的束薪等等堆积如山。

29日凌晨一点半,号声、鼓声和呐喊声突然爆发,土耳其军队对君士坦丁堡的总进攻再一次打响了。在金角湾里,海军发挥火炮威力,轰击港内敌船,破坏城墙防御工事;在城西陆地,陆军发起猛烈攻击,不停地填壕攻城。双方展开了殊死拼搏。但是,兵力的众寡早已预示了战斗的结局。土耳其的数万军队愈战愈勇,尽管伤亡惨重,但在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督战下,各部都不示弱,终于在多处打开了缺口,突进了城堡。随后,土军便源源不断地冲入城中。君士坦丁堡的守城部队,这时由于连续作战已减员到不足4000人。城破之后,守城部队虽明知寡不敌众,却仍浴血苦战。他们在城防总司令吉斯提尼和皇帝本人相继阵亡的情况下,仍继续各自为战,直到弹尽剑折时,也宁肯前仆而死,决不后退投降。

蜂拥而人的土耳其军队,在君士坦丁堡城中展开了大屠杀,一连洗劫三天三夜。教堂被夷为平地,房屋被抢掠一空,居民约有4万余人被杀,约有6万多人被卖为奴。在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从此不复存在。

不过,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和人民在这场防御作战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拜占廷的古老文化,也并不因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对世界历史和各国人民的生活仍然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穆罕默德二世付出极大的牺牲,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把千古名城君士坦丁堡夺取到手。他随后颁布命令,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以它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