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黄粉虫
15756100000001

第1章 黄粉虫养殖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动物蛋白质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畜禽生产亦必须相应迅速发展,但因为蛋白质饲料资源相当缺乏,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要途径。黄粉虫的开发即是突出代表之一,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另一方面可提供蛋白饲料。

我国将昆虫作为饲料的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利用昆虫养家禽的报道,7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据有关报道,估计在本世纪末昆虫将成为仅次于微生物菌体,单细胞生物之后的第三大蛋白质来源。我国作为缺乏蛋白质来源的国家,积极开发利用昆虫蛋白质资源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人工养殖黄粉虫不但前景很好,而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主要任务。

(第一节)黄粉虫简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

黄粉虫原产于南美洲,国内外均有民间饲养的记录。黄粉虫约有100余年的饲养历史,国内外著名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名贵珍禽、水产的肉类饲料之一。我国20世纪50年代由北京动物园从前苏联引进驯养,以后不断向社会扩散并被应用于各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活体饲料。

黄粉虫是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的一个物种,俗称面包虫,原为一种广布于世界各地的仓储害虫。目前因为仓储条件的改善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野生的资源已不多见,偶尔可见于养鸡场的禽料加工场所和鸽子饲养场所,与黑粉虫混合发生。因其蛋白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饲料之首,通过长期的人工驯化饲养可以高密度集约化繁育饲养,被称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是昆虫学科研、教学中昆虫生理生化、解剖学及生物、生态学等方面的试验材料,是农药药效检测与毒性试验的良好材料,更为普遍和重要的是作为民间观赏禽鸟、养蝎业等特种经济动物的活体动物蛋白饲料,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促进了林蛙、蛤蚧、鳖、鳝鱼、蜗牛、壁虎和蛇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的发展。

(第二节)养殖黄粉虫的意义

黄粉虫资源的人工生产养殖利用,将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与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与黄粉虫饲养有关的生物饲料、饲养器具、分离设备也已配套发展。

黄粉虫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势表现在:

1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对各种资源成分的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研究;2各种消化酶的测定、分离与应用研究;3以微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昆虫、微生物学技术,进行黄粉虫肠道微生物菌群分离培养,制备昆虫微生态益生素及应用技术研究;4黄粉虫粉与其他昆虫粉的配合(复合昆虫粉)利用;5昆虫氨基酸的分解与纯化;6蛋白发酵制剂的研制;

7生物饲料研制与应用,降低成本,转化腐屑资源,促进大农业循环经济生产;8深加工,升值,延长产业链;9推动其他昆虫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发展;10对传统养殖业饲料添加剂进行改造与提升。

(第三节)人工养殖黄粉虫的价值

黄粉虫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饲用、保健食品蛋白资源,历经百年的粗放饲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规模繁育和利用经验。

尤其是在《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列入国家2001~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以来,社会认知度大大提高,在各个领域得到快速应用,目前已经形成一股黄粉虫饲养热。

黄粉虫将会成为继桑蚕、蜜蜂等传统昆虫产业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资源昆虫产业,并且会带动人们对其他各种资源昆虫的产业化利用。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

(第四节)黄粉虫在国外的研究利用

黄粉虫的资源化利用

工作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如法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都已先后开展研究利用。研究内容包括人工饲料、人工生产饲养技术、食用、药用及保健功能的探索等,尤其是黄粉虫酶系、生化生理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特别是近年来研究发现黄粉虫蛋白质可以作为寒冷地区饮料、药品、车用水箱及工业用防冻液和抗结冰剂。也可以黄粉虫为原料,提取生化活性物质,作为特殊食品,如干扰素等;将黄粉虫加工成菜肴;以黄粉虫为原料制作药品和保健品;将黄粉虫资源物质分离、纯化,研制成各种生化制品,如以几丁质(甲壳素、壳聚糖)为原料的产品—果蔬增产催熟剂、美容化妆品、保健品等。

(第五节)黄粉虫在国内的研究利用

国内对黄粉虫资源化

利用的探索,经历了小规模散养和工厂化生产、加工、利用两个阶段,目前正向深加工、广应用阶段发展。20世纪50年代,黄粉虫主要用作药用动物及珍禽的活体饲料,也用于科研教学;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黄粉虫作为活体饲料,进一步得到社会的重视,但规模小、分布狭窄、产量低、利用率不高;近年,黄粉虫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因为保健品及“绿色”骨粉、鱼粉和饲料市场的发展,对黄粉虫的开发利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黄粉虫的养殖已经遍及全国。

山东农业大学黄粉虫资源利用研究课题组,组织了昆虫学、生物化学、组织生理、营养、饲料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对黄粉虫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利用开发。在搜集种质资源、分离纯化培育成功两个新品种和一个杂交种的基础上,进行与近缘种的种间杂交和辐射育种,获得了遗传物质整合性更好的种质。在产业化研究中,系统测试了黄粉虫各种不同虫态的蛋白质、脂肪、甲壳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昆虫源蛋白、甲壳质、壳聚糖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纺织品或农林果蔬增产剂等制造业中具有的诸多用途前景作了探讨,昆虫蛋白可以用于生产食品、氨基酸生物肥、天然蛋白丝等,昆虫油脂应用于食用、饲用、医用、工业用生物柴油等,虫粪沙作为饲料、生物有机肥的菌体吸附剂等。

自山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黄粉虫新品种选育、繁育、工厂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1999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鉴定)和《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2001-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2003年8月28日通过鉴定)完成后,以昆虫研究所、环境生物研究所、昆虫繁育试验场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结合有关企业,推进了黄粉虫资源产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