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黄粉虫
15756100000013

第13章 综合利用(2)

(第三节)黄粉虫的饲料蛋白应用

国际上,肉骨粉污染、二恶英污染导致疯牛病、口蹄疫爆发,优质鱼粉年产量下降,为新型动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黄粉虫资源在畜牧养殖业中的产业化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也是饲料生产与消耗大国。2005年我国饲料产量增长的速度在8%左右,总产量突破了1亿吨,饲料加工业产值接近3 000亿元。根据国家“十一五”

规划,我国饲料工业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整合提升为主线,建设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协调发展的饲料工业体系,并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在“十一五”末,总产量突破13亿吨,为下一个五年跃居世界第一打下基础;在饲料企业的整合提升上取得突破,组建世界级农牧饲料企业,在世界饲料十强企业中十具其二,进入前五,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新型的企业经济;在饲料、饲料添加剂科研开发和创建中国名牌上取得突破,走上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引进创新之路,形成一批“中国名牌”,为世界级名牌打下基础。

山东省是我国畜牧业生产大省,但饲料蛋白面临危机,缺口达到1 250万吨,而且饲料厂数量多、品种杂、分布散、规模小。2005年全省饲料产品达到1 136万吨左右,产值190亿元,几占全国的1/10。

我国未来饲料生产的出路:总的形势是将精饲料、绿色饲料和秸秆饲料三者有机结合,其中,精饲料将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因为进口优质鱼粉价格居高不下,使得饲料行业的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目前应积极寻找鱼粉的替代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饲料工业中,正在开展利用甲壳素作为抗菌添加剂的研究,正逐步为行业所接受。昆虫粉中则天然含有5%左右的甲壳素,是理想的新型饲料蛋白。近年来,日本、美国等从我国购买甲壳质生产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再以“高科技制品”返销中国,其主要品种有壳聚糖和由壳聚糖配制的专用制品以及供化妆品用的羟基衍生物等,而国内壳聚糖制品尚未形成规模。

在国际动物蛋白市场上,因为肉骨粉污染带来的疯牛病、优质鱼粉的产量下降、单细胞蛋白成本高等因素,亟待探讨新型无污染残留、高产、具天然抗菌物质的饲料蛋白来源。昆虫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正符合这一发展趋势。黄粉虫是昆虫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开发利用价值非常明显,与蝗虫、蝇蛆、蚯蚓等配合,可以达到优质、成本低廉的要求。

为了获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更加科学合理的昆虫源蛋白,可以以黄粉虫为主体,配合其他已有完善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昆虫,如黑粉虫、蝇蛆、土元、蚕蛹、蝗虫、蚯蚓等。

据饲养测定,1千克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5千克麦麸,或20千克混合饲料,或1 000千克青饲料的营养价值,用3%~6%的鲜虫可代替等量的国产鱼粉。

通过将黄粉虫与蝗虫、土元、蝇蛆、蚯蚓等加工成复合虫粉,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均衡营养的目的,使其生产上得到快速应用和推广。

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鲜蚯蚓含8%~10%,干蚯蚓为56%~66%。据美国文献报道,蚯蚓蛋白质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为花生的2倍,色氨酸为动物血粉的4倍、牛肝的7倍,它能有力地促进动物微循环运动,对动物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饲料中加入蚯蚓料可以促进鸡、猪、鸽子、水产类的繁殖率。

蚯蚓粉还具有饲料中介和促进诱食的作用。在特种水产动物中,有些动物具有偏食惰性,如大鲵、黄鳝、鳖等具有不易变更饲料或不能很快适应变更饲料的习性。但是,假若在更换的新饲料中拌入蚯蚓粉或蚯蚓浆,甚至拌入少量的鲜活蚯蚓,便会立即使这类偏食者照食不拒。因为蚯蚓的这一特殊诱食作用,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刚驯养的野生动物起到了很好的引诱喂食作用。总之,蚯蚓作为部分人工精饲料,其显著特点是引诱性强,适口性好,色彩鲜艳,不解散,不污染水体,内在质量提高,抗病力提高,抗逆性强,饲料系数低,增重快。虽然蚯蚓作为饲料中的重要组合体的综合效应是明显的,但也不能过量投喂蚯蚓,否则会产生负效应,如蚯蚓喂禽类,鲜蚯蚓投喂量不能超过日粮的20%,对雏禽喂蚯蚓时间不宜过早,一般须出雏10天左右才可投喂鲜蚯蚓,投喂量不要超过日粮5%;3周龄以上时可增加至10%;6周龄时可增加至15%。喂畜、兽类切忌直接投喂鲜蚯蚓,以蚯蚓粉或半熟蚯蚓为佳。因为蚯蚓体内含有一种γ-蚁酸,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引起消化系统麻痹而导致肠胃生化作用受抑,影响食欲,因此,蚯蚓投喂量不宜超过日粮的10%。对水产动物不可投喂死蚯蚓或经加工的死蚯蚓,因为死蚯蚓能产生出一种溶解酶,使蚯蚓体分解造成奇臭难闻,影响水质和水产动物的成活。

(第四节)蛹的食用

人类食用昆虫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对食用昆虫利用的记载至少有3 000年的历史,迄今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食用昆虫的习俗。昆虫体内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较理想的营养源。

不少昆虫还有食疗作用,是很难得的保健食品。目前经过科学证明可以食用的昆虫种类达到3 650种之多。

炸知了、野蜂仁、油炸蚂蚱……目前,全国各地的昆虫蛹价格不断攀升。在北京的高档饭店,一盘“油炸昆虫蛹”

卖到了138元;在北京的大钟寺、八里桥、新发地等农副产品市场,面包虫蛹的价格为48~60元/千克,活蝎价格为300~400元/千克;在上海的铜川路水产市场,面包虫蛹每千克卖到了78元,而且常常无货可供。

据有关专家研究,昆虫蛹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且很容易被吸收,昆虫食品开发空间广阔。业内人士预测,昆虫蛹菜规模化生产将成为继蔬菜、禽蛋等之后的一项新兴产业。

随着吃虫、吃蛹热的兴起,一些眼光超前的市场开拓者已投资开发这一行业。

黄粉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主要用于饲料领域,作为食用领域的开发,我们主张以蛹为对象,加工制作成干蛹、蛹粉等产品。

(第五节)节产品开发

一、黄粉虫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前期处理的过程不同,黄粉虫虫粉可以分为原粉和脱脂虫粉2种。黄粉虫原粉是指将完全生长成熟的幼虫,经过烘干以后,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粉碎而成的虫粉,因为黄粉虫脂肪含量高,直接粉碎有时易于导致粉碎机筛箩的黏糊。脱脂虫粉是指经过化学法或其他技术方法提取一定脂肪后的干燥、粉碎虫粉,可以延长保存期并提高蛋白含量与质量。

二、黄粉虫功能性油脂的开发与利用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生物量巨大、食物转换率高、繁殖速度快的生物种群,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食品、医药的一种重要资源。人们现已认识到,作为当今地球上产业化率最低的最大生物资源,加强昆虫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十多年来,利用昆虫生产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已经形成了局部的巨大生产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创新性进展,昆虫学家们一改长期以来单纯防治的学科方向,越来越重视对昆虫体及其产物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食品科学、药学家们在昆虫产品开发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关注较多的以蛋白质类(如一些口服液、蜂花粉、昆虫毒素、抗菌肽、昆虫蛋白食品等)和碳水化合物类(如蜂王浆、蜂蜜等)为主体的功能性成分体系而言,昆虫脂质(除白蜡、斑蝥素外)类产品较为少见,尤其是在油脂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学工作者极少关注这一领域。多年来的众多研究表明,昆虫脂质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有其或资研究和利用的特点。

开发昆虫脂质不仅限于其药理活性成分,更重要的是昆虫脂肪含量丰富,而且有众多的种类、快而强的繁殖速度、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为基础,完全可以成为优质的食用油脂资源。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昆虫食物需要甾醇虽然是其共性,但对一些种属来讲,胆固醇并不是绝对需要的,在一些种属尤其是植食性昆虫中,胆固醇的功能可能被植物甾醇所完成,这一现象使昆虫油脂与高胆固醇含量的其他陆生动物油脂有显著不同,从而有可能成为低胆固醇含量的食物或动物油脂资源。

开发昆虫脂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有利于环境保护,很多昆虫可以利用非食用资源和废弃物为原料进行饲养,通过人工养殖的一些手段最终可获得干净的虫体,作为廉价的优质油脂和蛋白质的食物资源。如食粪昆虫水虻可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的猪、鸡等畜禽粪便,起到净化周围环境的作用,蛆、家蝇幼虫、蚂蚁等都也已被用来作为食品、医药的原料,这方面有很多化废为宝、变害为益,从而获得巨大综合效益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