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黄粉虫
15756100000003

第3章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2)

幼虫蜕皮时常爬浮于群体及饲料的表面。初蜕皮的幼虫为乳白色,十分脆弱,也是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约20天后逐渐变为黄褐色,体壁也随之硬化。

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饲料营养成分的丰富与否、供给量的富足程度、水分补充程度是影响幼虫生长的关键因素。以成分配合合理、酵化处理科学的生物饲料饲喂,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在幼虫长到3~8龄时停止喂料,幼虫耐饥可达6个月以上。在饲料供给量不足或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幼虫自相残杀的习性表现十分明显。

(4)蛹。老熟幼虫化蛹时裸露于饲料表面。初蛹为乳白色,体壁柔软,隔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体壁也变得较坚硬。蛹只能依靠扭动腹部运动,不能爬行前进。黄粉虫成虫和幼虫随时都可以将蛹作为食物,尤其是在蛹的初期。只要蛹的体壁被咬伤一个极小的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

蛹期对温、湿度要求也较严格,温湿度不合适,可以造成蛹期的过长或过短,增加蛹期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率的可能性。蛹的羽化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温度为25~30℃。湿度过大时,蛹背裂线不易开口,成虫会死在蛹壳内;空气太干燥,也会造成成虫蜕壳困难、畸形或死亡。蛹的越冬低温线为20℃。

三、趋光性与自相残杀习性

黄粉虫幼虫复眼完全退化,仅有单眼6对。怕光而趋黑,主要以触角及感觉器官作为导向,呈负趋光性;成虫也一样怕光,因而养殖场所应保持黑暗。利用黄粉虫的负趋光性行为也可以筛选蛹及不同大小的幼虫。

黄粉虫群体中存在一定的自相残杀现象,均是发生于特殊时期与条件下。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食掉的危险。成虫羽化初期,刚从蛹壳中出来的成虫,体壁白嫩,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新化的蛹体柔软不能活动,也易受到损伤,而正在蜕皮的幼虫和卵期等,都是同类取食的对象。所以,控制环境条件,防止黄粉虫的自相残杀、取食,是保证人工饲养黄粉虫成功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1黄粉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黄粉虫属于变温动物,其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热能的来源,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其次是由本身代谢所产生的热能,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黄粉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1)适温区:也称为有效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的生命活动都可正常进行,但其发育的速度仍有所差异,所以又可分为以下3个温区。

高适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的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慢。此温区的上限,称为最高有效温度,达此温度,黄粉虫的繁殖力就会受到抑制。黄粉虫的高适温区为35~40℃。

最适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发育速度适宜,并随着温度升高而加速,寿命适中,繁殖力最大。黄粉虫的最适温区为25~35℃。

低适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的发育速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慢,繁殖力也随之下降,甚至不能繁殖。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黄粉虫才开始发育,故称为发育始点温度。黄粉虫各个虫态均存在发育始点温度。黄粉虫成虫的低适温区为15~25℃;卵的发育适温区为5~10℃;幼虫的发育低适温区为5~10℃;蛹的发育低适温区为10~15℃。

(2)临界致死高温区:在此温区内,因为不适宜的高温,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会受到明显的抑制。如高温持续时间过长,黄粉虫将呈热昏迷状态或死亡;如在短时间内温度恢复正常,黄粉虫仍可恢复正常状态,但部分机能可能受到损伤,特别是生殖机能最敏感。黄粉虫的死亡取决于高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黄粉虫的临界致死高温区为40~45℃。

(3)致死高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经过较短的时间后便死亡。其上限温度称为最高致死温度,是理论上的最速致死高温。黄粉虫的致死高温区为45℃以上。

(4)临界致死低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呈冷昏迷状态。如持续时间较短,当温度恢复正常时,黄粉虫可恢复正常状态;如持续时间过长,也可造成死亡。黄粉虫的死亡取决于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黄粉虫的临界致死低温区为-5~-10℃。

(5)致死低温区:在此温区内,黄粉虫一般经一定时间便会死亡。其下限温度称为最低致死温度,是理论上的最速致死低温。黄粉虫的致死低温为-15℃。

2高温与耐热

当黄粉虫进入高温致死温区时,经较短的时间即死亡。高温可以抑制黄粉虫的发育,使其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而且还有一定的后遗作用,特别是对其成虫的影响,或引起发育不全,体小,翅不能正常展开;或性腺发育受到抑制,不孕卵数量增多等。

高温致死的原因主要有:

(1)温度升高引起体内水分过量蒸发而使黄粉虫死亡。

但在自然界这一情况是比较复杂的,黄粉虫致死除受高温强度、持续时间、体壁保水机制等影响外,与环境湿度密切相关。

(2)高温使虫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致死。蛋白质凝结温度的高低与含水量有关,蛋白质含水量多时,凝结温度低;含水量少时,凝结温度高。

(3)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高温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抑制酶、激素的活性;高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理过程的不协调,如不能供应足够的氧气,不能排泄更多的代谢产物而引起中毒,以及造成神经系统的麻痹等。

3低温与耐寒

黄粉虫在低温致死温区内,经一定时间也将死亡。但黄粉虫的耐寒力较耐热力强,即黄粉虫忍受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主要是黄粉虫的体液内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等化学物质,与原生质形成一定的有机结构,使其体液可以忍受0℃以下的一定低温而不结冰。这一现象称为过冷却现象。黄粉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体内生理状态、生活条件(不同季节)、降温的速度等,都可影响其过冷却点的高低。如体内脂肪、糖类的累积和游离水的减少及结合水的增多,都可使结冰点和过冷却点的温度降低而增强耐寒性。所以,黄粉虫过冷却点高低是各个虫态耐寒力的重要标志。

低温对黄粉虫致死的原因:

(1)在不太低的低温下(如0℃左右及以上),黄粉虫的一些耐寒力弱的个体体内养分逐渐消耗,体质虚弱,生理失调,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恢复就会死亡。

(2)在0℃以下很低的温度下,黄粉虫致死的原因主要是体液结冰的机械损伤作用和原生质变性。

黄粉虫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范围很宽。在北方,自然条件下,黄粉虫多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在仓库中可抵御-10℃以下的温度,但成活率很低。在35℃以上的环境中开始出现死亡。秋季温度在15℃以下开始冬眠,此时也有取食现象,但基本不生长。冬季,黄粉虫进入越冬状态以后,可随人为升高温度而恢复取食活动并继续生长发育。如在冬季将饲养室温度提高到20℃,幼虫可以恢复正常取食,而且能够化蛹、羽化,但若要其交配产卵,则需将温度提高到25℃。所以,黄粉虫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25~30℃为最佳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致死高温为40℃。

在高于35℃的情况下,黄粉虫各虫态均出现死亡现象;但有时室温仅有32℃,即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这是因为黄粉虫(幼虫)密度大时,虫体不断运动,虫体之间相互摩擦生热,可使局部温度升高2~5℃。此时必须尽快减小虫口密度,提高散热量。黄粉虫的易死低温在-4℃以下。在陕西关中地区,冬季-10℃的气温持续20余天,大部分黄粉虫未被冻死,说明黄粉虫的耐寒性。有的养殖户中出现冬季热死虫,而夏季反而正常,即是因为夏季注意密度并通风,冬季密度过大且通风差。自然界的温度变化一般比较温和缓慢,虫体较易适应。假若人为因素使温度骤热骤冷,日温差上下变化在20℃以上,就会破坏黄粉虫的正常新陈代谢,而逐渐引起患病,增加死亡率。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黄粉虫各虫态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75%~85%,幼虫在0℃以上可安全越冬,10~15℃即可活动取食,但代谢过程缓慢,25~30℃时,食量增多,活动增强,低于0℃或高于37℃则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可能。

4黄粉虫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湿度实质上就是水的问题。水分是黄粉虫维持生命活动的介质,如消化作用的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以及体温的调节等都与水分直接相关;同时水也是影响黄粉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环境因素。

黄粉虫主要从食物中获得水分,一般取食含水量多的食物,虫体含水量也较高;而取食含水量较少的食物,虫体含水量也较低。其次,黄粉虫还可利用代谢水和通过体壁或卵壳从环境中吸收水分。黄粉虫几乎不能直接饮水,黄粉虫获取水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含水量较大的叶菜类食物。

黄粉虫散失水分的途径主要有:通过消化、排泄系统和外分泌腺排出;通过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作用而失水;通过体壁失水等。黄粉虫对水分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虫体结构、生理和行为活动等。如黄粉虫的体壁构造具有良好的保水机制;消化道后肠中的直肠垫可以回收食物残渣和排泄物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气门的开闭或改变栖息场所等调节体内水分的蒸发。

黄粉虫的不同发育阶段,都有其一定的适湿范围,高湿或低湿对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其繁殖和存活影响较大。同时,食物尤其是添加的叶菜类含水量的不同可以间接地对昆虫发生影响。

湿度对黄粉虫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如温度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血液有一定的调节代谢水的能力和在其发育期间需水量极小,所以只有在湿度过高或过低而且持续一定时间,其影响才比较明显。

环境湿度较低时,可使部分已抱卵的雌虫不能正常产卵;一些在卵内已完成发育的幼虫不能孵化;一些在蛹壳内已形成的成虫不能羽化;一些已羽化的成虫不能正常展翅。

这主要是因为偏低的湿度使虫体水分消耗较多,在虫体内不能形成足够的液压,而对黄粉虫的产卵、孵化、脱皮、羽化和展翅等发生不利的影响。

黄粉虫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最适相对湿度成虫、卵为55%~75%,幼虫、蛹为65%~75%。空气干燥,影响生长和蜕皮。黄粉虫蜕皮时从背部开裂蜕裂线,许多幼虫和蛹的蜕裂线因干燥不能正常开裂,因而无法蜕皮,使其不能正常生长,逐渐衰老死亡,也有的因不能完全从老皮中蜕出而呈残疾。湿度过高时,饲料与虫粪混在一起易发生霉变,使虫体得病。所以,保持一定的湿度,随时补充适量含水饲料(如菜叶、瓜果皮等)是十分必要的。

在相同湿度环境条件下保持温度的稳定,对促进黄粉虫成长、交配、产卵及其寿命都是十分重要的。

5温、湿度对黄粉虫的综合影响

在自然界中,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温度和湿度对黄粉虫的影响有主有次,但两者是互相影响和综合作用的。对不同发育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因湿度的变化而转移的,反之亦然。

6光对黄粉虫的影响

在自然界,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热能状态。黄粉虫可以从太阳的辐射热中直接吸收热能。但黄粉虫长期生存于无光或暗光的环境中,害怕强光的刺激,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据报道和观察,黄粉虫对弱光有正趋性,对强光有负趋性,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暗光下活动。因此,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应创造一个光线较暗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