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养殖常识——黄粉虫
15756100000005

第5章 科学利用饲料来源(1)

(第一节)饲料营养分析

科学选择饲料原料并加工,经济利用饲料,是黄粉虫生产经济核算的基础,也是目前影响黄粉虫生产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饲料费用大约占到整个生产成本的70%~90%,因此,在保证黄粉虫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科学选择、加工、利用饲料,降低饲料费用,是促进黄粉虫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降低黄粉虫生产成本的保障。

黄粉虫食性杂,大多自然发生于各种农林产品库房中,如粮仓、饲料库、药材库等,在各种饲养场的饲料加工场所也可见到。凡具营养成分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它的饲料。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饲料的营养成分是幼虫生长和成虫繁育的物质基础。若以合理的复合饲料喂养,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饲料利用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增加成本,达不到将黄粉虫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即重要的生态转化手段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开辟动物蛋白新来源途径的目的。

黄粉虫饲养的传统饲料以麦麸、米糠或玉米面为主。黄粉虫食性杂,只要是含有主要营养成分的有机物质,其形状适合,便可以作为饲料应用。但为了提高产量与质量,降低饲养成本,开辟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农作物秸秆、草粉)利用转化的新途径,必须研制与其他养殖业一样的复合饲料或农作物秸秆、草粉生物饲料。在添加麦麸、米糠或玉米面的基础上,适量加入高蛋白质饲料如豆粉、鱼粉及少量的复合维生素和可食性黏合剂(琼脂等)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用于繁殖的黄粉虫群体,一定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单一的饲料喂养,会造成饲料浪费。

单用麦麸喂养的黄粉虫鲜虫,每增加1千克虫重,需消耗饲料3~4千克;而用复合饲料喂养,每增加1千克虫重,则仅需饲料25~3千克。所以,养殖黄粉虫不能单纯地计算饲料的价格,还应同时注意饲料的营养价值。如在良种繁殖饲料中加入2%的蜂王浆水液,可促使雌虫产卵量成倍增加,最突出的平均每雌产卵量达到880粒,生产组平均每雌产卵量达到600粒,而且幼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

通过饲料配方,依托饲料加工技术设备,以黄粉虫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各地的饲料资源状况,把构成配合饲料的几十种含量不同的成分,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并加工成型,从而保证活性成分稳定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对获得环境生态效益作出贡献。

黄粉虫饲料原料的选择及生物饲料的研制与应用,其实质性目标是有利于提高黄粉虫的消化、吸收和物质转化。黄粉虫生物饲料的核心是配方研制,饲料配方的科学性和配制饲料的工艺技术,对饲养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饲料配方制作的基础,是黄粉虫营养生理成果的综合,并要结合原料和地区条件、结合饲养管理条件、结合加工技术条件、结合卫生安全条件等,才可以达到最低生产成本和最佳生产效益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范围的扩大,饲料配方的内涵及应用效益都在不断提高。

(第二节)饲料的原料来源

一、麦麸

黄粉虫饲养的传统饲料以麦麸为主,以各种无毒的新鲜蔬菜叶片、果皮、西瓜皮等果蔬残体作为补充饲料,为维生素和水分的来源。下面将麦麸所含成分的有关数据列表于下。

小麦麸皮营养成分表

成分含量

水分1100(1050~1400)

粗蛋白1550(1350~1750)

粗脂肪400(300~500)

粗纤维750(700~950)

粗灰分450(350~600)

钙010(005~015)

磷090(080~025)

消化能(猪)Mj/kg干物质=16886-0687cfr=-097rsd=012,N=24

代谢能(猪)Mj/kg干物质=14539-064cfr=-0965rsd=012,N=24

以麦麸为主要原料配置成的饲料配方,主要适用于饲养黄粉虫留种虫的不同虫态,保证繁育所需要的营养;以各种混合糠粉(最好3种以上)为原料发酵而成的生物饲料适合于饲养各种规模的商品虫,以降低成本,创造各种加工用途的条件。

配方1:纯麦麸饲料,即单一使用麦麸饲喂。以果蔬残体为辅助饲料,根据虫龄大小和季节调整不同的比例,一般冬春饲养密度大,饲料添加量可大;夏秋饲养密度小,饲料添加量可少;1~5龄虫不必另外添加麦麸饲料,5~10龄虫需每隔2~3天筛除虫粪,添加新料。

配方2:麦麸60%,鱼粉5%,玉米粉10%,20%果蔬残体或草粉,食糖或蜂王浆水稀释液2%,饲用复合维生素15%,混合盐15%。将以上各成分拌匀,加入酵化剂,发酵15~20天,然后稍晾,经过颗粒机加工成膨化颗粒饲料,或加20%的开水拌匀成团,加入适量玉米面或可食用琼脂,压成饼块状,晾晒后使用。

配方3:麦麸50%,玉米粉35%,大豆(饼、粉)

5%,豆渣粉5%,饲用复合维生素05%,饲用混合盐15%,蔬菜残体或果皮粉15%,味精10%,酵母粉05%。将以上各成分拌匀,经过颗粒机膨化成饲料颗粒,或加15%~20%的开水拌匀成团,压成条饼状,晾晒后使用。

配方4:麦麸40%,玉米麸40%,豆饼18%,饲用复合维生素05%,饲用混合盐15%。将以上各成分拌匀,经过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或加16%的开水拌匀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使用。

黄粉虫食性很杂,除饲喂上述饲料外,尚需适量补充蔬菜叶或瓜果皮,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养殖中可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参考以上配方,适当调整饲料的组合比例。

二、农作物秸秆资源

从广义上讲,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伴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就产生了。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资源更为丰富,在我国每年大约50亿吨纤维素资源中,作物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达到1/10左右。现今人类已进入现代文明,秸秆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辟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秸秆产量达57亿吨/年,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其中稻草约18亿吨,麦秸11亿吨,玉米秸2亿吨,棉秸(柴)1 300万吨,大豆秸1 500万吨,其他作物秸秆数量约在7 000万吨以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有机资源库。

在成熟的农作物秸秆中,包括玉米秸、玉米芯、豆秆、稻草、花生藤、花生壳、木薯秸秆、甘蔗渣、剑麻渣以及某些野生植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还含有一些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果胶质、脂肪等。纤维素、半纤维素一般情况下难以分解,其他的营养成分也因胶质包裹不易被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吸收,对于黄粉虫的转化利用也有一定难度。在这个领域中,科学家以反刍动物为对象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人们研究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消化分泌液,发现这类动物可以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的葡萄糖,并将碳水化合物、氮、氨、氧原子等组合成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比如因为牛瘤胃的“反刍”作用,能将不易消化吸收的草秆转化为天然的食物,那么假若能模拟一个人造的类似生态环境,在类似牛瘤胃的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就能使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多聚糖等软化,降解成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同时又部分地被微生物所利用,合成游离氨基酸和菌体蛋白,从而实现把非反刍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生物地转化为富含粗蛋白、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农作物秸秆生化蛋白饲料。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矿物质含量也比较丰富,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自然状态下,秸秆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相互交错在一起,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但是,经过特殊处理,纤维素可与木质素分离,在细菌和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低聚纤维素、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从而被动物所利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也可被水解,只不过难度大一些,水解产物同样是单糖或低聚糖,被动物采食吸收后,均参与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而且,通过化学、生物学处理后,秸秆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提高,并增强适口性。

三、果渣

果品经罐头厂、饮料厂、酒厂加工后,其下脚料—果渣(果核、果皮和果浆等)经适当的加工即可作为黄粉虫的优良饲料。前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将苹果渣、葡萄渣和柑橘渣作为猪、鸡、牛的标准饲料成分列入国家颁布的饲料成分表中。前苏联利用苹果、葡萄、柑橘和蔬菜的加工下脚料每年生产约400万~500万吨烘干渣粉饲料。但在我国,大量的果品加工下脚料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有的甚至排放江河或弃作垃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目前在我国饲料粮短缺而果渣的潜在资源很大的情况下,开发利用这部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生产水果的主要国家之一,1986年全国水果产量为1 340万吨,居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第四位,每加工1吨水果,可产400~500千克果渣,烘干后可得干果渣120~165千克,全国干果渣的潜在资源有160万~220万吨。此外,我国对沙棘、越橘、沙樱桃等野生果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来发展很快,据统计,我国年产沙棘果约50万吨,可收获沙棘籽5万吨。东北、内蒙林区的野生浆果越橘,藏量丰富,据调查,仅呼伦贝尔盟境内就可年产5 000吨,最高年收购1 575吨,加工后可得鲜果渣394万吨。这些都表明,我国果渣的潜在资源很大,大有潜力可挖。

(1)果渣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利用果渣生产出的果渣粉、果籽饼粕和皮渣粉等,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沙棘籽和沙棘果渣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606%和1834%。葡萄皮梗、葡萄饼粕、葡萄渣粉和越橘渣粉的粗蛋白质含量也都在11%以上,可见,经加工的果渣完全可以作为蛋白质饲料饲喂黄粉虫。

(2)果渣的氨基酸含量。果渣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也比较齐全,沙棘籽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381%,居各种果渣氨基酸含量之首,其次是葡萄饼粕和葡萄皮梗,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1813%和10997%,越橘果渣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为641%,另据测定,沙棘果渣也含有16种氨基酸。

(3)果渣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

各种果渣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是葡萄饼粕和葡萄皮梗。

(4)果渣的主要维生素含量。各种果渣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渣粉中胆碱、烟酸、泛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2790,200,34,25和017毫克/千克;柑橘渣粉中上述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依次分别为867,240,154,25和16毫克/千克;苹果渣粉中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的含量分别为09和38毫克/千克;沙棘果渣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80,15和70毫克/千克;葡萄饼粕和葡萄皮梗中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187和486毫克/千克;越橘渣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分别为084,173和787毫克/千克和38,6294国际单位/千克。此外,有些果渣如沙棘果渣等还含有色素和一些活性物质,有开胃健脾的功效。

(5)各种果渣与常用饲料成分的比较。

果渣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因此,作为黄粉虫饲料其营养价值是较高的。研究发现,粗蛋白质含量除苹果渣粉和柑橘渣粉低于常用饲料外,其余果渣饲料均接近或高于黄玉米、燕麦、大麦、米糠和麸皮等常用谷物饲料。矿物质钙的含量也高于或接近上述谷物饲料。可见,果渣作为蛋白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的补充料是完全可以的。

以果渣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配方:

配方1:麦麸10%,玉米粉5%,大豆40%,饲用复合维生素05%,余用各种果渣生物蛋白饲料。将以上各成分拌匀,经过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或加16%的开水拌匀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使用。本饲料配方主要用于饲喂黄粉虫幼虫。

配方2:麦麸15%,鱼粉4%,玉米粉5%,食糖4%,饲用复合维生素08%,混合盐12%,余用各种果渣生物蛋白饲料。将以上各成分拌匀,经过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或加16%的开水拌匀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使用。

本饲料配方主要用于饲喂黄粉虫产卵期的成虫。此饲料可以提高产卵量,延长成虫寿命。

四、饼粕(渣) 类资源

饼粕(渣)类资源是含油多的植物籽实经过脱油以后所留下来的加工产品。该类资源是黄粉虫优良的饲料成分,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此类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变害为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大豆饼粕。此处所指大豆饼粕是指以黄豆制油后形成的油饼、油粕,是所有饼粕中最优秀的种类。大豆饼粕的蛋白质含量在40%~44%之间,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也相当好,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是饼粕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可高达25%,甚至可达28%,是棉仁饼、菜籽饼、甚至花生饼的1倍。适合于黄粉虫后期快速生长阶段的需要。大豆饼粕的赖氨酸与精氨酸之间的比例也比较适当,约为100∶130。大豆饼粕在氨基酸含量上的缺点是蛋氨酸含量不足。

(2)棉仁(籽)饼粕。棉仁(籽)饼粕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赖氨酸不足,精氨酸过高。赖氨酸含量在13%~15%左右,刚超过大豆饼粕含量的50%;精氨酸含量高达36%~38%,是饼粕饲料中的第二位。赖氨酸∶精氨酸达100∶270以上,远远超出100∶120的理想值。

(3)菜籽饼粕。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中等,在36%左右。其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蛋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精氨酸含量较低。

(4)花生粕。花生粕是一种容易获得的粕类蛋白质源。

花生粕的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提取花生油的方法。花生粕的带壳量直接影响花生粕的纤维和能量含量。溶剂法提取的花生粕其脂肪含量通常少于15%;机榨花生粕的脂肪含量则因出油率而异。在热带温湿条件下长期贮存,因为花生粕中的残油容易氧化而使其质量大大降低,如适口性变差、有毒和能量值下降。

花生粕的氨基酸组成不如豆粕,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缺乏。同时,因为氨基酸不平衡而消化率很低。因此,使用花生粕时,必须在饲料中加入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