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选种
一、初选
在仔狐断奶时进行。主要根据系谱、双亲的性状、生产性能及出生日期、生长发育情况等,对幼狐作第一次选择。银狐要求在4月20日前出生,北极狐要求在5月20日前出生,出生晚的幼狐一律不留作种用。其他性状主要根据其父母的品质进行选择。
二、复选
育成狐到4~45月龄时(银狐在8月中旬,北极狐在9月中旬)进行。主要根据初选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选择。4月龄育成狐的体重要求达到4~45千克、体长60厘米以上。复选时选出的预备种狐数应比最后需留种数(计划留种数)多25%~30%,以便在最后选留时有充分的挑选余地。
三、精选
在11~12月份(冬至前后)取皮时进行。根据半年以来经初、复选的记录和最终的体况与毛被品质严格进行选择。对银狐的要求是:无论在躯体或尾部都应具有鲜艳的乌黑色毛,银毛率在70%以上,银色强度要大,但银环宽度不超过10~15毫米,在背脊上要有黑带。绒毛呈深灰色,稠密,针毛完全覆盖绒毛。尾为宽粗的圆柱形,尾端纯白色(长8厘米以上)。北极狐的要求是:针、绒毛均呈浅蓝色,无褐色和其他杂毛。针毛稠密覆盖绒毛而有光泽(如丝状),绒毛蓬松不缠结。
成年狐的选择对被毛品质的要求与育成狐相同。
对母银狐,要求胎产仔4只以上,北极狐7只以上。母性不强和有恶癖的公、母狐均应淘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经常患病、推迟换毛者都不可继续留作种用。12月份时公银狐的体重应在6千克以上,体长65厘米以上;母狐体重45千克以上,体长60厘米以上者可继续作为种用。同期北极狐公狐的体重50千克以上,体长63厘米以上;母狐体重45千克以上,体长60厘米以上者仍留种用。公、母狐的选留比例以1∶(45~50)为宜。
(第二节)选配
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为了搞好狐的选配工作,事先要做好选配计划。选配计划应根据一定的经济目的或育种要求来制订。总的要求是为了继承、巩固和发展提高双亲的优良性状,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出新的有益性状,以达到获得理想后代之目的。为此,应着重考虑公、母狐双方主要性状的品质和双方的亲缘关系这两方面的因素。
一、品质选配
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两种。
1.同质选配。选择优点相同的公、母狐互相交配,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发展这些优良性状。
同质选配时,在主要性状上(遗传力高的性状),公狐的表现型值不能低于母狐。此法多用于纯种繁育。
2.异质选配。选择主要性状互不相同的公、母狐进行交配,其目的在于以公狐的优点来纠正或补充母狐的缺点或不足,或者是为了结合双方不同的优良性状,创造出新类型。
异质选配时,在质量性状上必须用优点去纠正缺点。在生产中常采用群体选配的方法,即把优点相同的母狐归为一类,每类母狐选择几只或一小群适宜的公狐,共同组配一个选配群,在群内可进行随机交配。
种狐的年龄对选配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年龄在2~3岁的种狐,其遗传性比较稳定,互相间进行交配繁殖,其生产效果也较好。在生产中,应避免幼龄与幼龄、老龄与老龄、幼龄与老龄公、母狐之间的选配。
二、亲缘选配
根据公、母狐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分为近交和远交两类。
近交程度最大的是全同胞、母子和父女之间的交配,其次是半同胞(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后代)间的交配,再次是祖孙间的交配,再远一些的是姑侄、叔侄、堂兄妹之间的交配。近交对遗传力较高性状的衰退表现不十分明显,对毛绒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对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繁殖率和生活力等均有不良影响。在近交中,一些有害的隐性基因达到纯合,使一些后代的生长发育受阻,出现生活力下降的现象。所以,在生产中必须尽量避免近交。而在育种过程中(培育新品种),为使基因的纯合性增加,将优良性状在后代中得到稳定,则必须采用近交的方法。
与近交相对应的是远交,远交是指互相交配的公、母狐之间无亲(血)缘关系,或者其血缘关系较远,互相选配不会产生近交那样的不良后果。生产中应用远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