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大师经典智慧全集
15757100000005

第5章 本杰明·格雷厄姆

华尔街一直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性场所。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可见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华尔街的地位。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几乎影响了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在格雷厄姆之前,资金管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中世纪的行会,为迷信、臆测和神秘的巫术所左右。但格雷厄姆金融分析理论的代表作——《证券分析》(注 该书由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合著,于1934年出版。)把这个乌烟瘴气的圈子转变成了一种现代职业。他的另一部图书——《聪明的投资者》,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成功所需的情绪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专业书籍,直到今天,它仍然是面向投资大众的最好的一本图书。

1894年5月9日,格雷厄姆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个瓷器餐具和小塑像经销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格罗斯鲍家族将其姓氏Grossbaum改为Graham,因为原名像是一个德国姓氏,招人疑忌。在格雷厄姆一岁时,他们举家迁往纽约。起初,他们的生活很优裕:有一个女佣、一名厨师和一个法国女管家,并且住在第五大道的北区。但随着格雷厄姆的父亲于1903年的去世,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陷入了困顿。格雷厄姆的母亲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廉价的寄宿公寓,然后借钱进行股票的“保证金”交易。但1907年的一场股灾把她的本金一扫而光。格雷厄姆有时会回想起那段屈辱的日子:当他的母亲兑付支票时,银行出纳员会讥讽地问道:“多萝西,格罗斯鲍的信用能值5美元吗?”

所幸的是,格雷厄姆赢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他的才华也在这里开始逐渐施展。1914年,格雷厄姆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在他的最后一个学期,该校有三个系(英语系、哲学系和数学系)邀请他担任教职。当时,他只有20岁。

本杰明·格雷厄姆儿时正逢美国淘金热潮,他随父母从伦敦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更对数学有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虽然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坎坷,在一批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理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

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但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性的投资生活。

他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由于他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他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风,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树一帜。而在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的工作生涯经历,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训练场所,使这位未来的股票大师开始全面熟悉起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与股市人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

格雷厄姆没有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钱的经验,远远比书本上描述来得更为深刻有力,这给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当然,格雷厄姆金融分析的理论也同时来自于他本人及其家庭投资失误的惨痛经历,以及后来对市场数十年历史的孜孜以求的研究。

在格雷厄姆的年代,人们通常都习惯以道氏理论和道·琼斯指数来分析股市行情,而对单一股票、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阶段。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通常也只倾向于债券投资,而对于股票投资人们则普遍认为过于投机,风险太大,难以把握。造成投资者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债券有稳定收益,而且一旦发行债券的公司破产清算,债券持有人较股东有优先清偿权,购买债券的安全系数明显要高于购买股票。另一方面是,一般上市公司仅公布笼统的财务报表,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对那些上市股票、债券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对那些公司资产的研究,他发现上市公司常常为了隐瞒利润或在债权清理时逃脱责任,千方百计隐瞒公司资产,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是低估后的资产。这一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往往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操纵者就是看到这一点,然后通过发布消息来控制股价。可以说那时的股市完全是在一种几乎无序的混乱状态下运行。格雷厄姆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1915年9月开始,他决定要拿隐瞒大量资产的上市公司开刀。

格雷厄姆慢慢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股价是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这家公司的相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价差空间。他认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一享德森一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这是一次不小的胜利。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分析师,也因为其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力而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他决定再接再厉,在华尔街小试牛刀。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他开始尝试作为私募进行投资。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让格雷厄姆遭遇了重创。

一次,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绍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格雷厄姆未及仔细分析,便联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股票认购纯粹就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幕后操纵者在将该股股价狂炒之后,突然大量抛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内的大批投资者都惨遭套牢。该股票最终也没有如愿上市。

“萨幅轮胎事件”的教训不可谓不深,使格雷厄姆对华尔街本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格雷厄姆至少从中得出了两点重要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这一重要人士促使格雷厄姆逐渐走向成熟。

格雷厄姆继续通过实践积累经验。1920年,他荣升为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的合伙人,他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也日趋成熟。在他看来,投机并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因为投机是建立在消息上面的,其风险非常高。当股价已升至高档的上端时,很难说哪一只股票没有下跌的风险,即便是绩优股也不例外。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基于事实本身的投资和基于消息的投机,两者所蕴涵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真的营运良好,则其股票所含的投资风险便小,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一定比较高。他同时认为,风险在股市上是永远存在的,没有风险就没有股市,任何一个投资者想要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来规避风险并进而获利。

1923年初,格雷厄姆决定离开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估公司自立门户,他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50万美元。格雷厄姆决定以此为基础大展宏图,他选中的第一个投资标的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杜邦是美国军火巨头,它利用通用汽车公司正陷于暂时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财务困境,通过一场蓄谋已久的兼并战最终成功实施了对通用汽车公司的兼并。

1923年8月前后一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复苏,但以一战发家的杜邦公司却因为世界大战的结束失去了军火暴利来源,一时间其股价急剧下滑,每股股价仅维持在297.85美元左右。而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则因一战结束后经济的复苏以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大增而带来滚滚利润,股价被推高到385美元。

显然,格雷厄姆已注意到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股价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他经过分析认为,由于杜邦公司持有通用38%以上的股份,而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市场现阶段两种股票之间的价格差距就是一种错误,而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加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于是,格雷厄姆大笔买进杜邦公司股票,而且更大笔卖出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他会因杜邦公司股票上涨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下跌而双向获利。

果然,两星期后,市场迅速对这两公司股价的差异作出纠正,杜邦公司股价一路攀升至每股365.89美元,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则一路下跌至每股370美元左右。格雷厄姆迅速获利了结,其投资回报率高达23%,这使得到他的格兰赫基金大小股东们赚了盆满钵满。

运作一年半,格兰赫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格雷厄姆却因为与股东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而致使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也因为这次意外,格雷厄姆遇到了他日后的最佳黄金搭档——杰诺姆·纽曼,他们组建了新的投资合伙公司——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纽曼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游刃有余,这使格雷厄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来专注于证券投资策略分析。格雷厄姆负责最核心的分析和投资策略,纽曼负责处理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具体事务。

格雷厄姆既有基本理性分析的沉稳性,又有股市炒手超常的洞察力和嗅觉,他的操作使新基金公司从一开始就表现得极为强劲。其中经典的案例是他与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之战。洛克菲勒是美国众所周知的无可争议的石油大王,他创立的美军石油公司曾以托拉斯方式企图垄断整个美国的石油市场,但最终被华盛顿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反《垄断禁止法》而遭解散,美孚托拉斯也被分割成39个相互竞争的公司。随着美孚托拉斯的分割,几乎很少有人再去注意那些因分割而分散在美国的昔日洛克菲勒家族的分支机构和企业的详细状况。

但格雷厄姆对华尔街的一些资料进行详尽研究分析后,再次捕获到了他所要瞄准的目标。他从洛克菲勒集团中分离出8家石油管道公司,其中北方石油管道公司更成了他的重中之重。根据搜集到的财务数据显示,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当时在股市上的市价只有280万美元,而它所持有的铁路债券就有360万美元。显然,它的投资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而市场投资者是无法发现该公司那笔庞大的隐形资产——铁路债券。在格雷厄姆看来,当一家公司坐拥一大堆资产而不能创造任何利润时,它便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投资者的目标。徒然拥有价值而不能为企业所用,那么发现它总比让它沉睡要好得多。于是,格雷厄姆买入北方管道公司5%的股份,和另一位在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占有相当比例股份的律师结成同盟,并联合了占总股份38%的中小股东。他们在董事会会议中里恩和提出议案,要求将公司持有的铁路债券兑现,并发给股东相应红利。提出的议案完全符合《公司法》规定,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只得同意该议案。结果,格雷厄姆不仅每股分得对美元的股利,而且还在众多投资者的追风下,从股价的大幅上涨后获利颇丰,格雷厄姆也因此获得了“股市猎手”的美称。

在格雷厄姆正确投资策略下,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投资报酬率每年都维持在30%以上,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但格雷厄姆的骄人业绩既非来自恶意炒作,又非来自幕后操纵,而完全是靠他的知识和智慧进行的价值投资。显然,格雷厄姆已将证券投资从原始交易的混沌中提升到一个依靠理性和技术分析确定投资方向并进而获利的新层面上。

在处理投资项目的同时,格雷厄姆不断在投资刊物上发表关于财经的文章,内容几乎涵盖整个投资领域。他的文章文字精炼,见解独到,深受读者好评。他试图通过在实践中对投资市场的观察、研究、分析,得出投资市场的规律性结论。为了便于将自己的观点形成理论,格雷厄姆决定开山立说,在其有关投资理论的讲授中将自己的理论整理出来,以飨投资者。他选择在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高级证券分析”讲座,讲座讲授如何区分债券与股票的异同,也讲授如何运用价值指标、赢利指标、财务指标、债务指标、背景指标来对一个公司的资产、价值、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证明其股票的投资潜力和投资风险。这些内容涵盖格雷厄姆学说的基本方面,这也是他后来的《证券分析理论》的雏形框架。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讲座使许多投资人受益,他在投资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他也从此开始走出华尔街向社会扩散,而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以及由他掌控的私人投资更是财源滚滚。成功使格雷厄姆踌躇满志,他准备大干一场了。

1929年初,屡创新高的华尔街股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目光,人们不顾一切地涌入股市,股市成了一种狂热的投资场所。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年平均股价比1921年上涨了5倍,成交金额不断创出新高。格雷厄姆对此虽有担忧,但潜意识里却不相信危机会真的来临,仅按照他的避险策略进行避险,并未从股市中全身而退,这使格雷厄姆在接下来的股市大崩盘中遭受致命打击。

9月5日,华尔街股市一落千丈,开始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虽然华盛顿等地不断发出叫人们放心的消息,但9、10月两个月的股市仍呈现下跌趋势。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那天在短短几小时内许多股票狂跌50点左右,后虽有所回升,但弱势已成。28日至29日,华尔街股市在抛售浪潮冲击下已成彻底崩溃之势。格雷厄姆虽然在他的投资组合中早早采取了相应的避险策略,从而较之别人损失少得多,但由于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从股市中悉数撤离,反而逆市操作,连续使用卖空、买空等多种手法进行避险,从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最终遭到毁灭性打击。那次大危机的给格雷厄姆的感觉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糟的越来越糟”,1932年联合帐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幸亏纽曼的岳父艾理斯·雷斯及时向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投入75000美元,才使格雷厄姆暂时避免了破产危局。

到1932年底,格雷厄姆凭着对客户的忠诚、坚忍的勇气和对操作方法的不断修正,格雷厄姆一纽曼基金亏损渐渐得到弥补。但股市大崩溃还是给格雷厄姆留下了惨痛教训,那就是,时刻注意规避高风险。在以后的每笔投资中,他总是尽可能追求最高的投资报酬率,同时保持最大的安全边际。

就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格雷厄姆写下了《有价证券分析》一书。该书其实就是对1929年资本主义大萧条的一次深刻反思。凭借此书,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这一行创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论,成为了华尔街的《圣经》。随着时光流逝,《有价证券分析》经过多次改版,但总体上图书的内容庞杂、艰涩,特别是其中的大量实例不再具有示范意义,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问世,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简化版不仅继承了《有价证券分析》的所有精华、还有大量更新的生动实例而且通俗易懂、简单扼要,显然这是为一般投资人而写的,该书的出版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牢固的基础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虽然该书是为普通大众而写但同样受到证券、金融专业人士的青睐与赞赏,当时尚年轻的巴菲特正是在看了此书后才依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雷厄姆,在巴菲特成名后曾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时也曾用此书做为教材。

让我们现在再回到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的分析上来。就在格雷厄姆出版《有价证券分析》的同时,另一位美国价值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提出了“费雪学说”,费雪学说认为,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司的发展前景,二是公司的管理能力。投资者在对该公司投资之前,必须对该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在判定该公司是否具有发展前景时,不必过于看重该公司一两年内的销售额年度增长率,而是应从其多年的经营状况来判别;同时,还应考察该公司是否致力于维持其低成本,使利润随销售增长而同步增长,以及该公司未来在不要求股权融资情况下的增长能力。在考察公司的管理能力时,应注意管理人员是否有一个可行的政策,使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管理人员是否正直和诚实,能否处理好和雇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公司之所以区别同业中其他公司的业务或管理特点。费雪学说主张购买有能力增加其长期内在价值的股票。

显然,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涉及的是一个到他为止尚无人涉足的领域,与费雪学说研究的着眼点截然不同。

首先,他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在此之前,投资一直是一个多义词。一些人认为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如债券是投资,而购买股价低于净现值的股票的行为是投机。而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借款去买证券并希望在短期内获利的决策不管它买的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投机。他提出的定义是:“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一个被视为投资的证券来说,基本金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安全性和满意的报酬率。当然,所谓安全并不是指绝对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条件下投资应不至于亏本。而满意的回报不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价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别指出,所谓“满意”是一个主观性的词,只要投资者做得明智,并在投资定义的界限内,投资报酬可以是任何数量,即使很低,也可称为是“满意的”。判断一个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关键在于他的动机。

《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所做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解决了投资者的迫切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价值,以便决定对一支股票的投资取舍。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计量选股模式,从这一点看,格雷厄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数量分析法来选股的第一人。

1929年之前,华尔街上市公司主要是铁路行业的公司,而工业和公用事业公司在全部上市股票中所占份额极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投机者所喜欢的行业还尚未挂牌上市。由于铁路行业的上市公司有实际资产价值作为支撑,且大多以接近面值的价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来也因此具有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格雷厄姆还关注到以下一个市场现象。19世纪20年代中后期,华尔街股市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进入牛市状态,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种类,还是股票发行量均大幅度增加。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房地产公司曾显盛一时,但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房地产公司的破产。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对此却未引起足够警觉,反而继续推荐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房地产投资刺激了金融和企业投资活动,进而继续煽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格雷厄姆指出,失控的乐观会导致疯狂,而疯狂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

格雷厄拇继而分析了造成股市暴跌的三种原因:

——交易经纪行和投资机构对股票的操纵。为了控制某种股票的涨跌,每天经纪人都会放出一些消息,告诉客户购买或抛售某种股票将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使客户盲目地走进其所设定的圈套。

——借款给股票购买者的金融政策。20世纪20年代,股市上的投机者可以从银行取得贷款购买股票,从1921年到1929年,其用于购买股票的贷款由10亿美元上升到85亿美元。由于贷款是以股票市价来支撑的,一旦股市发生暴跌,所有的一切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倒下。直至1932年美国颁布了《证券法》之后,有效地保护了个人投资者免于被经纪人欺诈,靠保证金购买证券的情形才开始逐渐减少。

——市场上过度乐观情绪。这一种原因是三种原因中最根本的,也是无法通过立法控制的。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其实质是投资最终变成了投机。格雷厄拇指出,历史性的乐观是难以抑制的,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股市持续牛市行情的鼓舞,继而开始期望一个更为持久繁荣的投资时代。他们逐渐失去了对股票价值的理性判断,一味追风。在这种过度乐观的市场氛围下,股票可以值任何价格,人们根本不考虑什么数学期望,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不理智,使得投资与投机的界限最终变得模糊起来。人们的投资哲学直到经济开始复苏后才又因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改变,重拾对股票投资的信心。

格雷厄姆根据自己的多年研究分析,提出了股票投资的三种方法:横断法、预期法和安全边际法,其中:

横断法相当于现代的指数投资法。格雷厄姆认为,应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替代个股投资。即投资者平均买下道·琼斯工业指数所包括的30家公司的等额股份,则获利将和这30家公司保持一致。

预期法又分为短期投资法和成长股投资法两种。所谓短期投资法是指投资者在6个月到1年内选择最有获利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从中赚取利润。华尔街花费很多精力预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但格雷厄姆认为,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公司的销售和收入是经常变化的,而且短期经营业绩预期很容易立即反映到股票价格上,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一项投资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这个月或下个月能挣多少,也不在于下个季度的销售额会发生怎样的增长,而是在于它长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什样回报。显然,基于短期资料的决策经常是肤浅和短暂的。但由于华尔街强调业绩变动情况与交易量,所以短期投资法成为华尔街比较占优势的投资策略。

所谓成长股投资法是指投资者以长期的眼光选择销售额与利润增长率均高于一般企业平均水平的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以期获得长期收益。每一个公司都有所谓的利润生命周期。在早期发展阶段,公司的销售额加速增长并开始实现利润;在快速扩张阶段,销售额持续增长,利润急剧增加;在稳定增长阶段,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衰退下降阶段,销售额大幅下滑,利润持续明显地下降。

运用成长股投资法的投资者会面临两个难题:

一是如何判别一家公司处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因为公司利润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时间段,但这些时间段并没有一个极为明显的长短界限,这就使投资者很难准确无误地进行判别。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公司,他可能会发现该公司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该公司经受考验的时间不长,利润无法长久维持;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公司,也许他会发现该公司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后期,很快就会进入衰退下降阶段,等等。

二是如何确定目前的股价是否反映出了公司成长的潜能。投资者选定一家成长型公司的股票准备进行投资,那么他该以什么样的价格购进最为合理?如果在他投资之前,该公司的股票已在大家的推崇下上升到很高的价位,那么该公司股票是否还具有投资的价值?在格雷厄姆看来,答案是很难精确确定的。

如果分析家对于某公司未来的成长持乐观态度,并考虑将该公司的股票加入投资组合中去,那么,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整个市场低迷时买入该公司股票;另一种是当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选择这两种方式购买股票主要是考虑股票的安全边际。

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将会陷于某些困境。首先,在市场低迷时购买股票容易诱导投资者仅以模型或公式去预测股票价格的高低,而忽视了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重要因素,最终难以准确预测股票价格走势。其次,当股市处于平稳价格时期,投资者只能等待市场低迷时期的来临,而很可能错过许多投资良机。因此,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抛开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注重对个别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寻找那些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要使这个投资策略有效,投资者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来判别股票的价值是否被低估了。这就引人一个“安全边际”的概念,而用来评估某些股票是否值得购买的方法就是安全边际法。

所谓安全边际法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很明显,为了应用安全边际法进行投资,投资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估算的技术。

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以及任何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可用一个模型加以计量,即用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来估算。这个资本化因子受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股利政策以及财务状况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内在价值受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精确计算所限制,其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潜在的未来因素所否定。而销售额、定价和费用预测的困难也使内在价值的计算更趋复杂。不过这些均不能完全否定安全边际法。经实证研究发现,安全边际法可以成功地运用于以下三个区域:一是安全边际法运用于稳定的证券,如债券和优先股等,效果良好;二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作比较分析;三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选择股票,特别是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

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即公司的净资产。因为公司的内在价值除了包括它的净资产,还包括这些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实际上,投资者也无需计算公司内在价值的精确值,只需估算一个大概值,对比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判断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能否作为投资对象。

格雷厄姆虽然强调数量分析,但他不否定质量分析的重要性。他认为,财务分析并非一门精确的学科。虽对一些数量因素,包括资产、负债、利润、股利等进行的量化分析签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是必须的。但有些不易分析的质量因素,如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公司的性质也是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所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对这些质量因素的分析,往往会造成估算结果的巨大偏差,以致影响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格雷厄姆也对过分强调质量因素分析表示担忧,认为当投资者过分强调那难以捉摸的质量因素时,潜在的失望便会增加。对质量因素的过度乐观也使投资者在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时采用一个更高的资本化因子,这会促使投资者去购买潜在风险很高的证券。

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可量化的因素而非质量因素,质量因素在公司的内在价值中只占一小部分。如果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经营能力、企业性质和乐观的成长率,那么就几乎没有安全边际可言,只有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可量化的因素,投资人的风险才可被限定。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格雷厄姆提出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进一步解释说,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是以股票投资组合而非单一股票为考虑基础,这类股票在股市低迷时比较常见,而在行情上涨时很少见。

由于第一种方法受到很大的条件限制,格雷厄姆将其研究重点放在了第二种选股方法上。不过,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股票和买入市盈率低的股票这两种方法所挑选出的股票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重叠的。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学说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假设基础上的。他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惧怕和贪婪情绪。极度乐观时,贪婪使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从而形成一个高估的市场;极度悲观时,惧怕又使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进而形成一个低估的市场。投资者正是在缺乏效率市场的修正中获利。投资者在面对股票市场时必须具有理性。格雷厄姆提请投资者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行情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身上,因为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搀杂物,它的表现时常是错误的,而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等待市场对其错误的纠正。市场纠正错误之时,便是投资者获利之时。

《有价证券分析》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少了许多盲目,增加了更多理性成分,难怪这本著作一出版就震动了美国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一时之间,该书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格雷厄姆也从此奠定了他“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

1936年,承接他的《有价证券分析》,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另一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财务报表是揭示公司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都是通过财务报表来提供的。如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未来收益等对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决策及规避投资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格雷厄姆试图通过该书引导投资者如何准确。有效地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

正确解读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法。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人,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而要想准确地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就必须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人手,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周转金、收入、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净利销售比、销售增加率等进行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格雷厄姆著作的高产年代。继《财务报表解读》之后,格雷厄姆又于1942年推出了我们上面已经提到的且引起很大反响的力作——《聪明的投资人》。这本书虽是为普通投资者而写,但金融界人士也深为书中的智慧光芒所倾倒,它再一次巩固了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的无可争议的地位。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人》一书中再一次清楚地指出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二者的关键在于对股价的看法不同,投资者寻求合理的价格购买股票,而投机者试图在股价的涨跌中获利。作为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一点。其实,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如果投资者在投资时无法掌握自己的情绪,受市场情绪所左右,即使他具有高超的分析能力,也很难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为了说明时时预测股市波动的愚蠢,格雷厄姆形象地提出了“市场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假设你和“市场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合伙人。每天,“市场先生”都会报出一个价格,提出他愿以此价格从你手中买人一些股票或将他手中的股票卖给你一些。尽管你所持有股票的合伙企业具有稳定的经济特性,但“市场先生”的情绪和报价却并不稳定。有些日子,“市场先生”情绪高涨,只看到眼前光明一片,这时他会给合伙企业的股票报出很高的价格;另外一些日子,“市场先生”情绪低落,只看到眼前困难重重,这时他会给合伙企业的股票报出很低的价格。此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就是他从不介意被冷落。如果”市场先生“今天所提的报价无人理睬,那么他明天还会来,带来他的新报价。格雷厄姆告诫投资者,处于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与”市场先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市场先生的报价有道理时,投资者可以利用他;如果他的表现不正常,投资者可以忽视他或利用他,绝不能被他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格雷厄姆讲述了另一则寓言“旅鼠投资”来说明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当一位石油勘探者准备进入天堂的时候,圣·彼得拦住了他,并告诉了他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虽然的确有资格进入天堂,但分配给石油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爆满,我无法把你安插进去。”这位石油勘探者听完,想了一会儿后,就对圣·彼得提出一个请求:“我能否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们讲一句话?”圣·彼得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这位石油勘探者就对着天堂里的人们大喊:“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天堂里所有的人都蜂拥着跑向地狱。圣·彼得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于是他请这位石油勘探者进入天堂居住。但这位石油勘探者迟疑了一会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中去吧。”格雷厄姆通过这则寓言告诫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

证券市场上经常发生的一些剧烈变动,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行为,而非公司本身收益变动的影响。一旦股市上有传言出现,许多投资者在传言未经证实之前就已快速而盲目地依据这些传言买入或卖出股票,跟风盖过了理性思考,这一方面造成股价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常常造成这些投资者的业绩表现平平。

但格雷厄姆不能理解的是华尔街投资专业人士,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却无法在市场上凝聚更理性的力量,而是像上面所说的旅鼠一样,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波动的左右,拼命在不停地追逐市场的形势。这对于一个合格的投资者而言是极为不足取的。

那么,投资者在投资前如何判断一家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在格雷厄姆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准确衡量公司的绩效。他以Erneq航空公司等以E开头的公司为例,介绍了衡量公司绩效的六种基本因素:收益性、稳定性、成长性、财务状况、股利以及历史价格等。

衡量一家公司收益性好坏的指标有很多种,如每股净收益可以直接体现公司获利程度的高低,投资报酬率可以考察公司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等。但格雷厄姆比较偏爱销售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收益性的指标,该指标不仅可以衡量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衡量公司对销售过程成本和费用的控制能力。公司产品销售过程的成本和费用越低,公司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就越大。由于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一般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产品销售收入,因此,通过销售利润率可以判断出一家公司的盛展。

衡量一家公司的赢利是否稳定,可以10年为一期间,描绘出每股盈余的变动趋势,然后拿该公司最近3年的每股盈余与其变动趋势作一比较,若每股盈余的水平是稳定上升的,则表示该公司的赢利水平保持了100%的稳定,否则,在大起大落的背后一定有某些隐含的市场原因、产品问题或者偶然因素,它们有可能对今后的赢利构成某种程度的威胁。这一指标对于发展中的小型企业尤其重要。

衡量每股盈余的成长性一般采用盈余增长率这一指标。盈余增长率是一家公司在最近3年中每股盈余的年平均增长率,它既能反映出公司的生存能力、管理水平、竞争实力、发展速度,又可以刻画出公司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足迹。格雷厄姆认为,这一指标对于衡量小型公司的成长性至关重要。

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其偿债能力,它可以衡量出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和风险性。如果公司适度负债且投资报酬率高于利息率时,无疑对公司股东是有利的,但如果举债过度,公司就可能发生财务困难,甚至破产,这将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衡量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考察,如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时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

至于股利,格雷厄姆认为,公司的股利发放不要中止,当然发放的年限愈长愈好。假如股利发放是采用固定的盈余比率,就更好不过了,因为这显示了该公司生机勃勃,在不断平稳成长。同时,股利的发放也更增添了股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投资者应尽量避免那些以往三年中曾有两年停发或降低股息的股票。

股票的历史价格虽不是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但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好坏。股票价格就好比公司业绩的一个晴雨表,公司业绩表现比较好时,公司股票价格会在投资者的推崇下而走高;公司业绩表现不理想时,公司股票价格会在投资者的抛弃下而走低。当某一种股票定期地因为某些理由下降或因一头热而下跌时,这无疑是告诉投资人,该公司的价格的长期走势可以靠着明察而予以判断。

为了避免投资者陷入投资误区,格雷厄姆在他的著作及演说中苦口婆心地提出下列告诫:

1、做一名真正的投资者。虽然投机行为在证券市场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于投机者仅仅为了寻求利润而不注重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场先生”的左右,陷入盲目投资的误区,股市一旦发生大的波动常常使他们陷于血人无归的境地。而谨慎的投资者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作出投资决策,所冒风险要少得多,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2、注意规避风险。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而获得利润,甚至是无风险而获利,这在实质上是高利润。在低风险策略下获取高利润也并非没有可能。高风险与高利润并没有直接联系,往往是投资者冒了很大的风险,而收获的却只是风险本身,即惨遭亏损,甚至血本无归。投资者不能靠莽撞投资,而应学会理智投资,时刻注意对投资风险的规避。

3、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企业。一家公司的股价在其未来业绩的带动下不断向上攀升,投资者切忌盲目追涨,而应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因为即使是采取最严格的会计准则,近期内的盈余也可能是会计师所伪造的。而且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核算出来的业绩也会造成很大差异。投资者应注意仔细分析这些新产生的业绩增长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还是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带来的,特别是对会计报告的附住内容更要多加留意。任何不正确的预期都会歪曲企业的面貌,投资者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作出评估,并且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

4、如果一家公司营运不错,负债率低,资本收益率高,而且股利已连续发放了一些年,那么,这家公司应该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对象。只要投资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该类公司股票,投资者就不会犯错。不要因所持有的股票暂时表现不佳就急于抛弃它,而应对其保持足够的耐心,最终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5、投资者应合理规划手中的投资组合,即25%的债券或与债券等值的投资和25%的股票投资,另外50%的资金可视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而灵活分配其比重。当股票的赢利率高于债券时,投资者可多购买一些股票;当股票的赢利率低于债券时,投资者则应多购买债券。当然,使用上述规则只有在股市牛市时才有效。一旦股市陷入熊市时,投资者必须当机立断卖掉手中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和债券,而仅保持25%的股票或债券。这25%的股票和债券是为了以后股市发生转向时所预留的准备。

6、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还必须关注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一家公司的股利政策既体现了它的风险,又是支撑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家公司坚持了长期的股利支付政策,这表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体质”及有限的风险。而且相比较来说,实行高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会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而实行低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只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投资者应将公司的胜利政策作为衡量投资的一个重要标准。

随着格雷厄姆操作策略和技巧的日益精熟,格雷厄姆再也不会犯与1929年同样的错误了。当格雷厄姆发现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42年越过历史性的高位之后,即一路攀升,到1946年已高达212点时,他认为股市已存在较大的风险,于是将大部份的股票获利了结,同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低价股,也没有再补进股票。此时的格雷厄姆几乎已退出市场。这也使得格雷厄姆因此而躲过了1946年的股市大灾难,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也因此免遭损失。

格雷厄姆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者,不仅要有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适应能力,而且需要有灵活的方法和策略,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操作技巧,以规避风险,获取高额回报。格雷厄姆在股市投资中坚持不懈地奉行自己创立的理论和技巧,并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其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中国国内已有的译作有:

《证券分析》,海南出版社出版。

《聪明的投资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