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15762900000015

第15章 全身体格检查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主要用于住院病人、健康人全面的体格检查等情况。它是指面对具体病人或受检者从头到脚、全面系统、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身各部分的体格检查。为保证检查内容全面系统、顺序合理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由于检查通常是在问诊之后进行,检查者一般对于应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应已心中有数,因此,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应更为深入细致,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这就使每例全身体格检查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患病的器官系统。

二是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强调一种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而且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三是遵循上述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根据具体受检者和医生的情况,酌情对个别检查顺序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常需从患者背后进行,因此,卧位的患者在坐位检查后胸时可再触诊甲状腺,予以补充。如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可立即检查后胸部。腹部检查采取视听叩触顺序更好。四肢检查中,上肢检查习惯上是由手至肩,而下肢应由近及远进行。

四是体格检查还要注意具体操作的灵活性。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五是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以卧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和(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部和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这样,可以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而在此过程中患者仅有两三次体位更换。

六是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查边问,核实补充。对于客观检查结果的正常限度、临床意义,需要医生的学识和经验。有时需要重复的检查和核实,才能获得完整而正确的资料。

七是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医患关系,而且可以补充病史资料,如像补充系统回顾的内容,查到哪里,问到哪里,简单几个问题可十分自然而简捷地获取各系统患病的资料;又如健康教育及精神支持也可在检查过程中体现。

八是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40分钟内完成。

九是检查结束时应与患者简单交谈,说明重要发现,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但如对体征的意义把握不定,不要随便解释,以免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紊乱。

第二节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视诊

视诊是检查者通过视觉来观察被检查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一种检查方法。全身情况如年龄、性别、发育、营养、意识、面容、体位、步态或姿势等。局部视诊如皮肤、黏膜、舌苔、头面、颈部、胸廓、腹部、四肢、骨骼关节等。某些特殊部位需借助仪器设备观察,如耳镜、眼底镜和内镜等。视诊简单易行,能反复和持续进行,可以前后比较和动态观察。视诊时注意事项。

1.视诊最好在间接日光下进行,亦可借助灯光。但在观察黄疸和发绀时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环境应当温暖,体位和裸露部分应当根据视诊的部位决定。并根据需要做一些动作以配合检查。

3.视诊应当全面系统,以免遗漏体征,并作两侧对比。视诊中应当根据主诉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有的放矢、有重点地进行。

4.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否则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疾病的临床征象繁多,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和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

5.在进行全面系统体格检查时,身体各部分视、触、叩、听一般应结合进行。

二、触诊

触诊是检查者用手触摸受检查者身体的各部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其中以腹部触诊最为重要。触诊可以发现视诊未能发现的体征,也能证实视诊所见,还可以明确或补充视诊尚未确定的一些体征。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面皮肤最为敏感,因此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一)触诊的方法

根据触诊时手施加压力大小不同,可分为感觉触诊法、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临床上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触诊法。

1.感觉触诊法

检查者将一手或双手手掌置于被检查者某部位,依靠手掌的感觉来判断局部的震动。如检查心脏搏动、震颤、肺部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等。

2.浅部触诊法

检查者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的部位上,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检查部位,不能在被检者体表上移动到另一检查区域。浅部触诊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

3.深部触诊法

常用于腹部检查。检查者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深部触诊主要用以检查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嘱被检查者张口平静呼吸,或与被检查者谈话以转移其注意力,使腹肌尽量松弛。检查者以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逐渐压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如为肠管或索条状包块,则沿与长轴相垂直方向滑动触诊。这种触诊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右手置于被检查部位,而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其推向右手方向,这样除可起固定作用外,还可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常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块的检查。

(3)深压触诊法:以拇指或并拢的食指、中指逐渐深压,用以探测腹腔深部病变,以确定有无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和胆囊压痛点等。在检查反跳痛时,即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松开,并询问被检查者是否感觉疼痛加重或查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4)冲击触诊法:又称浮沉触诊法。检查时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取70~90度的角度,置放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即会有腹腔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这种方法一般在因大量腹水使腹腔脏器或包块难以触及时使用。因急速冲击可使腹水在脏器表面暂时移去,脏器随之浮起,使指端易于触及肿大的肝、脾或腹腔包块。冲击触诊会使被检查者感到不适,操作时应避免用力过猛。

(二)触诊的注意事项

1.检查者应先向被检查者讲明检查的目的和配合要求。指甲要剪短,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

2.受检查者应取适当体位。腹部检查应当仰卧,下肢屈曲,双臂置于体侧,腹肌放松,检查者站在右侧,面向被检查者。检查脾脏时,被检查者可取右侧位,左下肢屈曲,右下肢伸直。

3.检查下腹部时,必要时嘱被检查者排空大小便,以免将充盈的膀胱或粪块误诊为肿块。

4.触诊时应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先检查健康的部位,再检查可能有病变的部位。

5.要熟悉脏器的正常位置、大小以及正常的变异。以免将腹直肌、浮肋、游走肾或器官异位误为肿块。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手掌、拳头等叩击被检查者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有无异常或根据是否出现疼痛来判断病变的方法。叩诊时应嘱被检查者充分暴露被检部位,肌肉放松。叩诊多用于确定心、肺、肝、脾等脏器的边界,浆膜腔中液体或气体的多少、肺部病变大小与性质以及子宫和膀胱有无胀大等情况。

(一)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检查者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者的部位,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这种叩诊法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的胸水或腹水等。

2.间接叩诊法

左手中指第二指节作为板指紧贴于拟叩诊部位,但不要重压,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叩诊法。

(二)叩诊音

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因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间距不同,故在叩击时产生不同的声响。根据声响的频率(音调高低)、振幅(音响强弱),是否乐音(音律和谐)的不同,在临床上常分为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5种。

1.清音

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强,其频率为100~128次/秒,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非乐性叩诊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2.鼓音

是一种和谐的乐音,与清音相比音响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的叩诊音。正常人见于左侧前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情况下,可见于肺空洞、气胸、气腹等。

3.过清音

是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乐音。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4.浊音

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在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音响,如叩击心脏或肝脏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部分,或在病理状态下如肺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所表现的叩诊音。

5.实音

亦称重浊音或绝对浊音,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非乐性叩诊音,如叩击实质脏器心或肝所产生的音响。在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等。

(三)叩诊的注意事项

1.环境要安静和温暖。被检查者裸露部位不应感到寒冷。检查者手要温暖。

2.被检查者应保持适当体位,如胸部叩诊,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腹部叩诊常取仰卧位。少量腹水,嘱被检查者侧卧位或膝胸位。

3.叩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并作两侧对比,注意对称部位音响的异同。

4.根据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选择适当的叩诊方法。

四、听诊

听诊是用耳朵或借助听诊器听取被检查者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并根据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声音性质以及变化来判断脏器是否正常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听诊方法

1.一般听诊

检查者用耳朵听取被检查者身体某一器官发出的音响,如声音、咳嗽、呃逆、呼吸、啼哭、嗳气、肠鸣、骨擦音等。

2.直接听诊法

检查者用耳郭直接贴附在被检查者的体壁上进行听诊,用这种方法所听得的体内声音很微弱。该方法不够卫生,也不便施行,某些部位更难以用直接听诊,故目前只有在某些特殊或紧急情况下才采用。

3.间接听诊法

即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检查方法。此法方便,可在任何体位时使用,而且对脏器运动的声音还能起到放大的作用。间接听诊法的使用范围很广,除心、肺、腹外,还可听取血管音、皮下气肿音、肌束颤动音、关节活动音、骨折断面磨擦音等。

(二)听诊注意事项

1.环境应安静和温暖,在寒冷季节应使听诊胸件暧和后再接触被检查者体表。

2.被检者取一定的体位,一般取坐位或卧位。有时需配合呼吸运动或变换体位后再听诊。

3.检查部位应充分显露,切忌隔着衣服听诊,以免衣服摩擦发出音响。听诊胸件应紧贴体表,避免与皮肤摩擦产生附加音。但也不宜过度用力,导致被检查者疼痛。

4.听诊一个器官时应将其他器官发出声音忽略,如听肺部呼吸音时,应暂时忽略心音和心脏杂音。

5.听诊应与视诊、触诊、叩诊结合起来。听诊肺部时应上、下、左、右对照鉴别。

(三)听诊器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软质听诊器,由耳件、胸件(或称体件)、连接管等部分组成。胸件分钟型和膜型两种。钟型用于小部位的听诊,如小儿肺部、瘦人的肋间等,低音调听诊效果较好,如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膜型适用于较大部位听诊,高调的声音听诊效果较好,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叹气样杂音。

五、嗅诊

嗅诊是检查者通过嗅觉来发现被检查者发出的异常气味的方法。异常气味大都来自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排泄物和脓液等。嗅诊的检查者可用手将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特点与性质。临床上经常用嗅诊检查的有狐臭味、汗液味、呼吸味、痰液味、呕吐物味、粪便味、尿液味和脓液味等。

第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检查的基本项目根据上述要求拟定,遵循这一基本内容和逻辑顺序,有利于初学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些看似机械、繁琐的项目是全身筛查必不可少的,也有利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学生按此条目学习,经过反复实践,可以熟能生巧,应用自如,面对具体情况也能根据临床工作要求合理取舍。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姓名、职称,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查体前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频率、节律)。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袖带位置、松紧度、测压)。

二、头颈部

1.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2.触诊头颅。

3.视诊双眼及眉毛。

4.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5.检查双侧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6.检查双侧泪囊。

7.分别翻转左右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8.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9.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

10.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11.检查集合反射。

1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1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1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1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检查者摩擦手指,受检着掩耳闭目)。

16.观察外鼻。

17.触诊外鼻。

1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1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20.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21.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

22.检查筛窦,有无压痛。

23.观察口唇、牙、上腭、舌质和舌苔。

2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黏膜、牙、牙龈、口底。

2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2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2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2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2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受检者闭目)。

30.暴露颈部。

31.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3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3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双侧对比)。

34.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浅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35.触诊甲状软骨(以便确定甲状腺的检查部位)。

36.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37.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触诊可疑者,请病人坐立,从背面进行检查。

38.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39.触诊气管位置。

40.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三、前、侧胸部

1.暴露胸部。

2.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3.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4.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5.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五群:外侧、胸肌、肩胛下、中心、腋尖)。

6.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五群:外侧、胸肌、肩胛下、中心、腋尖)。

7.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8.检查双侧呼吸活动度。

9.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10.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11.叩诊双侧(自肺尖开始向下,前胸、侧胸双侧对比)。

12.听诊双肺(自肺尖开始向下,前胸、侧胸双侧对比,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1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双侧对比)。

14.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15.触诊心尖搏动((手掌、手指两步法触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

16.触诊心前区有无异常(震颤、摩擦感)。

17.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18.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19.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20.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21.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22.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23.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上述心脏听诊,先用膜型胸件,再酌情用钟型胸件补充。

四、背部

1.请受检者坐起。

2.充分暴露背部。

3.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4.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5.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7.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8.叩诊双侧后胸部。

9.叩诊双侧肺下界(腋中线、肩胛线)。

10.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11.听诊双侧后胸部(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双侧对比)。

12.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1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双侧对比)。

1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15.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16.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17.检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五、腹部

1.正确暴露腹部。

2.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3.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4.听诊肠鸣音。

5.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6.叩诊全腹。

7.叩诊肝上、下界。

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

12.训练患者作加深的腹式呼吸2~3次。

13.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4.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5.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6.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7.检查胆囊点有无压痛(Murphy征)。

18.双手法触诊脾脏(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双侧对比)。

21.检查腹壁反射(上、中、下双侧对比)。

六、上肢

1.正确暴露上肢。

2.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双侧对比)。

3.观察双手及指甲(双侧对比)。

4.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5.检查指关节运动。

6.检查双手握力。

7.触诊腕关节。

8.检查腕关节运动。

9.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0.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1.检查肘关节运动。

12.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暴露肩部。

14.视诊肩部外形。

15.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6.检查肩关节运动;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双侧对比)。

17.检查肱二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18.检查肱三头肌反射(双侧对比)。

19.检查桡骨骨膜反射(双侧对比)。

20.检查Hoffmann征(上肢的锥体束征)。

七、下肢

1.正确暴露下肢。

2.观察双下肢外形、皮肤、趾甲等。

3.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4.触诊腹股沟淋巴结。

5.触诊股动脉搏动,必要时听诊。

6.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7.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伸膝)。

8.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9.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0.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1.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2.触诊双足背动。

13.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

14.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7.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双侧对比)。

18.检查膝腱反射。

19.检查跟腱反射。

20.检查Babinski征。

21.检查Oppenheim征。

22.检查Kernig征。

23.检查Brudzinski征。

24.检查Iasegue征(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八、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2.观察肛门、肛周、会阴区。

3.戴上手套,示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4.观察指套有无分泌物。

九、外生殖器(仅必要时检查)

解释检查的必要性,注意保护隐私;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取仰卧位。

男性:

1.视诊阴毛、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2.视诊尿道外口。

3.视诊阴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4.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视诊阴毛、阴阜、大小阴唇、阴蒂。

2.视诊尿道口及阴道口。

3.触诊阴阜、大小阴唇。

4.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十、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请受检者站立。

2.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3.检查双手快速轮替运动。

4. Rombelz试验(闭目难立征)(睁眼、闭眼)。

5.观察步态。

6.检查屈腰运动。

7.检查伸腰运动。

8.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9.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第四节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有时由于患者病情与体位的限制、心理或生理的缺陷,不能配合医生按常规方法和顺序进行全身检查,医生需考虑改变检查顺序,或使用变通方法实施。有时检查不得不在患者家中或临时的检查床上进行,又缺乏必要的设备条件,对此情况均应有灵活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体格检查。

一、智力障碍患者的检查

智力障碍的患者可能由于不能理解意图、过去不悦的经历、恐惧或对检查方法不适应,不能配合检查。此时应特别耐心,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保护患者隐私,让一位亲近的家人或保健人员在场,常可使患者减少顾虑,配合检查。应减慢速度,轻柔、细致,不得已时可分次完成。如同检查小儿一样,可能有损伤或带来恐惧感的检查应留待最后完成,以免因此影响关键部位的检查。

二、情绪障碍或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可能由于不合作、敌意而妨碍检查。有时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或家人在场可抚慰患者与医生合作,借机尽量完成全身体格检查。对于全身或重点体格检查绝对必要的精神病患者,可在用镇静药物或适当约束后进行。

三、病重或生理缺陷患者的检查

检查需要更长的时间,更轻柔的手法,变通的检查方法和顺序来完成。抬起、翻身、变动体位都可能需要助手。需要特别注意检查与主诉、现病史有关的器官系统。检查顺序需要酌情改变。

四、卧床和轮椅上患者的检查

卧床的患者,全身检查有时只能在卧位进行,检查者有时需要变更自己的位置来完成全部项目。如对不能坐起或站立的患者,眼底检查有时不得不在卧位情况下进行;心脏检查有时需要配合变动体位的听诊,而患者又不能下蹲或做法氏动作,此时可嘱患者握拳、被动抬腿或用血压计袖袋压迫双臂等方法增加回心血量,对心音和杂音的确定同样有效;肺部检查时,常需助手帮助翻身以完成侧面及背部的叩诊与听诊;直肠检查可以用左侧卧位方式进行触诊,注意屈髋、屈膝,右腿应尽量完全屈曲,同时也可检查背部,特别是检查压疮、叩诊脊柱等。合作的患者可通过抬腿、抬头了解肌力;神经系统检查,在颅神经方面,卧位检查无困难,但不宜进行呕吐与吞咽反射的检查。

轮椅上的患者,头颈、心肺、上下肢检查如通常坐位的患者。腹部、直肠、外生殖器、下背部、臀部的检查则不可能满意,如十分必要,应转移至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五、条件不佳情景下的检查

在患者家里进行体格检查,需要携带必要的检查器械,注意卧床一般较医院的检查台较低,光线应尽量调整充足,最好有助手或家人在场协助完成。如果患者可以活动而又能合作,一般完成检查无困难;如其不能,则需助手协助翻身或固定体位。检查结束后应注意将所有用过的一次性消耗物品装袋处理,其余器械应充分清洁和消毒才能供第二次使用。

六、某些意外紧急情况下的体格检查

临床医生有时在社交场合、旅行途中或度假期间遇到一些意外的救援要求和危及生命的急诊患者,在缺乏必要的器械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思想准备,然后灵活应对现场的情景。显然,生命征的检查是第一位的。在抢救期间可酌情抓紧时机,完成重要器官的一些检查,如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球活动,以及心、肺听诊和四肢活动度等,不求全面、系统,但求与生命相关或创伤部位有关的体征能及时发现、准确评估,为进一步抢救或治疗的决策提供依据。

七、老年人的体格检查

随着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除儿科医生外,各科都将见到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体检时应正确区分年龄改变与病态,注意检查的技巧。

(一)注意随着年龄增加而可能出现的老年性改变1.视力、听力有一定下降,记忆力减退。

2.皮肤弹性降低。

3.瞳孔对光反应稍迟钝,眼球向上凝视能力下降;老年环也不是病理改变。

4.收缩压略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

5.与脊柱后弓和椎体下塌有关的胸腔前后径增加;胸部检查时有捻发音并不一定是疾病所造成。

6.肠蠕动功能下降致肠鸣音较少和较弱。

7.性器官(如女性阴唇、阴道,男性睾丸)萎缩。

8.前列腺增大。

9.肌肉常有轻度萎缩。

10.步态变慢,跨步变小。

11.神经系统检查时,踝反射可能减弱,其他深反射及肌力也可能减弱。

(二)老年人体检时特别注意事项

1.定期的体格检查十分必要,但老年人可能由于骨关节改变而行动不便,应照顾患者实际情况,准备更多时间,耐心、细致进行体检。

2.检查的方法应灵活、机动,如在交谈中有效地了解智力、记忆力。

3.初步的精神状态检查可从患者的一般状态、情感反应及语言、行为是否适度,加以评价。

4.注意患者视力、听力下降程度,一般对耳语音及高调语音分辨能力较差。

5.心脏检查时,注意第一心音改变及第三心音可能是病态表现。

6.血压检查最好包括坐、卧、立位,以了解循环代偿能力,并应双臂检查。

第五节 全身体格检查结果的叙述及记录基本要求

1.使用蓝黑钢笔或碳素水笔书写,字迹整洁,规范用字,勿用“ ”、“-”等符号。

2.描述语言使用医学术语及书面用语,内容系统全面,文字简练,概括性强。

3.尽量不要使用结论性语言,如无肿大,正常,无异常等,也不要记录检查方法或过程,如瞳孔见光立即缩小,叩击肌腱肌肉立即收缩等,只描述检查结果。

4.检查结果视诊内容可以用“无”、“未见”,阳性体征要描述体征类型或名称(如丘疹,瘢痕等),部位,大小,数量,形态,颜色等;触诊结果描述为未触及,阳性体征记录部位,大小,形态,压痛,表面及边缘,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等;叩诊有无叩击痛,某种叩诊音,脏器界限的具体位置等;听诊记录为未闻及音,或可闻及音,描述其频率、节律、强度、性质等等。

5.关节活动功能描述为有无受限;各生理反射记录为存在,增强,减弱或消失,双侧对比;阵挛,病理反射,Kernig征,Brudzinski征及某些综合征体征可叙述或记录为阴性或阳性等;肌张力描述为正常,增强或减弱;感觉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减退,消失,过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