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卓尼洮砚产业文化
157647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共卓尼县委书记才让当智-卓尼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武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有10万多,是藏、汉、回、苗、蒙、土等十多个民族杂居但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岁月沧桑,日月轮回,大自然的恩赐与历史的积淀,孕育出具有洮河流域文化特征的人类文明。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池砚文化,如同民族文化园林中的五朵奇葩,争奇斗艳,竞相绽放,成为汇聚卓尼历史文明发祥演绎的渊源,成为传承发展卓尼文化的灵魂。五大文化犹如五部厚重的史书,既反映了卓尼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又承载了无数对卓尼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卓尼自然风光瑰丽,生态多样,是一座植物学的博物馆,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尘封,使这里成为现实世界中的香巴拉。卓尼是历史上华夏文明最早发祥的地区之一,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经这里,县内洮河流域密布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等文化遗存。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东端,卓尼成为安多藏区宗教文化的中心之一,大小20多处寺院以及宗教活动,还有不同寺院的珍藏文物、佛学研究,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处“汉藏走廊”边缘的卓尼是一座具有农郁民俗风情的历史文化大观园,古老的羌族部落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中留下了风格浓郁的民俗风情。民俗民风、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间服饰、竞技体育等构成独具魅力的人间风情。卓尼土司自噶氏家族奠基以来,历时500余年。土司衙门的组织系统及其演变,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从其发展脉络中可以窥探到社会进步的轨迹。产于卓尼的洮砚始于唐宋时期,历来被誉为中国传统的三大名砚之一。1300多年的雕刻历史,不仅使洮砚蜚声中外,而且在雕刻技法、图案寓意、成砚型制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因洮砚雕刻技法精湛,成品精美,发展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广泛,卓尼县被誉为中国洮砚之乡。

我们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从这套丛书中寻找到卓尼文化的根,感悟到卓尼文化的魂。通过《卓尼文化丛书》这个窗口,大家可以仔细品味历史的卓尼,真切感受现实的卓尼,继续憧憬未来的卓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