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卓尼洮砚产业文化
15764700000008

第8章 雕刻(2)

观赏和使用是砚的两大基本功能。洮砚的结构和布局不仅充分具备了使用的优越条件,而且还非常讲究结构的布局章法。它已从一件普通的文房用具升华为布局结构相当考究的艺术品。

洮砚各部分的结构都有严谨、科学的组合方式,又有艺术性很强、布局得宜的章法。

墨池被砚工俗称墨堂或堂子。它是砚台最主要的部分,约占砚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形状以圆形为主,方形、长方形次之,深度一般在两厘米左右。洮砚的墨池堂底形状可分三种类型:即平底型、罗锅型和托盘型。平底型墨池底部呈一平面,堂壁垂直于底部水平线,整个墨池平整如镜。这种堂底的优点是磨墨手感舒适,墨汁浓淡均匀。罗锅型墨池轮廓也多为圆形,底部中心凹进,堂壁向外倾斜。罗锅型墨池的优点是研磨速度快,研磨时墨锭不会石盖碰池壁,墨汁自然流向堂心,形状美观天然,增强了砚的观赏价值。托盘型堂底又称为双层底墨池,俗称双堂子。它的堂底中心部分凸出,周围凿成一深槽作贮墨槽,凸出的圆面才是研磨台。其台面又呈罗锅底,边缘高,中间低,能防止研磨时墨锭滑向边槽。托盘底墨池美观大方,使用方洮砚的水池亦称为水堂或浅堂子。顾名思义,水池比墨池要浅得多,做工也不像墨池那样考究,随意性很大。洮石见的水池在砚行中最具特色,布局最合理。它既不占据观面而独成一池,又不失其使用价值,它与砚台的主体图案和谐统一,大多处理在透雕图案的底基部凹坑之处。

洮砚“石形带盖”中的盖,不是包装盒、匣中其他材料做成的盖,而是由整块石料凿成的天然石盖。它与砚是同一块石料雕成,在艺术上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带盖的便。优点是边磨墨边使用,中间研好的墨流人贮墨槽先供使用,中间的研墨台尚可继续研墨。洮砚的水池不同于其他砚型,水池与墨池截然分开。研墨或调墨的浓度时,不用临时滴水,只需在水池中蘸水。

砚又称为双砚,双砚的盖又可分为堂盖和整盖。堂盖仅将墨池盖住,其盖面装饰与整方砚台的图案装饰共同构成统一的画面,展现在外,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直接观赏到整个砚台的风韵。堂盖式砚台的外形千姿百态,但石盖和其所盖的墨池绝大多数是圆形的,砚台的图案多采用透雕技艺刻成。整盖是将砚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互相扣合而成。整盖的盖面即为砚的主题图案的分布之处。砚底部分仅有墨池、水池。整盖式砚台的外形多为规矩形状,如方、长方、圆、三角等形,它的主题图案仅用高、士浮雕技艺刻成。洮砚的盖是十分考究的,盖面、盖里和盖扣都作了精致地雕刻处理。盖面要求与整个画面协调统一,有些盖面甚至与砚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盖面也是砚工雕刻名家题词和落款的部位。它犹如书画作品的天庭,疏而不空,在整个砚面的构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洮砚的款式分单砚和双砚两大类。单砚只有一片,故又称单片砚。单片砚本是砚祖,任何款式的砚台都是从单砚发展而来,洮砚也不例外。如宋代插手单砚在天水出土后,即推翻了“洮砚自古就有盖的说法”,从而证明洮砚也与其他砚一样,同样遵循了一条“砥砺一研磨石——砚石片一单砚-双砚”的发展进化途径。但洮砚在问世不久后就发展了有盖可以防止耗墨的优点,捷足先登,率先抛开了单片砚的陈规,创新了带盖双砚的款式。洮砚带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自双砚流行以来,洮砚中的单片砚几乎绝迹。近年来,洮砚又吸取端歙等其他砚类的单片款式,创作了不少单片砚的精品。单砚的图案多以浮雕技艺刻成,其优点是省工省料,造价低,自然大方,实惠耐用;缺点是耗墨快,不宜长时间贮墨。

双砚由底、盖两部分组成,是洮砚最具特色的款式。双砚中的底盖有两类:一类是以砚底为主体,砚盖从属。砚的主要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在于砚底。另一类是底盖平分秋色,砚底承担使用功能,砚盖担负观赏功能,所有的图案、装饰都集中在砚盖之上。双砚的优越性远远大于单砚,它既可防止耗墨,具有长期贮墨不干的优点,又能保持墨汁的清洁、新鲜。更主要的是双砚的透雕图案和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自成一家,载誉千秋。传统图案洮砚经过近千年的雕刻历史,流传下来成千上万种精美的传统图案。尤其是洮砚产地周围,历代有少数民族聚居,他们互相交融同化,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他们奇特的风俗习惯,神秘的宗教仪轨及神话等文化遗产又为洮砚雕刻的图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最具特色,最为流行的还是象征着强大生命力、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活泼、升腾、雄威、矫健等特征的龙凤图案。

龙凤图案:以龙凤为创作素材流传下来的传统图案是洮砚雕刻的代表性图案,盛传至今上千年而不衰。较驰名的图案有龙凤朝阳、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独龙探海、四龙竞雨、五龙闹海、九龙戏日、凤穿牡丹、百龙聚会、龙凤呈祥等等。龙的形象有飞龙、坐龙、立龙;其动态有入云龙、下海龙、出洞龙、戏水龙等等。洮砚雕刻艺人对龙的形象塑造达到了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

宗教类图案:由于洮砚产地卓尼在历史曾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境内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宗教信仰在民间有着相当深厚的思想基础,渗透于洮砚雕刻的图案创作之中。流传较广的有佛八宝、仙八宝、八吉祥、观音送子及各类佛像等。

谐音寓意图案:此类图案源于口语谐音,民间现工称为口米图案,是用物体称谓的谐音寄寓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图谱极多,流传较广的有五福捧寿、恋子双余、福寿延年、福荣有余、喜上眉梢等。

借物寓意图案:用某些物体的特征寓意,图案飘逸清高,甚为雕刻者和收藏家双方所钟情。这类图案都有相当俊逸潇洒的雅号。

如由梅、兰、竹、菊组合的四君子;由松、竹、梅组合的岁寒三友;由松柏、霜菊组合的松菊延年;另外还有松鹤延年、三阳开泰、花好月圆、鱼跃龙门等。

传说故事类图案:此类图案在洮砚雕刻中流传很广,创作素材也很丰富,通常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历史小说,有桃园三结义、文王访太公、武松打虎、瓦岗寨、康熙访贤等。二是来源于民间神话传说,有牛郎织女、天仙配、哪吒闹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三是源于民间戏曲,有文成公主、牧童放牛、白蛇传、西厢记、牡丹亭、苏武牧羊、花亭相会、游西湖、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四是源于民间故事,有麻姑献寿、吹箫引凤、跨虎入山、踏雪寻梅、龙女牧羊等。除此之外,名山胜景、僧院古刹、亭台楼阁、奇石怪树、虫鸟花卉、飞禽走嫦娥奔月兽、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等,都是洮砚雕刻图案的创作题材。洮砚在近千年的雕刻历史中,利用这些丰富的传统素材,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珍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其本身就是一宗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第三节)雕刻技艺

洮砚的雕刻技艺中,包含着所有雕刻姊妹艺术的某些成分。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吸取了众家之长,充实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透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刻技法。即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透雕是洮砚雕刻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雕刻技艺,也是与其他砚种在雕刻方面最显着的区别。洮砚的主题图案都采用透雕技法,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最典型的是洮砚中的龙凤图案,每条龙或是龙头部分都经过镂空后盘旋于云朵之中,忽隐忽现,就连细微的龙须也是经过镂空圆雕的。每一片云朵也与龙体同时悬空于水池之上,仅在边缘部分的几个支撑点上才与砚体底座相连。其他图案中的松树枝及斑驳的树皮,细微的枝叶、花瓣花蕊,鸟虫的羽翅、鳞爪等都用透雕技艺去完成。洮砚的透雕技艺,除艺术上独具特色外,还增加了实用价值。它给镂空后的凹底又安排了砚台的水池,巧妙地将艺术和实用揉为一体。

洮砚的透雕技艺源自何时?现尚难准确定论,但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洮河石《蓬莱山砚》和宋文绣院《洮河绿石砚》中砚面的雕刻图案,就开始运用了部分透雕技法。由此而知,洮砚的透雕技法最迟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那时,我国的玉器雕饰业虽然已很发达,但玉雕中圆雕技艺的鼎盛时期是在南宋,可见洮砚透雕技艺与玉器圆雕技艺之间并不是一种模仿承袭的关系,而是一对互相借鉴、同步发展的姊妹艺术。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凸起形象的一种雕刻技艺。按其表面凸出程度的不同而分称高浮雕和浅浮雕。洮砚雕刻技艺中采用浮雕的部分,多以高浅结合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主题图案,一般都采用逐渐过度的雕刻技艺。其顺序是:边缘石基部一浅浮雕一高浮雕一透雕一圆雕。如一棵古松,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根基和部分主杆是浅浮雕;中部是高浮雕;枝叶悬空作透雕;间或还将树梢的松果、松鼠、鸟雀处理为圆雕。又如在一幅鱼龙戏水的图案中,龙身半隐云端,头探海面,鱼儿也将要跳出水面,若即若离。砚工就将云龙处理成透雕,鱼儿处理成高浮雕,海浪、水波则为浅浮雕。洮砚中的部分单片砚和一些长方形整盖双砚的图案中大部分是浮雕作品,刀法以细腻见长,构图巧妙,层次明显,错落有致,并不拘泥于呆板的技法格局。洮砚中的浮雕技艺是借鉴和发展了石、木、砖雕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它保留了石雕的雄浑力度,木雕的奇妙工笔写意和砖雕柔和流畅的线条多方面的特色。浮雕适合于表现图案中的人物、远景和大面积且附着力较强的部分。

洮砚刻字技艺约始于宋代,是吸收借鉴碑帖和篆刻艺术形成的。刻字早期是在浮雕图案的楼亭殿阁上题写匾额,如宋洮河石《蓬莱山砚》中殿阁上的“蓬莱山”三字和龟负碑面上的“雪堂”二字。后来,挑砚落人书画金石大师们的手中,他们喜欢在砚盖上题词作赋,并亲自操刀留迹,开创了洮砚刻字的先河。这些刻字无一定格局,完全由持刀者各尽其能,扬众家之长。由于这部分刻字砚的流通传播,使砚台刻字艺术的信息又反馈到砚工那里,他们将洮砚刻字的形式和功能逐渐定格于两种格式:即题词和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