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恩做人责任做事全集
15766200000189

第189章 在细节处下工夫

细微之处见精神

凡事着眼于大处,已经成为我们做事的习惯。而与我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德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的近乎刻板的认真:如果一块橡皮掉在室内的某个桌子底下,德国人必先找个原点,画个坐标系,逐区域搜索;日本人会一板一眼把屋子的角落搜个遍,直到找到为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做市场调研时,居民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都在记录之列。

全球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立足于细节。肯德基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每种原材料搭配的精确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宽窄、烹煮时间的分秒等都有明确规定;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会对曾在全球所有连锁店里消费过的顾客的年龄、地址、消费总额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而沃尔玛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对细节的注重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总裁沃尔顿外出不会浪费一块香皂,公司所有的工作记录本都是用废报告纸裁成。

“关注细节”并非是小题大做,我们可以看出,对细节的认真成就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事实:德国希特勒时代修筑的高速公路现在还在使用;由德国人设计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和本国人设计的二号线在大方面没什么不同,但正是被二号线忽略的诸如站台瓷砖颜色、AN的三级台阶之类的细节使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也许看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受连累,一直影响下去,就会把一件大事弄垮。

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也许影响全局的就是这一细微之处,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在细节处下工夫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一般人会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会疏忽。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从细节之处下功夫,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国人莱比锡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莱比锡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便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莱比锡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莱比锡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呢?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贴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莱比锡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境贫寒,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他没有轻信莱比锡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莱比锡因为自以为是、忽视细节。与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莱比锡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学生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细节的发现。

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请看下列企业在细节上的功夫:

戴尔电脑公司的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开发分为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和300多个关键实践,详细描述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麦当劳的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浆接货温度要在4摄氏度以下,高一度就退货;一片小小的牛肉饼要经过40多项质量控制检查;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时就扔掉。生产过程采用电脑操作和标准操作,制作好的成品和时间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温槽中。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9分钟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对如何烤牛肉饼一项就写了20多页。

海尔生产线的十个重点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台,155个质量控制点都有质量跟踪单,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到出厂都建立了详细档案。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功夫,才使得戴尔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老大,才使麦当劳能够在快餐业长盛不衰,也才使得海尔能够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慧言点拨

企业无论大小,职位无论高低,细节上的功夫不可或缺。只有下足了细节上的功夫,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了细节的作用,细节甚至可以决定你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