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线描与设计思维
15768400000013

第13章 近代线描人物画的探索(1)

线描人物画在近代得到很大发展和创造,任伯年的布衣人物线的运用,结合了书法的用笔,在写生方面体现了生活化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倡导下,出现了许多描写布衣生活的画家,取得了丰厚的成就,也创造了卓越线描技法。

(第一节)连环画对线描的贡献

连环画是中国线描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叙事性优点和线描的方便有机的结合起来,图文并茂,是我国在当时大多数人民文化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普及各种知识的最好途径,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卓有成效地帮助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促成了线描的社会广泛运用和普及,使线描能够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使用和审美培养。将历史故事、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人物生态无所不包地进行反映,使人们的生活研究和探讨更具体化。在我国,连环画的发展和普及是在20世纪50-70年代,连环画创作、阅读遍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的每个家庭、学校、工厂、医院和单位,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线描的表达能力。有承担宣传政策、计划、方针等政府宣传内容的作品,有宣传新科技知识的科教作品,有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及医药知识作品,农业和工业知识的作品。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诗歌等叙述性的连环画作品最多,成为连接中华民族各民族、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人们感情的纽带和桥梁,为人们的互相了解提供了直观的条件,使彼此陌生的各地生活着的人们有了感情的联系。

其中有许多线描创造运用非常成功的作品。贺有直的连环画《三乡巨变》《朝阳沟》,把五十年代农村人物布料服装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传统线描的美感和表现力,茂盛的树木,美丽的沟梁山川,淳朴的民风,生动可爱的人们,汇聚成优美的画面,给那个时代生活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画面,精神之高尚、和谐,以后可能永远再看不到。传统线描在以后是被改造的对象,但总也成为初学者的教科书,成为线描造型的研究的基础。“文革”前期的十几年间,是传统线描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线描画家和数不胜数的线描作品,不同程度地突破和发展了传统线描的表现方法和表达范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和作者情感的渗透也是最好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作品远远摆脱了功利的束缚,真诚善意的歌颂着生活,是宗炳主张的“澄怀味象”最佳状态。尽管如此,贺有直在《对线描的几点体会》中还谈到:“我现在常常为自己定形的手法而束缚,无法摆脱并超越它而感到苦恼。”“总觉得似乎被什么东西缚住手脚而无力挣脱”。“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成见太深,对生活的理解太肤浅”。对生活深入观察,体验成为这一时期画家重要的前进目标,当时政治、文艺作者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也是作品流露的基础因素。

近来线描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强力支持,使画家摆脱了经济上的困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心爱的事业当中去,写生或者创作,都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强力支持。画家的行为和群众的愿望密切地融合在一起,无论生活中现象及情感上的真挚是本质化而不虚假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可歌可颂的。

农村生活素材的丰富,情感生活的淳朴在五十年代的和谐局面,成就了贺有直、顾炳鑫、刘继卣等画家的成功。连环画《武松打虎》《闹天宫》在那个时代挂在几亿人口的家中,成为人们谈论的对象。顾炳鑫等人的《列宁在十月》很成功地表达了线描对西方人物与制服、城市、机器及生活环境的描绘,技巧的运用也是十分成功的。

(第二节)立体感的探索,中西结合画法的运用

徐悲鸿早期研习中国画,后留学巴黎研究西洋画法,同时开始中西结合的研究和技法运用,将透视、解剖、明暗立体的形体分析方法运用到国画写生当中,掀起了以素描改造充实中国画写生技法的运动。蒋兆和是受徐悲鸿影响以笔墨探索描写立体感的早期画家,从蒋兆和的线描配合皴擦画法开始,吸收西洋画立体造型的特点巳成一种趋势,多数画家已经不满足线描表达的单一,转而追求立体感的表现。探索的方法是多样的,受时代的影响这一派画家均都受过西洋素描的训练,弁在素描探索中各自寻找自己的目标,研究中西结合的表现技法,先后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画家。

蒋兆和谈现代水墨人物画中有一段话基本说明这时笔墨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特征从形体的具体结构出发,在线描造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用线的虚、实、长、短,轻、重、浓、淡,皴、擦、渲染等技法,丰富线条而不是以表现的形体”。蒋兆和的绘画理论和主张,开创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新里程,当然这种画法是在徐悲鸿的实践和倡导下,受到李斛等一批留学归来画家的响应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是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当时文艺创作的总方针。但学习西祥画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美术特征,以致在一个时期将中国画改称“彩墨画”。素描成为美术学习的基础课程由此建立起来,此观念的建立,在全国影响是巨大的。所有美术院校和所有美术课程均以素描为重点,文化单位美术创作都以素描稿作为创作的手段,普及与各个社会空间的政治宣传画和歌颂英雄人物的宣传画给其有力的政治和环境支持。西洋素描的科学分析方法严谨,由浅及深的美术教育方法至今是美术教育的主体,得到中国民众的普遍欢迎和接受,成为初学者喜爱的美术形式语言。

素描的教育普及和运用,使与素描有关的观察方法,形态分析,名词,绘画观念,深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体验和感觉被大力提倡起来。透视、解剖、明暗调子、立体空间、写生色彩学、人体结构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人体绘画,人体研究,动态研究及动态线的重视成为重要表现内容。

西洋美术的学习和观察方法的改变,丰富了中国美术学习的内容,确实使线描直接表达现实生活形成了趋势,丰富了线描的表达能力,炭笔,炭精条,铅笔画线的应用,扩大了绘画表达的内容和视野,扩大了表现方法,线描不再单一依赖于毛笔,而是随心所欲地尽情发挥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的老师们人人必说的一句话,在以后的实践观察和学习中也始终追寻着这个目标,蒋兆和这样谈到:“据我多年的经验,深知要揭示一个人的灵魂,必须对此人的经历、习惯、性格、职务和由之产生的仪表、动态、神采进行剖析和认识……一切造型艺术的正确法则和技巧,都不能离开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科学态度,……技巧的创造,也必须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和艺术实践的结果。”从这里看出,这一时期的绘画巳经不是以往的追求写神,而是表达得细致入微及精神气质的确切把握了。在这种严谨科学地分析方法的运用中,线描受到形的约束也是不争的事实,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方法就要求非常准确,把握不当就难于进行下去。画家对型的把握成主要的问题,造型准确无误成为重要的基础,立体感的严格要求使笔墨很难充分发挥,用笔的方法由线变为皴擦,艰涩不流利,线描在确切表达形象中充分得到突破。

一、线巳经不能坚守书法的严格用笔,而是呈现多样化局面,中锋为主而侧锋辅助,侧锋用笔相应多起来。

三、气韵生动体现在线与皴擦的娴熟和整体的配合。

四、随着描写对象的改变,线描技法亦要创造和改变。

五、整体笔墨效果笔调韵律要一致。

六、虚实相生,随机应变,有了黑、白、灰的对比。

在蒋兆和艺术成就的影响下,其后产生了以山水技法充实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探索。刘文西的结构线描实践,尽量避开明暗对素描的影响,以分面法与结构相配合,凹凸法为主的素描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以后结构素描在线描创作和教学上的运用,他主张“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强调笔墨的运用中线对造型的表达力和线对质感的体现,用笔受黄瘿瓢影响,追求画面的生动活泼使线描呈现飞动多变的态势,干笔写质,淡墨呈韵,既借用花鸟笔法又兼用皴擦,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书法用笔体现在对人物情势动态的表达,对人物神情在瞬间的把握非常准确,可以看得出来,他记忆人物瞬间最生动的一刻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刘文西笔下的人物定向性明确,生活原型与他的表达技法紧密一致,认识陕北人,情系陕北人,使他的线描风格成为陕北的代表,可谓“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第三节)速写的兴起,线描速写化的探索

速写画是由中国留学生20世纪初期将外国的写生技法带回中国,在传统线描基础上研究发挥的最成功的艺术行为,弥补了中国画多数依赖默写的局限。影响最大的有早期的赵望云西北旅行写生的山水画,陈兴华抗美援朝的战场写生素描。在这方面,黄胄运用画笔把新疆各民族的相貌特征、生活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刘文西扎根陕北,将陕北农民的憨厚、善良、朴实刻画得入木三分,线的表达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刘文西的线描是中西合璧的典范,线描与速写的结合运用,明显减弱了素描立体明暗的一些要求,加进了结构线描的灵活性发挥,亮面用细线,暗面用粗线,也不放弃明暗的视觉感受,皴擦的淡化突出了线条的作用和审美特征,维持了线描造型的基础地位,使西画优点被国画正常的吸收而不失中国线描的特点。

这一绘画类型的探索者共同特点是素描的速写化,在素描的探索中加速笔触线条的表达能力的研究,同时尽量摆脱对轮廓线的依赖。这在传统线描中是无法做到的。刘文西对线描造型的发展是淡墨或色对结构体块的皴染,如果没有后者的补充,线描单独就无法完美的表现形态,也加深了线对实物形态的依赖。而线描的丰富化表现,艺术才能更加真实地表达自然形态,表现画家的生活感受。观念、感情的生活化表达使线描的表达空间扩大,想象力发挥的余地增加,对情感的社会化进程使画家更加重视对所画对象的体会与了解,深化了民众与画家的情感和强烈的认同感。

对线描在立体感表现力的探索中,王有政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画风的探索,对人物内心世界揭示得更加细致和生动传神。《悄悄话》的传情写意式地表现爷孙情深,使画面传达出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线描语言性表达仿佛诉说着爷孙亲情无间的故事,充满强烈地感染力。以后的发展逐渐向线条的简练和情景交融的深切体会方向转化,表现出回归传统的态势,重视线的美感和气韵生动的抽象意味有所增强。

同时代画家有南方画家杨之光、李震坚、吴山明、方增先、林墉等不同的探索道路,走出以速写促进线描表达力的画法探索,扬线描造型之所长,以线条粗细转折之变化,有条不紊地表达人物形象的情感姿态,形体结实,立体感强。线对结构形体的表现明快自然,有坚实的造型能力做后盾,线形围绕体积感呈现明确的转折刻画,形体结实,线条敦厚有力,浓淡轻重体现出明确的形体转折因素,杨之光则认为广以较短的时间内将对生活的强烈感受通过笔墨语言充分的表达出来。”强调对描绘对象深刻认识,抓住本质,作者可靠的敏感和果断的笔墨处理,笔墨果断、洗练、概括是他追求的目标,快捷生动的笔墨语言是抓住瞬间感觉的关键。他主张在毛笔的“写生过程中不同的对象,必须寻找不同的笔墨去表现。”在速写的探索中,笔墨的生动融合在时间范围内的感受中,作者的激情心动,情绪感染下带来笔墨的即兴创作。兴之而致,画家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构思和设想,强烈的意象鼓励着画家的想象世界,催生出一个新的画面。这种快速酝酿着的心中之象,感染活跃在画家的脑际。这时操纵笔墨,使手眼达到最敏感的时刻,手、心、眼高度灵敏的状态下,抓取和表达物象最感人的一刻,一瞬间场面或动态,达到情景交融的感觉。这个时代追求瞬间感动的一幕已经成为一种情结,笔调连贯自如,笔触即兴使然,心醉情动,手随心动,笔随手使,下笔如有神,所画之处,无不情景交融,生活物象顷刻活跃于纸面,对处在情境之中的画家及所画人物及观众,无疑会受到激励和感染,造成一个备受鼓舞的环境气氛,共同享受着成就感和愉悦感,使作者感受到“为人民而创作”的喜悦,为人民服务也不无道理,不重要在于画了谁,而在于引起众人的心理共鸣、快感心情的认同。

这些画家在一定时代影响下的追求,创造是活跃的、真挚的体验生活,情感交融于民众。心情是愉快的,创作本应有更加辉煌的成就,但是有两个解不开的结是无法逾越的。

第一个原因,这些画家都想立体地、心情奔放地表达物象,明暗、立体的生动物象在眼前,毛笔的线用笔在节奏与韵律的追求中,与立体表现的意念扭成一个结,使笔墨处于在明暗立体中寻找节奏与调和,线韵受到明暗立体的制约,笔调成为明暗立体的诠释,墨韵也是明与暗的协调。这就使画家的表达有了更多的羁绊,感受再深刻,也不能无视现实的矛盾,况且,明暗立体正是造成直觉感受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思想的体现,画什么怎么画,偏偏在这里出现一个“歌颂”的字眼。先人的偏见使画面必须从赞美对象的角度去考虑用笔用墨,限制了笔触的自由运用,用笔的局限必然带来表达物象时笔墨的探索和生发的萎缩,这种探索中的“贫乏”使笔触无法产生笔墨语言发挥和追求更美的语言效果。

吴山明在后期的水墨人物画,注重水墨韵味的研究,线淡雅润泽,隐约婉逸于诗情画意间,清丽间隐喻苍茫,受形的约束相对已经少了许多,立体感的情节对画中线的发挥有了好的影响。线的韵致却如浓浓的香醇,充满清新。美丽之极,真正达到了“澄怀味象”的目标,自然随意,清远悠长。远离牵强与做作,不失为近年来一朵奇葩。

(第四节)线描的基础培养

儿童的成长时代是想象力发展的最好时光。入学前期的涂鸦过程,多数孩子喜欢到处乱画,成为想象力发展的必然因素,在涂鸦的过程中加以要求和引导,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创造力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随意的画线,使其先认识直线并和生活中所见物体对应起来,孩子就会领悟到自己已经有了与大人们同样存在的意识,并感受到了自己的聪明和理性意识。画好一根直而长度合乎思想要求的直线,孩子的想象就向科学理智前进了一大步,理性意识由此扎下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