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线描与设计思维
15768400000021

第21章 线描创作空间(2)

传统艺术在其发展中,与线的审美结下了很深的渊源,这种不解之缘与毛笔的运用和象形文字的运用分不开,虽然其他国家的文字也是以线书写出来的,但他们是以符号语言为目标的,符号居次要位置,符号组合起来成词组,才代表一个意思,不能启动形象的产生,调动不了人的感情投入,是一种冷漠的词组语言。而中国文字可以形象代表字意,字是为了表意而产生的完美设计,并且在毛笔的运用中产生了数不清的线条美的各种因素,可视形态成为主要的审美源,线条的质感形态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对象。使得书写的技法,蘸墨方法都成为了审美要求的一部分,笔法的运用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因素,笔墨的开发运用也是美术发展在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笔墨在其中兼负着线描形式感的角色,在笔与墨的工具运用中增加了线描图式的因素。看到文字就充满了形象和生动的形象关系,感情酝酿非常浓厚,一下子就投身与所描写的情景之中,激发出人的热情。

在传统线描作品中,笔墨的运用直接带来形式感的变化,笔墨样式决定了审美的直接结果。这种方法使中国艺术形式偏重于线的理解和审美,起始用笔就决定了最后的结局,线描的运用就不能不慎之又慎,古人之“失之毫厘,缪之千里”,要求绝对正确地表达作者的审美要求和思想感受,不允许有所背离。于是便出现了柔软的毛笔掌握之难,想要表达心中的线描形态已不易,还要在线中体现物之形态;线之节奏与气韵;线之韵、物之呼应、作者审美意图的安排三方面关系的和谐与配合。一支毛笔在此重负之下去快速反应,做出表达实属不易,造成中国字画含义之充实、涵养之丰富,怪不得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悬挂字画。同时,积累笔墨表达的经验,笔法运用的动作就成为了重要的基本功,这种笔墨基本功练习又成为许多人终生的目标。同时带来诸多问题,有三:一是笔线的运用如果有所照顾不周,难于表达上述三方面的意图,在所难免。

无从去纠正。三是长期积累经验,一经掌握,便成定格,要有所变革更非易事。这样,风格形成了,感受在时间的消磨中失去了新鲜和光彩。在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化极快的情况下,笔墨难于发出即时的光彩,去满足时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复杂和规律性变化,既曲折却又充满智慧和哲理,一定时期会掀起思想的波澜及飞跃,精神豁然开朗。新的创造意识勃然萌发,创造欲望非常强烈,只有在此时满足了人们的创造心愿,达到创造的结果。虽然有待完善和评价,最起码配合了辛苦于科技生产方面的人群,包括科技创造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使那些人们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但遗憾的是,线描不能及时做出反映,他存在于个体,形式稳定,以不变应万变,这无疑给人们对线描艺术的重视和热情泼了冷水,使人们疏远线描艺术的欣赏。这种现象已经是灿烂辉煌的传统在西方艺术涌入时吃了亏,由于民族文化的系统性而延续渐进,根本是抵不住简练、随意的西方图形文化的冲击。快速反映人们某个重要生活时间内的强烈感受是问题的关键。

怎样使线描能更好地参与到科技生活中去呢?如果科技能帮助解决笔墨线描的问题,人们会更好地去运用这种既简便又不简单的艺术的。

1.不丢失传统的审美积累和经验。

2.符合“澄怀味象”之根本,为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规律服务。

3.增加科技含量,使新科技直接运用到艺术产品的制作中去,这时笔墨当随时代的需要。

4.线艺术中增加科技研究,使人不能达到的要求,运用科技来解决。有些事是需要这样做的,不能简单以笔墨落后论的观念去理解其中的问题,我认为根本不是观念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在对上述目标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的选择机会始终是第一位的,每一步骤都给人留有选择改变的条件和机会,绝不能简单草率或教条地去对待,使人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如照片、喷绘等)。使人们能有效地将自己在某一时段的感觉所产生的审美选择运用进去,达到自己的创造实现,如果能这样,那无疑将促进文化的进步。促进人们更大范围的科技创造热情,得到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在劳动时间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每时每刻都产生着需求,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生活问题,在科技研究中不断解决着问题,带来了生活的改善,困难的改变。但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方便,相对是滞后的,或者投入是远远不足的。2008年10月,据媒体报道,日本一个青年不惜卖掉车,为自己制造了机器人妻子;2009年1月11日,凤凰网报道,北京农民22年时间入迷地用土办法制作出了30个机器人,能伴随他在土路上散步,并能回答简单问题。前后曾有许多农民倾全家财产甚至欠债在自家院落制造飞机和潜艇等。这种创造活动无疑是精神性的,艺术的精神层面和科技是相通的,精神需求必然带来物质的、科技的创造,也能最大化发挥人的生活潜能。

要达到人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创造性设计,我想除过便利的条件之外,更需要生活感觉与感受的不被磨灭,任何创造是个体的,但不是孤立的,只要不被利益黑了心,参与往往是集体性的,不排除周围力量的支持和智慧与设想的提供。

1.感受的形成和思想的积累,产生付诸实施的理念和对这种感受的迫切性和预想的评估。

2.想要体现的艺术目标、审美意图、理想形态的意向。

3.线形结构中如何体现物之形体。

4.线之韵律、线的节奏、物的变体与周围的呼应。

5.作者审美个性创造性观念的体现。作者与观众的关系等。

作者与观众的关系是审美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是不能以名人自居,能和观众形成共鸣,有为自然而言或者代言的资格。许多年来,艺术巳经不再贴近生活,不再反映民众的感受,徒有虚名的高高在上忽悠操作,使人民不再信任有人民的艺术家。但人们需要自己反映生活的感受,有生存就有艺术的智慧不断诞生。

聪明是感受的直接反应,木讷也是一种反应。线描表现人在某时刻的心理情绪和思维状态有许多优越性,揭示本质而减少表面现象的蒙蔽无疑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需要的艺术形式。运用线描反映生活状态,提供参考依据和资料,比照片要优越得多。线描重分析、认识、理解的特性使人们一目了然,结构清晰、形状明白、动态示向生动有趣,一看就知道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准确表达人们的思维特征。我们要聪明地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认识事物的真相和本质,首先就是为线之运动驱除虚假和庞杂、繁枝末节之后,条理井然,避免了许多干扰,哪些对、哪些错,选择起来容易而方便,及时做出应有的估计和判断就不难了。

一、近代线描的发展

近代线描发展很快,也很有成就,这些成就许多都是西方块面艺术对线描改造的结果。在西方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大力提倡“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主张,五十年代前苏俄美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最深入的。一场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运动持续了近半个多世纪,以西画为主的各种美术教育日益广泛和普及。素描的强势推广,使中国线描艺术告别了过去文人士大夫超然入世的艺术形态,那种一味强调笔墨,单纯依赖线条自身特质,表达物象立体感的艰涩和困难,被生动活泼的融合透视、剖析,明暗丰富的造型方法所取代。使直面人生,表达现实生活感受的主张在一系列素描学习训练中,在千千万万人的写生探索中得以实现,特别是国外速写的加人,丰富而办法多种的线描运用,使表达生活情感与理想、生活的话语成为家常便饭。线描不再寂寞、不再单调,并随着写生色彩学知识的加入,色彩构成知识的运用,水彩、水粉,甚至油画的加入,使线的表达和呈现有了更多的途径。其中影响最大、渗透于国画线描最深的是几何形的运用,几何形以其简捷明确、条理化、理性化的概括形体的方法,配以严密丰富的色彩层次,使表达复杂多样形态的能力显着提高,在今天也作为第一要求,造型能力成为从事图像工作的人们第一要求,画家、设计者的共同目标。

二、几何形概括对线描的影响

几何形的线,以其规律性强的特点,形体特征明确带来了人们认识形体的方便,严密的教学逻辑规则使形的塑造不再成为人们的困难,让外在繁杂错乱的外表形态在几何的分析和概括中条理清晰而胸有成竹,使线造型在运用中有了依据和目标,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线描艺术的表达能力。

中国画家充分利用了西画的这一造型原理,六十至七十年代是生活速写在中国发展和普及的时期,在这个时代涌现了千万名速写画家,深入生活第一线,描写自己所处的生活基地、工矿、学校、医院、边防线、农村生活等方方面面。黄胄的炭笔速写和水墨动物,人物画在表达立体感的运用中体现得最为理想。利用几何体概括表达人物形象服装,抓住人物的性感和体型特征,简练而夸张的几笔细节,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虽然用线不多表现得却非常有力,传神写照,呼之欲出,几何形的概括能力及优点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优势,节奏神韵得到极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许多皱褶衣纹、细节的羁绊,使作者表现人物特征和神态时有更大的自由和选择。看黄胄速写,情神齐备而毫无累赘,出神入化而不自知。《女教师》这幅六三年的写生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多少人模仿过,几何形态的美感、文中的棱性呈现了美丽而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庄严、纯洁的事业,坚定认真的神态和双手按桌的配合,几乎每条线都充满威严和神韵,充满教育事业的神圣,仿佛作者就是一个淘气的学生,对老师充满无限的敬意。就简单数根线,把线描艺术的效果表达到了极致。而另一幅《小学生》则相反,哈萨克小姑娘在强制自己做模特几分钟内,充满着调皮好动的性格,双手叠加,手心向上,神气的大眼睛和小嘴极不安分地活跃着,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激动,特别是简单几何体的衣服没有细节,凌乱的几笔直线使衣服衬托出小孩的不安静。线条的创意和形式美在这种深切地理解与情景交融中便诞生出来,达到“物我相忘”的真实美,“神”的理解也就清楚了,“神”与“形式美”的结构在内在因果关系,既不是自然生成,也不是作者有意杜撰或强加的,而是作者感受生活的能力,对所画人物非常地认识和理解,对人民深厚的感情等三重条件内化统一的结果。当然线条的熟练运用和造型、记忆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正所谓千锤百炼始见金,大量的劳动终有好的收获。

几何形锤炼线条的美,增加了线的体积感和力度,直线的块状因素与曲线的转折相互配合,挺直和柔和相得益彰,互相呼应,达到了刚柔相济的矛盾统一。这种线感和黄宾虹的“一波三折”的立体感和力度相比,就显得直接了一些,与书法之“笔墨”的要求就显得用笔不到位,直接用于笔法的要求未免牵强,略显粗糙潦草。但意足而线略草率人们是能够理解的,若线精致可能就不是这样生动了,观众要求的是在线形式中体会精、气、神、味,线条的好看平常而居次。线失去了感受的支撑,观众是不会去看的,看了也白看,不如不看。画家思想跟上了时代、造型用笔也随时代变化军旅速写中有许多对几何形概括法运用得好的作品,陈玉先速写对人物动态、马的奔驰、结构、体态都表达得十分完美,线的概括化表达出服装的整洁威仪,任务姿态的典型特征概述着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形象,人体表现出符号化特点,在这一类形态中的线条美在于程式化的运用,不计较细节,不计较人物个性条件,而集中精力表现人物体态姿势社会化的普遍共性特征。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线的几何美和结构美。与此相近的还有赵士英的舞台速写,在几何形约束人体姿态的基础上表达线的旋律与节奏,线条飞舞狂奔,旋飞在人体的狂舞中,仿佛为音韵交响的现场。速写成为他重要的灵感来源,他的素材均来自舞蹈。“我深深地爱上了舞蹈,是舞蹈培养了我”。在舞台演员曼妙的肢体舞动中,赵士英领悟到生命的律动的奇迹,“舞蹈家给了我很多灵感”,是舞蹈培养了他的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运动旋律的美好。

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和几何形有了深切的关系,从建筑到日常生活用品、车辆、桥梁、道路到小用品、家具、衣物都是以立体几何的形态中找变换的,这个变就是线的体会、线的感觉、线的直觉、线的感受,线将永久成为人们审美的伴侣,陪伴人们的日月朝夕。追求线的审美,并不会像传统的艺术在线条变化中找原因,而是配合面和体的因素去创造更多的审美形态,开拓更广泛的视觉体态,面就不是孤立的或可视其为可变的一个因素。面与体在空间中是强势的稳重,如果我们将这种几何体看得并不是那么神圣,我们就会得到新的视觉,形成新的感受。传统线僵化在毛笔的书写中,但追求线审美的立体而和谐统一的因素,是现代块、面、体的形态思维望尘莫及的。假如我们将其视为体空间的变化,对现代设计和创造不无益处,自然规律永远是人类的老师,造化的本质是人的需要,人创造了一切,却终归于自然,迈开每一步,都要拉紧和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不偏离人类创造的方向。几何体线的运用在今天的设计中虽然非常广泛,适应了人造物的外形需要,但这种体块的零散和不和谐,也需要以和谐自然的“天人合一”观点去改造,去挖掘,融入到生态环境的规律中去,人才能真正享受创造的幸福。

追随设计而生活的现代人,设计永远是一个追求的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诞生,在创造中淘汰。所谓大师是这种自然规律中的抽象词。大师在崇拜中就出现模仿,成为创造的阻碍和累赘,就像自然中树一样,高的树就形成更长更大的阴影,其他树都寻找各自的条件生存,根本不用管高大的树感受怎么样。设计是创新淘汰的过程,远有新意,永远无休止,在线描创造的活动中,开创新事业才是最根本的追求。

三、设计与计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