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最关心的360个育儿细节
15768600000017

第17章 2~3岁宝宝的早期教育

孩子两岁后,妈妈应和宝宝一起搞些小制作,这对促进孩子手指灵巧、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大有益处。

220.宝宝手指灵巧训练

孩子两岁后,妈妈应和宝宝一起搞些小制作,这对促进孩子手指灵巧、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大有益处。

(1)折纸

拿一张稍厚的纸,妈妈先折成小船、小狗、纸鹤、衣服等,然后让宝宝涂上颜色。宝宝在学折纸时,刚开始动作笨拙,妈妈不必着急。当孩子对折纸,两边不对称时,妈妈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妈妈可帮他压压平。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2)小手工制作

在宝宝两岁半时,就可以在父母的看护下使用小剪刀了。买一把圆头塑料柄的小剪刀,让孩子先学剪直线。然后同妈妈一起搞一些小制作。在妈妈的指导下,粘一粘,剪一剪,孩子一定会倍感快乐。

(3)学用筷子

让宝宝学用筷子也是训练孩子手指的方法。在孩子3岁时,就可以学着用筷子,使用筷子可以让宝宝的小手更加灵活。

221.宝宝观察力训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周围世界产生兴趣,对水、火、风、雪、动物、植物等均会感到新奇,总想去实际观察和体验。

常言道:“要想孩子脑子灵。先使孩子眼睛明。”应尽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孩子往往不能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家长要因势利导。比如,看到小鹿和大象就问,它们什么地方长得一样,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观察不同的花朵,要让孩子注意各种花的颜色,花瓣的形态是不是相同等,让他们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观察。

孩子的观察缺乏系统性、独立性,家长要告诉孩子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引导他们由部分到整体、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

孩子观察事物,主要依靠各种感觉器官,即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

如观察花朵,知道这朵花是红的,闻一闻知道这花是香的,摸一摸,知道花很细软。

222.宝宝语言训练

幼儿期是掌握语言表达的重要阶段。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发音

幼儿有些语言发音不准,如“奶奶”说成“来来”、“岁”说成“睡”等。这是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或受方言影响所致,成人千万不要取笑或模仿,应随时给予纠正。

(2)丰富词汇

教孩子学说衣服、食物的名称。

如“毛衣”“饼干”等;学会与人打招呼,如“阿姨”“叔叔”等;学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等;学说自然现象,如“春天”“下雨”等。

让孩子反复巩固学过的词汇,不断增添新词汇,词汇丰富了,才能为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3)模仿父母的语言

孩子学语言,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孩子主要通过模仿父母来进行学习。因此父母必须正确地、文明地说话,最好讲普通话,为孩子做出榜样,并有意识地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4)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孩子最喜欢游戏,游戏中的问答和自言自语是学说话的好机会。

孩子理解和熟悉的事都会在游戏中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生活中交谈

父母应自由而亲切地和孩子交谈,启发、引导孩子回答问题,并为孩子做出恰当的评价。

(6)讲故事,唱儿歌

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童话、寓言和传说等,父母在讲述时要做到语句优美动听,内容丰富多彩。

孩子爱听的故事要多讲几遍,让其记熟、复述。儿歌短小精练,文字规范,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易于上口,便于记忆。幼儿能较快地学会,且念唱时精神振奋。

其他如绕口令、诗、谜语等,感染力也很强。所有这些都能大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思维,经常练习,孩子的口齿就会变得伶俐,善于语言表达。

(7)多看图片、画册、玩具、木偶等艺术作品

形象逼真的实物非常吸引孩子,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幼儿可多进行看图说话,背木偶戏的台词。有其他小伙伴时可在一起边玩边交谈,在玩耍中也可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23.宝宝涂绘能力训练

1~2岁,宝宝只会乱涂,重复地涂放射线或圆圈。

2岁,宝宝能够在纸上多处涂多个线条,或单线条的无规则交叉或其他式样。

3岁,宝宝可能会画出不规则的“十”字形状以及粗糙的太阳或人脸图形。

宝宝1~3岁是涂鸦期。涂鸦期是培养宝宝绘画兴趣的关键期,也是以后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父母应为宝宝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

宝宝1~2岁时,喜欢毫无目的地乱涂乱写,还无法控制自己手指的运动,也无法控制在纸上涂写出来的符号。宝宝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手眼配合更加协调,逐渐能控制画出的图画了,这是绘画能力质的飞跃。此时父母要多鼓励宝宝画画,从而促进宝宝绘画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224.培养宝宝四种重要能力

(1)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

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是宝宝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对手势、声音和词语的学习交流,可以增强孩子对书本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说话、朗读以及唱歌会增强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应用能力,帮助宝宝成为一个善于交流和热爱学习的人。

(2)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宝宝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出生不久,通过喂奶、换尿布等一些基本的日常护理,宝宝的大脑就会慢慢建立一种思考,例如,“我喊妈妈,妈妈就会过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能够越来越准确地描绘事物。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宝宝会通过对一些数学概念的使用,提高对它们的理解,学习给事物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采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并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宝宝日后的学习和表现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自控能力能帮助宝宝与他人合作,应对沮丧情绪以及解决与他人间的分歧。

这些能力正是宝宝在与父母的交往和互动中打下的基础,宝宝自控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的引导。

(4)自信的能力

如果宝宝相信自己很能干,就会更加愿意接受挑战。自信也是孩子表现突出的一个关键要素,在与他人的相处和解决社交问题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与他人相处?如何结交好朋友?自信的孩子会从愉快的交友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能力、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因而得到满足与乐趣。

225.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问题也逐渐深入,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对男孩女孩之间的差异特别好奇,会提出“人是怎么生出来的”,而且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事事感到好奇。

家长千万不可烦躁地搪塞或急于回答,能做实验的,应边做实验边和孩子一起探索,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226.幼儿品德教育

(1)初步的集体意识教育,使幼儿能够合群

孩子最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有时会为争夺玩具或其他东西哭闹起来,家长绝不能迁就孩子背离群体的行为。孩子长大后能不能合群,与这个时期的培养有密切关系。

(2)说谎

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期”,孩子偶尔发现肚子疼的时候,妈妈就不让他去幼儿园而在家中玩,他就会寻找机会谎称不舒服。如果一次、两次父母未发现,孩子就会尝到说谎的甜头,说谎的本领就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父母必须注意。

(3)开始让孩子做点简单的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孩子每天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对于他们学习劳动本领,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锻炼意志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这时期也很有做事的要求,他们常说:“我会!”“我自己做!”如果这时家长错过了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时机,孩子将来就可能成为四体不勤的懒汉了。

(4)打好高尚道德感的基础

父母要为宝宝打好高尚道德感的基础,如帮助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等,培养孩子的爱心。又如不要吵醒大人的午睡,不要干扰大人办公和做事情等。应让孩子初步懂得不应妨碍别人,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5)培养荣辱感

教育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在幼儿园争得“大红花”,做个好孩子。

(6)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比如平时规定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头有尾,家长应自始至终督促检查孩子的表现,并不时给予评价。

(7)培养良好个性

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形成的时期,家长要通过游戏、唱歌、跳舞、学习、劳动等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形成热情、开朗、乐观、专注等良好的个性。

227.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重视自己孩子素质的培养,不惜钱财和精力,让孩子学音乐、练书法等。家长们的这种重视孩子早期特殊才能培养的愿望和行动,应当予以肯定,但是,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而只凭家长的主观想法进行培养,是不正确的。

如何培养、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最初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寻常的、不引人注目的举动,甚至是淘气、顽皮的行为。这就要求家长平时要深入细致地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确定:

(1)主动性

在没有其他人要求、督促下,孩子经常主动地从事某一方面的活动,具有自发、积极和主动的特点。

(2)伴有愉快的情感

孩子经常带着愉快的心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乐此不疲。

(3)坚持性

孩子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察或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

看到孩子经常主动、愉快并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一活动,家长就可以确定孩子对该方面有较浓厚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某种兴趣后,要精心加以培养。

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安排适当。

例如孩子对数学很感兴趣,应首先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发展和知识水平,确定孩子该学些什么。如果学习太难,远远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就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无需努力就会,就激发不起孩子的求知欲,不能引起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228.让孩子多和爸爸相处

没有父亲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心理缺陷的人。

与父亲联系紧密的孩子,在自信心、独立性、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比缺乏父亲关心的孩子强,这是与父亲对孩子特殊的教养方式和父亲的人格力量密不可分的。

父亲和孩子一起游戏时,总是以大朋友的姿态出现;父亲喜欢带孩子郊游参观、扩大视野;在与孩子交往中,父亲往往做一些创造性、动态性的游戏;而且父亲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粗犷、幽默、坚强,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对事业的忘我投入和向往实现自我价值等特点,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亲可以让性格懦弱,在外人面前不敢说话的孩子大胆发表见解,克服腼腆。父亲可以对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大声回答。父亲的热情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灵感。

父亲的关心是儿童快乐最重要的源泉。作为父亲,无论工作多忙,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帮助孩子克服弱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兴趣。

母亲应经常把孩子的情况与丈夫交流,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肩负起家长的责任。

229.让孩子广交小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育,活动的增多,孩子逐渐掌握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孩子不愿待在家里,喜欢让家长带着出去和小朋友玩耍。2~3岁是培养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大好时机。

如何去培养孩子与小朋友交往呢?

幼儿时期很多孩子都爱玩“过家家”,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内容。两岁多的孩子喜欢帮助摆放东西、洗菜、拿碗等,这时孩子乐于服从大孩子的安排,乐于打下手,也喜欢在“过家家”中当个小角色,如大孩子当爸爸、妈妈,自己当孩子,这样不但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还能学会与小朋友和平共处。

宝宝满3岁时,父母可联系小区周围的幼儿园,比较各个园所的教学情况,给宝宝选择适合的幼儿园。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接触小朋友的机会不是很多,陪孩子玩耍的几乎都是大人和玩具。与宝宝一起做游戏时,大人往往迁就孩子,孩子习惯独占东西。两岁多时最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由家庭生活转变为集体生活。小朋友的增多,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内容的丰富,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影响下,孩子会更快地掌握“社交”技能。

让孩子广交朋友,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锻炼,孩子同小朋友互相交往能学到不少生活知识,如关心别人、互相谦让、遵守纪律等,这样能使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初次接受教育,环境和老师最重要。如果宝宝能在幼儿园身心得到充分放松,那么宝宝对学校的概念就是愉快的,如果宝宝在幼儿园感觉不好,以后上小学也会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