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大你的优点
15769000000104

第104章 用自信击败困难

一个人在夜晚行路,不小心跌倒在一条小溪里。他不会游泳,在水中动也不敢动一下,最后被淹死在水中。天亮后,人们发现,淹死他的地方的水还埋不住膝盖。只要他站起来,就不会被淹死了。可是这个人始终没有想起要站起来。

说句实话,与其说这个人是被淹死的,还不如说他是被自己吓死的。因为他没有自信。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本都可能比实际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信。

1945年7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方的三巨头之一丘吉尔参加波茨坦会议后告别斯大林和杜鲁门,飞回伦敦等候战后首次大选的开票结果。然而,选举结果如晴天霹雳,震撼了丘吉尔,也震撼了全世界。工党以绝对优势取胜,保守党被撵出政府,丘吉尔丢掉了首相职务。

这个结果对丘吉尔的打击是异常沉重的,这个结果对于一个在“二战”中历尽艰辛,率领英国人民获得胜利的领导者来说,显然也是不公平的。尽管女王授予他功臣勋章和嘉德勋章,仍无法减轻这种打击。丘吉尔很悲伤,抱怨英国人忘恩负义。

然而,正如丘吉尔在后来阐述他人生中的座右铭时所说的那样:“人生就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丘吉尔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他坚持在下议院当了6年反对党领袖,直到1951年10月再次出任首相。此时,他已是77岁高龄的老人了。

不仅如此,丘吉尔还凭借自己出众的智慧,敏锐地预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将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段辉煌。所以从当上首相那天起,他就开始准备创作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著。

虽然每天能创作近一万字,丘吉尔还是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一直到1951年,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最后完成。

丘吉尔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就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信念,他相信某些事比他自身更强大,这些更具有力量的事物正是他想去征服的。当他面对那些具有压倒一切、显示巨大威慑力的山峰时,这种信念就会让他充满力量,敢于向最大的危险挑战,这也是他希望做的事情。

也正是这种信念使赢家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像登山一样,有人已经确定了某些路线是不能走的,但是赢家并不信这些,他们就要从这些路线攀上山顶。赢家不仅敢于向可能性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向不可能性挑战。

战胜不可能性,获得真正的胜利,这是赢家最大的特性。

著名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17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但是不幸的是,不久他就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不幸,继续醉心于研究。

上世纪70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20多岁就瘫痪在床,这对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霍金从此放弃努力,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最普通的残疾人,但疾病可以摧垮一个人的身体,摧不垮的是霍金钢铁般的意志,正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在正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条件下,霍金用尚存的健全的大脑和思维证明了他的价值与勇气。事实上,古今中外,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作出突出成绩的人还有很多,例如:中国的吴运铎、张海迪;美国的海伦·凯勒、罗斯福;音乐大师贝多芬,他的交响乐《命运》如重棒响棰般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鼓舞人们向命运作不屈的抗争。他们为所有肢体健全的人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如果你想要成功,想要成为一个赢家,就应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在进取中不断排除障碍,找寻攀登的道路,登上成功的顶峰。